野菜采集、食用在我国源远流长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3-19
野菜采集、食用在我国源远流长
野菜,就是非人工种植,靠风力、动物等传播种子,自然生长的可以食用的植物,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慷慨馈赠,也是人与自然相生相伴的见证。
 
《诗经·周南·关雎》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中描绘了一幅青春女子在河中捞取荇菜的农家图画。
 
明末清初学者、诗人冒襄在《影梅庵忆语》中所忆董小宛善于腌制野菜,“使黄者如蜡,碧者如菭。蒲藕笋蕨、鲜花野菜、枸蒿蓉菊之类,无不采入食品,芳旨盈席”,则展现了古人采集和烹制野菜时的农艺厨艺和热闹场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尽记录了他那个时代野菜的采食情况,如东风菜“宜肥肉作羹食,香气似马兰,味如酪”,马齿苋“处处园野生之……人多采苗煮晒为蔬”,鱼腥草“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蕨菜“其茎嫩时采取,以灰汤煮去涎滑,晒干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等。
 
上面例举的几种古人属意的野菜,至今仍是美食家们青睐的热门选择。
 
食用野菜
最早是为了度饥荒
 
人们食用野菜,最早是为了度饥荒。明《救荒本草》收载可食植物414种。明《野菜谱》收录救荒野菜60种,且每种野菜附诗一首,意蕴凄苦。比如芡实,俗称鸡头米,为睡莲科植物芡的种仁,是益肾补脾的中药,淀粉含量很高,可食用。李时珍曰:“深秋老时,泽农广收,烂取芡子,藏至囷石,以备歉荒。”又曰:“ 芡可济俭歉,故谓之芡。”
 
食用野菜
已成为时尚的享受
 
如今,对于很多地方来说,食不果腹的年代早已结束,食用野菜已成为一种时尚的享受。这些来自山野的植物,不但已经进入了普通百姓的餐桌,更登堂入室,在众多名厨手中脱胎换骨,成为席间佳肴、名副其实的山珍野味。
野菜大多远离喧嚣的城市,生长于山林野郊,有着纯净的品质,未受到现代工业和农药化肥的污染。它营养丰富、清新可口,不仅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植物纤维更为丰富。有的野菜,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比栽种蔬菜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药食同源
许多野菜是中草药
 
不宁唯是,许多野菜药食同源,原本就是具有治疗作用或保健作用的中草药。比如,荠菜清肝明目,可治疗肝炎、高血压等疾病;蒲公英清热解毒,是糖尿病人的佳肴;苦菜有利胆作用,可用于治疗黄疸;野苋菜可治痢疾、肠炎、膀胱结石等下焦疾病;蕨菜益气养阴,可用于高热神昏、筋骨疼痛、小便不利等病症。
所以,如果食用得当、对症,野菜大多可被视为偏方。当您吃腻了高脂肪的食物,不妨换换口味,有选择地吃一些新鲜野菜,它不仅能够丰富您的餐桌,而且有益于您的健康。

注意事项
 
食用野菜有很多好处。但是,凡事总有度,过了这个度,就过犹不及,有益就成了无益,有时还可能有害。所以,在食用野菜前,也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
野菜的取材要新鲜。久置的野菜不但不新鲜,而且营养成分流失,口味变差。洗切和下锅烹调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以免造成维生素、无机盐的损失。
其次
不能拉进篮里就是菜。不认识和容易发生误认的野菜不要食用,以免中毒。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定要引起重视。当年红军过草地时,粮食极端缺乏,只能靠采挖野菜充饥。为了教战士们识别野菜,防止中毒,红军中专门成立了野菜识别委员会。
其三
食用野菜重在尝鲜,难以满足人体所有的营养需求。应注重食物多样性和膳食平衡,不宜多食。
其四
受污染的野菜不能吃。郊外化工厂等厂区附近空气不佳,地面土壤也可能受到污染,所生野菜容易吸收铅、汞等化学物质;废水池边的野菜也常含有毒素,均不宜食用。
其五
脾胃虚寒者应慎用大部分的野菜,尤其不宜多食苦味的野菜。因为苦味野菜味苦,多数性寒凉,有解毒败火的功能,过量食用易损伤脾胃。
其六
山药菜、山蒜等野菜有微毒,故在煮食前须用清水浸泡两小时以上,以除去或减低毒性;鱼腥草等也有微毒,多食有害健康;一些蕨类野菜含致敏物质,多食可能引起身体不适。
总之,食用野菜要适度,不要因贪食而过量。
另外,野菜可炒、可煮、可凉拌、可做馅,要针对不同的野菜选择不同的烹调方法。如东风菜烹制时宜与荤菜搭配,做成东风菜炒肉丝、虾仁炸东风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马齿苋的吃法有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像是大蒜拌马齿苋、马齿苋炒鸡蛋、马齿苋做包子馅等,或者外层裹上打入鸡蛋的淀粉,炸成椒盐马齿苋,则更具风味。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