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中医有很多好东西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12-07
据人民网 斯德哥尔摩时间12月6日下午14点,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闻发布会如期举办。屠呦呦的出席吸引了媒体极大的关注。面对各媒体的提问,屠呦呦一再强调:“我获奖没什么,希望大家更多地去关注,去研究如何应对疟疾的抗药性。我也会继续搞我的科研,为人类的健康做贡献。”
 
因为获奖的是中国的屠呦呦、日本的大村智、有着爱尔兰和美国双重国籍的威廉·坎贝尔,所以到场的记者大多是亚洲面孔。
 
回答记者关于获奖之后的感想和变化,屠呦呦说道:“当年接受研制抗疟疾药任务时,是因为当时疟疾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是个世界性问题。那时就想着要努力完成任务,而不是考虑其他问题。现在我得奖了,也没有考虑个人的荣誉等问题,青蒿素是个全新的化学结构,关于它的研究远远没有完成,它还能治疗其他疾病。关于青蒿素治疗疟疾也有提高的空间,现在它出现了一些耐药性。我关心的是这个,而没有考虑我个人得奖以后会怎么样。我对那些不太感兴趣。”
 
“我希望青年科研工作者不仅在医药领域,而且在各个领域都能加强创新,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在医药领域,中国中医有很多很好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科研手段实现中西医结合,从而发现更多新药为人类健康服务”,屠呦呦如是说。
 
在回答“是否享受自己在这个领域所作出的长期努力和艰辛的研究过程”提问时,屠呦呦的回答带着中国科学家惯有的奉献精神:“发现的过程很不容易,一直到现在持续了40年,这个工作没有完,还有新的发展的可能,我们是为了人类健康在服务。”
 
发布会持续了50分钟后,主持人乌尔本感谢3位获奖者和媒体记者的参与,宣布因为获奖者身体原因,发布会到此结束。
 
斯德哥尔摩时间12月6日上午,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参加诺贝尔基金会举办的活动,将一纪念瓷盘及《青蒿抗疟研究》(1971-1978)一书,赠予诺贝尔博物馆收藏,并在博物馆咖啡馆的椅子上签名。
 
《青蒿抗疟研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资料汇编,是屠呦呦团队早期抗疟研究的总结,汇集了1971年-1978年的研究成绩,记载了青蒿素发现的历程。
 
瓷盘为白底青花,上半部印有屠呦呦在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时的照片和青蒿原植物图像,并附有她的亲笔签名;下半部分为屠呦呦获得诺奖时对其发现青蒿素成就的英文颁奖词,并附有青蒿素化学结构的图像,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中药研究所的徽章。
 
诺贝尔博物馆2001年开放,观众可在这里深入了解诺贝尔奖及其创建者,以及历年的众多获奖者和他们的成就。据了解,近期,博物馆展出了一系列艺术品,向2015年诺贝尔奖各领域获奖者及他们的成就致敬,这些艺术品由来自斯德哥尔摩当地的贝克曼斯设计学院以及瑞典皇家音乐学院的学生所创作。
 
博物馆展出的一套以青蒿植物为原型的茶杯和茶壶,向屠呦呦和她的成就致敬。茶壶茶杯由陶土制成,配套的加热器把手通过3D打印成型。
 
北京时间12月4日23:30左右,屠呦呦顺利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阿兰达机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评委会秘书长沃尔本·列达勒到机场迎接。
 
据随行工作人员介绍,抵达时,斯德哥尔摩细雨蒙蒙,夜色笼罩。历经了8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刚刚走下飞机的屠呦呦看起来精神矍铄,气色很好。沃尔本与屠呦呦一行直接从云梯的外接楼梯离开机场。
 
诺贝尔奖委员会特地安排了一位华裔女士全程陪同屠呦呦,帮助她在斯德哥尔摩度过愉快的一周。
 
应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屠呦呦的第一场活动于当地时间12月6日在诺贝尔博物馆举行。当天下午,屠呦呦出席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举办的媒体见面会。
 
应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屠呦呦还将于12月7日下午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进行《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屠呦呦当天下午第三个出场演讲。届时,她将用中文讲述发现青蒿素的过程,诺贝尔奖委员会方面将在现场提供英文的同声传译。
 
屠呦呦“诺奖之行”的重头戏将在当地时间12月10日上演,下午4点30分,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诺奖得主夫妇及贵宾将盛装出席颁奖典礼,并于晚上7点“移师”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出席诺贝尔晚宴。
 
12月4日屠呦呦自北京出发之际,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等前往首都机场送机。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