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教育对临床教学至关重要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9-23
“要遵循中医人才成长的规律,培养符合中医学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的中医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日前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2016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峰论坛”上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
 
论坛上,六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负责人通过对培训制度建设、师承教育、临床带教、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王玉光
 
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用“授人以鱼,授人以渔”形容临床思维能力比较恰当。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鉴别诊断,从而找出主要矛盾。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培训中会每日以提问的形式学习呼吸专科的中西医基础知识。每周进行科室业务学习,学习内容以呼吸科的“三基”为主,规培住院医师主讲,带教老师点评。
 
中医临床能力培养中,应注重学习经典,开启中医之门。每日7:45到8:00学生要进行15分钟经典学习,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的重点条文学习、背诵、讲解进行重点方证背诵,加强了对经典的理解、学习及运用。
 
应重视中医四诊采集与分析。以中医症状鉴别为桥梁,通过症状鉴别将中医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在一起,辨病因、辨病机、辨病所,从而形成中医治病的思维规范模式。强调脉诊的重要地位,规范脉诊的临床带教,对中医脉学进行了系统学习,从而加强了对规培医生的规范培训,使更多中医学生会摸脉、会辨脉。
 
应重视病例讨论,在实战中认识、提高。通过病案书写养成理法方药的逻辑顺序,注重联系经典学习、中医症状鉴别、中医脉学讲解、中医辨证思维,加强规培医师中医水平的提高。规培医师从收集四诊资料、总结中医特点、中医辨病辨证等方面进行中医思辨的实践。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李雁
 
师承教育对临床教学至关重要
 
中医师承教育以重经典、重临证、重口传身授、重体悟等为特征,对医学人才培养,传承“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至关重要。而规培中引入中医师承教育,能充分发挥师带徒优势,通过师承老师的指导,学生对轮训内容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
 
首先,将师承教育纳入学校整体人才培养体系。可以结合师资人才培养,将师承工作纳入青年骨干医师/教师培养计划体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工作,将师承工作纳入研究生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育体系,可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并将师承教育与学院教育、学位标准紧密结合。按照研究生院关于中医临床医学(中医师承)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位的培养标准,结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针对师承教育的特殊性进行师承学科建设,并设置有针对性的学位课程。
 
其次,还可以利用名中医工作室优秀资源搭建平台、建立网络和视频教学系统。实行“名师共同带徒、弟子集体跟师”的师承教育模式、推行严格的师承综合评价模式,以加强跟师学习的实效性。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承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学医院的管理。在抓好学习进度管理和严格做好阶段考核的前提下,将“德艺双馨”作为最终培养目标,将跟师笔记、临床病例诊疗、处方用药水平和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作为考核标准,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控制,培养全方位能力的师承教育学员。
 
江苏省中医院临床教学处处长韩旭
 
以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常态化监测
 
通过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工作,关注基地培训质量、教师带教能力、学员规培效果、中医特色发挥、医学人文培养和各级管理水平等,“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逐步形成常态化监测与评估机制。
 
在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抓住“质量、能力、效果、特色、人文、管理”这六个重点环节,可以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推动中医规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其中,对基地培训质量,重点评估培训全过程环节、规培学员能力、带教师资能力、培训学员和指导老师问卷调查五个方面。
 
对教师带教能力,重点评估医疗文书批改、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三个方面。
 
对学员规培效果,重点评估病历书写、接诊能力、临床技能考核三个方面。
 
对中医特色发挥,重点评估经典理论学习、跟师临证学习、中医理法方药、中医门诊应诊能力、中医技能操作五个方面。
 
对医学人文培养,重点评估理论学习、临证接诊、技能操作、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五个环节。
 
例如,培训基地评估指标体系中,包括基本条件、保障措施、培训管理、培训质量4个方面。评估时会查阅规章制度,管理办法、配套政策等资料,实地查看临床能力训练中心、图书馆及信息检索系统、全科医学科、院内培训对象宿舍等硬件设施。随机抽取管理人员、带教医师进行现场访谈,并进行现场考核。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副院长郝微微
 
培养学生基层卫生服务意识
 
中医全科医学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结合全科医学特点,融合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综合性临床医学学科。
 
中医全科培训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医理论基础、中医临床思维能力、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综合诊疗技能,能熟练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诊疗、预防、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合格中医全科医师。
 
让医师通过直接参加中医全科医疗诊疗实践和病人管理活动,使其掌握中医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培养基层卫生服务意识,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2010年起,上海率先启动中医全科“5+3”规范化培养项目,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示范性的经验。
 
该培养项目中,中医全科通科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通过2年时间在中医各专科轮转培训,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掌握相关的现代医学基本技能,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奠定基础。第二阶段,学生用1年时间接受中医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训练、社区实践、全科理论培训。此外,还有中医全科专科培训,学术需要中医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训练、社区实践、中医全科理论培训。
 
总体来说,在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学生会同时接受医院病房教学和全科医学专门训练,学会为病患提供个体化、人性化的服务;熟悉以病人为中心的合作型服务模式;注重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一体化服务;适应全科医师的角色,对医疗全过程负责。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何伟
 
全面提升中医规培师资力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阶段,其中对培训质量至关重要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不容忽视。因此,应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中医师资医、教、研能力。
 
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医师资医、教、研能力的前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了师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加强中青年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业务素质为重点,加大培训力度,拓展培训渠道,促使其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同步提高。
 
要注重师资队伍临床能力的培养。医院首创“经典回归临床”,在中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保持中医学的特色,推行、开展中医经典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系列讲座,按照中医理法方药的理念进行临床思维培训,帮助青年医师树立“能中不西,先中后西”的治疗理念。
 
同时,规范术科操作,从师资抓起。医院连续投资数百万建设临床模拟实验室,根据骨科、外科、妇产科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临床模拟实验室,设置系列培训课程,邀请院内、外的高年资医师对青年中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注重其操作能力的提高。
 
要注重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以教研室为单位,以课程或系列课程为平台,从团队及组成、教学建设、教学效果、科研学术、自身建设等五个方面,遴选优秀教学团队。建立临床教学督导专家组,不定期地到临床各科进行督导。同时,应在科研方法学、科研条件、科研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师资队伍的科研精神,提高其科研能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刘萍
 
严把出入关口提高培训质量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中医药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医师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其通过通科培训与专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拓展了中医全科医学专业领域、提高了培训质量。
 
在培训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在招生和招录、培养和规范化培训、学位授予与临床医师方面共同商议、互相配合,通过严把出入关口,提高培训质量,完成对合格住院医师的培养。
 
首先,完善逐级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市级-医学院校-培训医院-培训基地-带教老师”的多级管理架构,形成了完整的培训管理和质量控制链条。
 
其次,严把出入关口。入口方面,对培训对象的招录管理,以及培训医院和培训基地的资格认证进行严格把关,确保“选优用优”。出口方面,在全市层面统一组织结业综合考核,培训对象必须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全部培训后,方可申请参加结业考试。
 
最后,加强全过程督导。以质量管理和考核管理为抓手,推动各项教学制度落实;对带教师资、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各培训医院的管理和带教水平;在培训过程中,定期组织专家对培训基地建设情况、教学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严把培训质量。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