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 苦寒降泻通利二便 临床配对应用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6-05
甘遂

甘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人谓“上味日甘,径直日遂”,故名。 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主要功效为泻下逐饮,消肿散 结。

本品苦寒降泻,通利二便,善泻经隧之水湿,泻水逐饮之力峻,直 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为下水之圣药,服用后可致连续性下 泻,同时小便量亦增,能使潴留之水饮从二便排除体外,主12种水肿, 大腹肿满.外用又可以毒攻毒,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 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癫痫和痈肿疮疡等证。

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有大戟酮、大戟二烯醇、a一大戟醇、表大戟 二烯醇、棕榈酸、柠檬酸、草酸、鞣质、树脂、葡萄糖、蔗糖、淀粉、维生素 B(/一1)等。甘遂有抗炎利水作用,效果良好;甘遂能刺激动物肠管, 增加肠蠕动,引起泻下作用,其有效成分为树脂类物质。有人给小鼠 口服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10~50克/千克,约半数动物呈明显的 泻下作用,生甘遂作用较强,毒性也大,58只小鼠服药后有11只死亡。 炙甘遂则无死亡。另外甘遂乙醇浸出物腹腔肌注或羊膜腔给药均有 中止妊娠引产作用,其机理主要是有选择性地促使胎盘滋养叶细胞变 性坏死。此外,甘遂生品小量可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但不改变其 频率,大剂量则抑制。甘遂萜脂A、B有镇痛作用。

甘遂

甘遂——朴硝

【配对奥妙】朴硝咸寒软坚通便;甘遂苦寒泻水逐饮。若大便燥 结过甚,必佐以甘遂,腑气始通。因“甘遂辛窜之性,最善行水,能引胃 中之水直达燥结之处,而后朴硝因水气流通,乃得大施其软坚之力”。 二药相伍,则燥屎成溏粪而下,其逐水通便之力增强。

【临床应用】湿热蕴结,水湿壅聚而致水肿臌胀,腹大坚满,烦热 口苦,二便不通之证。

【用量用法】甘遂:O.6~1.5克,人汤剂冲服。朴硝:3~9克,人 汤剂溶化。

【名医经验】 1.刘景琪 甘遂3克,大黄、芒硝各9克,水煎服。 治疗6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其中胸水少量者4例,胸水达第五肋 问水平者1例,胸水达第三肋间水平者1例。结果4例少量胸水者服 用l~3剂后胸水消失,余2例服6~9剂,胸水消失。(上海医药 杂志》1983,(1):26)

2.张增 仁生甘遂面0.9克,生大黄面0.6克,芒硝c.3克,200 毫升沸水冲化。以上为一次剂量,待温口服或自肖管注入,2小时后再 用一次,以后4~6小时1次,(只限用4次)。治疗急性腹膜炎、肠梗 阻364例,治愈329例,中转手术21例,无效8例,死亡6例,总治愈率 94%。(《北京中医》1992,(3):26)

【使用禁忌】二药均为峻猛之品,服用后能引起剧烈的腹泻,故 体质虚弱者忌用;孕妇及哺育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甘遂——甘草

【配对奥妙】 甘遂苦寒,峻利二便;甘草虽有甘缓之性,但与甘遂 同用,甘遂峻利之性有增无减。二药相伍,峻下逐水,通利二便,使水 饮之邪从二便排出。

【临床应用】 水饮内停或小便癃闭之证。症见咳嗽,痰喘,引胸 作痛,痰涎清稀,或见面目全身浮肿,皮色黄:每,小便不利等。

【用量用法】甘遂:6克,甘草:6克,面煨研末,分冲,用治留饮; 甘遂2克,甘草9克,研末敷于脐部,用治水肿;甘遂1.5克,研细末,甘 草1克,甘草汤冲服,用治肠结,见腹胀腹痛,无大小便及矢气。

【名医经验】1.汝丽娟 甘遂、甘草各9克煎汤,浸洗患部,治疗 42例寒冷型多形红斑患者,皮损全部消退者30例,余均有不同程度的 好转(《浙江中医杂志》1984,(7):20)

2.齐文亮等取甘遂适量,用面粉包裹,置火上烤黄为发,取甘遂 在铜药钵中捣碎为术,另捣甘草为粉。用时取甘遂0.3克,甘草O.15 克混合,以温开水冲服,日3次,治疗12例晚期食道癌,其中9例有不 同程度的症状好转,存活期明显延长(6~15月),3例末坚持服药,症 状未见改善。(《千家妙方》1982,563)

3.刘冬奎等用甘遂甘草汤(甘遂、枳壳、赤芍药、昆布各10克, 甘草5克)煎服,每天l剂,分2次服,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7例,均 愈,一般2剂后肿胀开始缩小,1周左右积液可完全吸收。(《四川中 医》1990,(7):20)

4.崔扣狮用化瘀膏(甘遂、甘草、参三七、青核桃枝)外帖,治疗 乳腺肿瘤,有软坚化瘀,祛腐生肌的作用。(《陕西巾医》1987,(10): 438)

5.孙卫东甘遂30克,甘草15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350 毫升备用,加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黄子孙10例,每次空腹口服 50~75毫升,每日3次,3天为一疗程。结果显效9例,有效1例,胸 水平均6.1天消退。(《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2):117)

【使用禁忌】甘遂苦寒峻下有毒,二药配伍,宜于邪盛而正末衰 者,故邪盛而正虚体弱者及孕妇忌用。



甘遂——白芷

【配对奥妙】甘遂苦寒峻下,荡涤胃肠之热毒;白芷辛香升散,发 散肌表之热邪。二药合用,表里双解其热,泻水洗肠,导热下出。

【临床应用】感受时邪疫毒,内陷阳明胃肠,表里皆热,蒙蔽心 包,致烦热如火,狂言妄语。

【用量用法】甘遂:1.5~3克;白芷:5~lO克。

【名医经验】王海娣 治慢性气管炎,采用伏天药饼外贴的方 法,将甘遂、白芷、细辛、白芥子、轻粉研细末,用蜂蜜调成糊状,做成蚕 豆大药饼。选穴:膈俞、厥阴俞、膏盲、心俞、肾俞、肺俞、肝俞、胆俞、脾 俞、胃俞,每次贴1对,严重病例加贴天突、膻中各1次,选定穴位后, 用生姜片擦令热,将药饼置于穴位上,外用敷料固定,每次贴24~28 小时,每隔3~4天用药1次,10次为一疗程,每年伏天治1疗程,连用 2—3年。临床治疗139例,1年后统计疗效。结果:临床控制110例, 显效17例,好转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6%。(《浙江中医杂 志》1986,(7):300)

【使用禁忌】甘遂苦寒峻下,白芷辛香温燥走窜,故阴虚血热者 及孕妇慎用或忌用。

甘遂——木香

【配对奥妙】甘遂苦寒泄热,破气行水,化痰开结;木香辛温,行 气温中,调气和胃,以防甘遂苦寒伤J下,二药相伍为用,则行气疏肝,则 痰热可下,大便可通。

【临床应用】1.痰实热结便秘。

2.气滞寒凝肝脉之腹痛难忍(小肠疝气)。

3.脚气。

【用量用法】甘遂:1.5~3克;木香:3~9克。

【名医经验】 1.庸生林 以甘遂与木香、砂仁、蟾蜍、鸡内金、焦 山楂组成甘蟾砂仁合剂,治疗肝硬化腹水68例,总有效率为94.8%。 (《天津中医》1989,(2):18)

2.解克平用自制逐痰将军丸(甘遂、木香、二丑、大黄),从小量 开始,逐渐递增,连服1~3周,治疗精神分裂症200例,取得了明显的 治疗效果。(《新医药杂志》1977,4:封三)

【使用禁忌】甘遂苦寒峻下,木香辛温香燥,易伤阴血,故阴虚、 津亏、火旺者慎服。孕妇忌用。



甘遂——半夏

【配对奥妙】甘遂苦寒性降逆,破气行水,善行肠间经隧之饮邪, 对肠问留饮胶结者尢为专长,为泻有形水饮之专药;半夏辛温,燥湿化 痰,降逆化饮,和畅气机,为燥无形痰湿之上品。二药相须为用,相辅 相成,则饮下而痰消,邪衰而病愈。

【临床应用】饮留胃肠,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 续结满。

【用量用法】甘遂:1.5~3克;半夏:5~10克。空服、晚食前顿 服,以快速涤除痰饮之邪。

【名医经验】 1.张仲景甘遂半夏汤方中以甘遂大者3枚,半夏12 枚,芍药五枚,甘草如指大l枚,水煎顿服,用于治疗留饮证,证见脉 伏,忽然自欲下利。

2.石仰山(《伤寒论》)治疗肱骨上髁炎(网球肘炎),以僵蚕、麻 黄、甘遂、半夏、生南星、白芥子、大戟、鲜泽漆、生菜油制成消散膏,敷 贴患处,隔3~5天换药1次,治疗本症50例,痊愈26例,有效20例, 无效4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5):21)

【使用禁忌】体虚之人慎用,气虚之人减量,孕妇忌用。



甘遂——牵牛子

【配对奥妙】甘遂苦寒泄热,破气行水,化痰开结;牵牛子苦寒,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二药均有逐水消饮,通便利尿之功。二药相须为 用,作用加强,可使湿热随二便而出。

【临床应用】1.酒疸、谷疸

2.水肿腹满

【用量用法】甘遂:1.5~3克;牵牛子:1.5~3克。

【名医经验】 1.赵佶 二气汤中以甘遂与牵牛子同用,治疗水 肿,大腹臌胀,而正气未衰者。(《圣济总录》)。

【使用禁忌】二药均苦寒有毒,配伍后其性峻利,故虚弱者及孕 妇忌用。且巴豆畏牵牛子,故本药对不宜与巴豆同用。



甘遂——大戟

【配对奥妙】甘遂苦寒峻下逐水,善行经隧脉络之水湿;大戟苦 寒泻水逐饮,善泻脏腑之水邪。二者皆为峻下逐水之专品,合用攻逐 水饮之力更猛,其效更捷。

【临床应用】1.实邪水肿,通身肿满,喘急,小便痛。

2.悬饮证:咳唾引胸胁痛,短气,咳逆气喘,不得平卧,呼吸困难, 心下痞硬而满,头痛,汗出,或干呕,苔薄白,脉沉弦。

【用量用法】甘遂:1.5~3克;大戟:1.5~3克。

【名医经验】1.房念东用甘遂、大戟、芫花各等量,以醋煮沸后 晾干,研成细粉,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服用O.5~2克,每日服1次,用 大枣10枚煎汤约50毫升冲服。治疗支气管肺炎26例,大病灶肺炎3 例,大叶性肺炎4例,配合一般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结果治愈44 例,1例因人院时垂危而死亡。(《山东中医杂志》1981,(创刊号):26)

2.陈林材甘遂、芜花、大戟各等份,大枣10枚加味治疗94例胸 膜炎,全部病例均经x线、超声波确诊,治疗后的胸水全部吸收。(《浙 江中医杂志》1985,(11):497)

3.李世文治疗百日咳,用甘遂、大戟、芫花各等份,炼蜜为丸如 绿豆大。1岁以下服O.5粒,1~2岁服1粒,3~4岁服2粒,5~6岁 服3粒,每日早晨服一次。7~8岁服4粒,9~10岁服6粒,早晚各1 次。5天为一疗程,治疗百日咳852例,1个疗程治愈515例,2个疗程 治愈222例,3个疗程治愈45例,无效70例。(《赤脚医生杂志》1978, (3):12)

4.刘松林甘遂、大戟、白芥子各9克,研末,姜汁煮糊为丸。口服, 每次1克,每日1~2次,适用于胸腔积液较多者。(《内科诊治要决》)

5.阎师锁等治疗急性乳腺炎、骨质增生、流行性腮腺炎。用甘 遂、大戟、芫花、甘草、海藻各30克,黄丹250克。上药除黄丹外,浸入 香汕500毫升内,5~7天后人锅内,文火煎熬,去药渣后,将黄丹逐渐 加入药油中,边加边搅,直至漆黑发亮、滴水成珠为度,摊于牛皮纸上, 敷于患处,治疗急性乳腺炎36例,均获治愈;治疗骨质增生17例,14 例显效,l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23例,均获痊愈;治疗 软组织损伤164例,疗效满意。(《新中医》1990,(1):36,)

6.袁国民治疗鹤膝风,用大戟、甘遂各100克,共研细末,蜂蜜 调敷双膝,效果甚佳。(《四川中医》1984,(5):60)

【使用禁忌】二药配伍,性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体虚脾弱及孕妇 不可服用。



甘遂——大黄

【配对奥妙】甘遂苦寒,泻水逐饮以利痰,为利痰逐饮之第一药; 大黄攻积导滞,活血化瘀,清热泻火解毒,二药同用,以大黄下血,以甘 遂逐水,共奏泻热逐饮,逐瘀泻水,涤痰开窍之功。

【临床应用】 1.热邪与水饮结聚,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

2.痰迷心窍之疯狂。

3.胞中血与水、瘀互结证。妇人少腹痛而膨大如敦状,小便难而 少,口不渴,或产后淤血不去,恶露不尽,少腹疼痛伴小便不利,舌紫 暗,苔滑,脉沉而涩。

【用量用法】甘遂:1.5~3克;大黄:5~15克。

【名医经验】

1.刘景琪用甘遂3克,大黄、芒硝各9克,水煎 服。治疗6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其中胸水少量者4例,服用1~3 剂后胸水消失,胸水达第五肋间水平者1例,达第三肋间水平者1例, 服6~9剂胸水消失。(《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26)

2.张增仁 等以生甘遂面0.9克,生大黄面O.6克,芒硝0.3克, 以20毫升沸水冲化。以上为1次剂量,待温口服或自胃管注入,2小 进后再用一次,以后4~6小时1次,(只限4次)。治疗急性腹膜炎、 肠梗阻364例,治愈329例,中转手术21例,无效8例,死亡8例。总 有效治愈率94%。(《北京中医》1992,(3):26)

3.张福忠治疗肠梗阻,用生甘遂10~20克,生大黄、枳实、芒 硝、厚朴各10克,煎汤200一300毫升,保留灌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40例,结果在24小时内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均缓解,出现排气排 便。(《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2):33)

4.斯建中 以甘遂杏仁通结汤(甘遂末1~1.5克吞服,配合生 大黄、枳壳、杏仁、川厚朴、当归、炒莱菔子、槟榔,水煎服)治疗肠梗阻 22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9例,蛔虫性肠梗阻4例,麻痹性肠梗阻2 例,粪便性肠梗阻2例,其他原因肠梗阻5例,结果20例有效,2例于 24小时内转为手术。(《浙江中医杂志》1984.,(11):513)

【使用禁忌】。二药相伍,药性峻猛,易伤正气,故体质虚弱及脾胃 虚寒者慎用;且勿久服。

【用药指归】

1.甘遂配对药,主要是治疗水肿胀满、臌胀、胸胁停饮、小儿疳水、 消渴水热互结、酒疸、谷疸、饮留肠胃、痰热便秘、寒滞肝脉、脚气、时邪 疫毒蒙蔽心包、痰迷心窍之疯狂等方面,围绕“泻下逐饮、消肿散结”二 大功效展开。

2.本品峻烈有毒,去水极神,而损真亦极速,故不可过量、久服,恐 伤正气,宜中病即止。大实大水,可以暂用;体弱者及孕妇则忌用。甘‘ 遂所含的树脂是峻下逐水的主要成分,其具有巴豆毒样作用,能强烈 刺激消化道粘膜发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等炎症反应,并促其蠕动而 引起峻泻。中毒量为9~15克,中毒后主要表现主要为:腹痛、峻泻、 水样大便、恶心呕吐、心惊、头晕、血压下降、烦躁不安、脱水、呼吸困 难、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故不宜大量、长期使用,煎剂最大剂量勿 大于4克,人丸、散剂应更少。

3.自《本草经集注》提出:“甘遂反甘草”以来,甘遂与甘草属于中 药“十八反”之列,似乎已成为一条清规戒律,一般不宜配对组方,世人 皆知。但近几年以来,有人对此说提出了疑义,并进行了一些列实验 和研究,结果发现:甘遂与甘草配伍后的毒性与两者的用量、比率有 关。当甘草剂量与甘遂相等或少于甘遂用量时,无相反作用,有时还 可以解除甘遂的副作用;若甘草剂量大于甘遂用量时,则有棚反作川, 而且甘草剂量愈大,毒性也愈大。至于临床中甘遂与甘草配伍使用的 事例,比比皆是,如《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遂草同用治留饮;《圣济总 录》芫苈汤,遂草同用治臌胀;近人林通国,遂草同用,治疗结核性胸膜 炎、食道癌等病证。另从炮制角度看,传统与现代均有甘遂用甘草炮 制法,意在降低甘遂的毒性,提高甘遂安全使用范围。研究证实:甘遂 经甘草炮制后,与醋制、豆腐制相比,其毒性最小,可降低毒性5倍左 右。因此甘遂与甘草配伍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5.生甘遂泻下作用峻烈,毒性较大,故一般主张生品限于外用,内 服必须炮制。但有实验证实:甘遂煎剂或经提取乙醇浸膏后的残渣无 泻下作用,可见甘遂的有效成分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提示临床以 泻下为目的时,可考虑用生甘遂,而用于其他证时可用熟制甘遂。生 甘遂以研末冲服或装胶囊内服为好;制甘遂多人煎剂内服。

6.临床运用时,还需要结合用药目的及患者体质情况,分别使用 甘遂生品,抑或制品。如取其峻猛药性以速获效,且患者体质强壮时, 可用生甘遂;而缓图慢功,且体质较弱时,则需用制甘遂。
Tag标签: 甘遂(3)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