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走进中医药老字号江苏采风记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8-11
7月南方的一片阴雨中,百位艺术家走进中医药老字号采风活动进入第三站——江苏站。此行十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在油画、山水画、版画、工笔花鸟画、书法、影像艺术等方面造诣颇深,多数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此次活动由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主办。“去年底我们举办了首届医本草中医药文化艺术作品展,通过书画作品展示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形象地表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促进中医药和艺术的普及。这次是为第二届医本草中医药文化艺术作品展而进行的艺术创作采风活动。”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副会长、协会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会长万跃宁说。
 
国医大师风范激发创作灵感
 
在中医界,提起南通市自然会想到已故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南通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名医辈出,如明代大家陈实功,清代御医薛宝田,首批国医大师朱良春、王绵之、周仲瑛等。南通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收集了大量南通市中医药历史文物、文献和史料,全面展示了南通中医药历史和现状,尤其是以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为代表的章朱学派思想体系在南通萌芽、发展、壮大的累累硕果。
 
走进博物馆大门,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国医大师朱良春亲笔题写的“大医精诚”金色大字,“积德行善、济世活人”题字前朱良春亲和慈善的塑像,馆藏的各种中医药古籍、文物和中医药器具,让书画家们肃然起敬。
 
在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继承人、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馆长朱剑萍生动讲解下,他们仔细观看朱良春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创新成就,感叹大师的成长历程,惊奇大师的医术,争相在大师工作过的办公桌前合影,感受大师的博学和胸怀。
 
馆内一副副对联和名医工作室里中医名家的书法作品,让这些对诗词楹联题字颇有研究的书画家们啧啧称赞,尤其是邓铁涛、路志正、周仲瑛、张琪、王琦、孙光荣等国医大师的书法文精字美,寓意深长,让他们欣赏到了中医药大家深厚的国学修养和人文情怀。
 
特色中草药、虫类药标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技术,精巧的清代彩釉小药瓶、青花脉枕、戥称、石药碾,以及南通清代老字号中药铺“顺寿堂”的复制再现和栩栩如生的脉诊蜡像,都让他们驻足观看,流连忘返。
 
听着朱良春大师“神仙手眼,菩萨心肠”的故事,看到中医药在这里传承的脉络,体验到中医药看病的疗效,他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挥毫泼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美术馆馆长张玉峰的国画《爱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王玉良教授的“鹊佗遗泽惠东南”、首批国家艺术基金获得者张晓东的“良方通大道,春风入杏林”,一幅幅字画表达了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感受、对国医大师的敬仰。
 
国医馆里体验中医特色诊疗
 
泰和堂国医馆(泰州市中医药文化展示馆)是泰州市中医院在古民居基础上装修装饰的国医馆,融中医诊疗、保健调理、养生指导为一体,也是主题突出的泰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宣传教育基地,成为稻河古街区一个靓丽的风景点。
 
来到泰和堂,书画家们在欣赏古雅、幽静、精美的青砖黛瓦建筑同时,还兴趣盎然地参观特色中医保健产品和膏方、药酒专柜,了解这里开展针灸、拔罐、推拿、贴敷、熏蒸、刮痧等中医特色技术治病的情况。
 
由于常年伏案作画,思虑太重,他们大多患有失眠、头痛、颈椎病、眼疾和脾胃病等,又由于工作繁忙和健康知识的不足,他们中许多人较少就医吃药,尤其对中医药了解更少。泰州市中医院的名医们为他们辨识体质,观舌把脉,讲授养生保健知识。一个年龄较大的书画家最近咳嗽吐痰,有时还气喘,中医专家望闻问切后,辨证开出药方,并讲解疾病情况,嘱咐饮食起居等。书画家在取药后珍惜地把药方收藏好,表示回去后一定坚持服药。
 
有个中年画家有胃病,西药治疗后经常反复,平时对中药不了解,这次想试试中药颗粒剂。在医生开出处方后,他还咨询了一些养生问题。在后来的参观旅途中,他一直服用这些中药颗粒剂,感觉身体舒服。他说,孩子明年要高考,一直为孩子选专业苦恼,通过这次中医药文化之旅,他感受到中医药理论精深,思维独特,方法可靠,回家后想动员孩子将来学中医。
 
有一个年轻画家,经常熬夜,睡眠差,形体消瘦。在南通,朱良春学术传承人朱又春在他手腕扎了一针后,第二天就睡的很香,人也精神了。他过去对中医药知之甚少,从未扎过针,这次体验让他对中医药有了新认识。他表示,今后要多了解中医药,用艺术手段表现和宣传中医药。参观后,书画家们留下了 “悬壶济世”“厚德载物”“杏林春风”“泰和流芳”等墨宝。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丰盛城,是集教学、体检、医疗、调理、养生五位一体的健康产业基地。书画家们走进国医馆、国粹堂、仁医堂,参观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了解专家们辨证论治过程,也对这种为客户提供精品中医诊疗、专科综合健康保健等新型、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兴趣浓厚。
 
书画表达对传承与创新的敬意
 
此次采风活动日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 。除了国医馆、博物馆外,还参观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药制作技艺项目、一个现代化高新中药企业和一个现代化中药材种植基地。
 
季德胜蛇药制药技艺、王氏保赤丸制作技艺、五妙水仙膏制作技艺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季德胜蛇药的传奇故事更吸引书画家们。季德胜蛇药是一代著名蛇医季德胜在传承祖传六代秘方,结合自己几十年经验研制而成的著名蛇药,从清代康熙年间流传至今。其商标一直是江苏省著名商标,处方和工艺是国家保密项目,是国家战备用药。季德胜出身贫寒,其苦难经历和抗日时期表现出的民族气节,令人赞叹。季德胜蛇药解毒消肿、止痛生肌,传统上专治蛇伤。近来发现其治疗隐翅虫皮炎、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等疗效显著。
 
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除了生产季德胜蛇药外,还生产儿科名药王氏保赤丸。王氏保赤丸是国医大师王绵之的九世祖传秘方,其形如菜籽,丸粒匀美,光泽如珠,服用方便,疗效显著。对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有特效,对成人高脂血症、痰多咳喘、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便秘等也有良效。看着那比小米粒还小的药粒,书画家们边惊叹小药粒中的巨大能量,感慨中医药的神奇,边构思新作品。
 
在南京海昌中药集团展厅中,除陈列系列药酒、系列药茶、中药标本等,一项项重大科研成果、现代化设备研发等展示着这个高新技术企业的现代化进程。该集团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与南京高新技术经济开发总公司合作而成,以现代中药饮片、中成药及其设备研发、生产与制造为核心内容,产、学、研紧密结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蔡宝昌教授介绍,企业不但有五妙水仙膏传统制作技艺这样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而且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人才培育的创新创业载体,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科技部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平台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及饮片标准重点研究室的产业化基地等。
 
参观后座谈,书画家向药学专家提出了问题和建议,如看到硝石、硫磺等入药后有疗效,感到很神奇,希望了解其中奥妙。有人对他们日常用的颜料安全问题担心,希望药学家们也关注。王玉良教授为作画曾研读过《内经》,他提出要借助屠呦呦获诺奖的影响,加快中医药现代化步伐。他们有感而发,即兴挥笔,用书画祝企业和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这次中医药文化之旅,不但是美妙的艺术旅程,还有视觉和口味的新体验。他们在苏州神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铁皮石斛基地,看到传说中一枝难求的“中华仙草”铁皮石斛,从悬崖峭壁走入工厂化苗床的过程,那一盆盆绿色茂密的石斛,那一朵朵挂在立体栽培柱子中的黄色石斛花,让书画家们兴奋;品尝鲜榨的石斛汁、清爽的石斛花茶,让他们陶醉。兴奋和陶醉后,一幅幅作品传达了他们的敬意和感动。
 
采风活动就要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著名书画家、浙江省逸仙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杨光宇是中药老字号“胡庆余堂”创建者胡雪岩的后人,他对中医药文化素有研究,也有不少中医药专家朋友。他说,胡庆余堂遵循祖训用道地药材,我作画也讲究道地颜料。通过这次采风,我对中医药有了更全面了解,以后会多创作中医药题材的作品。
 
魏立中是国家级十竹斋木版水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使消失数百年的明代印刷业老字号十竹斋重新恢复并焕发生机,成为杭州市文化产业传承创新的亮点。他正在将中医药与木版水印技术结合,开发相关产品,传播中医药文化。
 
这次中医药采风活动,让书画家走进中医,了解中医药,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中医药,展现中医药发展活力,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万跃宁会长说:“这是中医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尝试,希望能通过艺术手法把中医文化表现出来,以后还会有音乐、影视等艺术家参与。”(海霞)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