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在药膳中的应用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1-02-13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明阳学说,贯串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贯串在中国药膳学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素问·金匮真言论》曰: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盲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盲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这里说明人体是有机整体,是阴阳对立的统一关系。这一理论,对药膳进行施膳时,着重考虑整体观念十分重要。

中医用阴阳说明人体病理变化,虽然人体病变多种,但用阴阳失调进行概况,则一目了然。即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这一原则,直接指导药膳的应用。比如,温补肾阳药膳有“复元汤”、 “双鞭壮阳汤”、 “龙马童子鸡”等。滋补肾阳药膳有“玉米须炖老龟”、 “双耳汤”、 “红杞蒸鸡”等。由此可见,用药膳疗疾的原则是: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先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贵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五行最初称为“五材”。古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存的,而且可以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来维持协调平衡。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用五行的相生相克分析机体脏腑、经络之间和各个生理功能之间和相互关系等。在药膳学中,五行学说指导着“四季五补”用膳原则。一年四季分“春、夏、长 夏、秋、冬”五脏配五行,即,春,五脏属肝,配木;夏,五脏属 心,配火;长夏,五脏属脾,配土;秋,五脏属肺,配金;冬,五 脏属肾,配水。因而对药膳的施膳滋补方法是:春需要升补,宜补 肝;夏需要清补,宜补心;长夏需要淡补,宜补脾;秋需要平补. 宜补肺;冬需要滋补,宜补肾。由此可见,五行学说.对药膳在不 同季节里施膳方法不同.药膳餐厅经营的药膳菜谱也应随着季节 的不同,而对菜谱不断更新,才符合季节、人体健康的需求。

阴刚学说和五行学说,虽是两个学说,但在药膳学的应用中是综合运用的。这样才更能发挥两个学说的特点,为药膳事业作出贡献。但已必须指出,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辩证唯物观,同时也受到社会历史的局限,而存在一些局限性,我们当继承其精华,运用好五行学说,使之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