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公助模式推进中医医养结合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5-1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
 
“医养结合”模式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集医疗、养老、康复一体,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
 
实现健康养老与疾病救治相结合,为老人持续提供中医特色服务,推进中医事业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养老与医疗服务之间面临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健康状况堪忧。我国自进入“银发浪潮”以来,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
 
以山东省临邑县为例,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9.35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7.2%,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2.7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9%。城乡空巢比率分别为51.2%和43.7%;城乡老年人失能、半失能率分别为15.3%和25.8%。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快速增加的新特征,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社会急需具有中医特长的康复理疗的机构和人员参与,为人口老龄化社会尽一份力量。
 
机构养老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就医需求。《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指出,目前在养老机构中,配备有简单医疗室的机构不足六成。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众多,且患有各种慢性病的比例非常大,但是养老机构对以上老年人群不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大型医院无法为老年人提供长期住院服务。老年人“押床”现象屡见不鲜。虽然很多地方建设了一些老年人医院,但相对社会需求而言,可谓杯水车薪。
 
临邑县“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省临邑县中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德州市建成最早的县级中医院,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与开拓,已成为一所集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急诊、急救、医疗、预防、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
 
近年来,临邑县中医院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在医养结合方面探索实践,摸索出一条新路子,该院与县民政局、青岛阳光佳苑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推行“民办公助”运营模式,建成了非营利性、医养结合型的“临邑阳光佳苑医院”。
 
以机构融合型为依托,推行“民办公助”医养结合模式。医院由青岛阳光佳苑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投入部分医疗设备,临邑县中医院配备CT、X光机、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施,派出30名医护人员,按照一级甲等医院的标准独立管理;县民政局争取上级项目专项资金投入部分设备,建成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养老服务于一体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以老年人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评估为重点,从完全自理到不能自理,将生活护理等级分为自理、介助一级至三级、介护一级至三级,护理级别由专家体检评估而定,并与家属协商确定,从单项服务到分级护理,有病及时治疗,无病康复养老。
 
以社区嵌入型为支撑,建立医疗养老融合发展联合体。
 
中医院按照小病就地诊治,急危重病人到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或痊愈的老人送回养老院的医养合作模式,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以中医药特有的针灸、推拿、按摩等优势,推出医养一体的新型医疗模式,为老年患者进行专业的中医护理服务的同时,提供24小时全程精心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浓厚的人文关怀,打造了集“预防、养生、医疗、养老”于一体的中医健康养老服务平台。
 
同时,该县创建了农村幸福院和中医院“两院融合、医养一体”的农村养老新模式,成为集生活护理、医疗诊治、康复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医养老服务“综合体”,建立了医疗保健卡,定期为老人开展健康检查和医疗保健服务,满足老年群体的日常身体检查、常规化验、购买药品、康复治疗等多方需求,在院老人不论什么时间发病,护理人员可第一时间发现,不用出院就会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并率先使一部分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低价、专业和医疗保健型的养老服务。
 
以居家服务型为基础,建设医养结合智能化智慧型基地。实施“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加强护理专业培训。整合各类医养结合资源。临邑县大力发展各类为老年人提供医养融合服务的志愿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作为家庭晚辈的年轻人从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对老人生活方面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越来越少,广大家庭急需像临邑县这样集“预防、养生、医疗、养老”于一体的中医健康养老服务平台。
 
(二)养老专业护理人才匮乏。“医养结合”的发展更离不开拥有专业护理知识的养老护理员。但目前养老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低,就业吸引力有限,且在职称评定等方面无法享受与医疗机构人员同等待遇。
 
(三)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建设运营支持力度小。上级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扶持资金总量偏低,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同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前期投入较大、资金回笼周期长、政府补贴少,导致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迟缓,数量少,积极性不高。
 
(四)政策保障不足,抗风险能力差。在传统医疗保障模式下,基本医疗保险主要保障参保人的住院治疗费用,社区和家庭的医疗护理保障尚属空白。与医养结合有关的医疗、养老和医保政策受财力限制,对高龄、失能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保障不够,很多护理项目不能纳入医保支付,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力做到、养老机构难以免费做到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和上门护理服务。
 
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将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解决这个老龄化带来的难题,尤其是吸引有特色康复保健优势的中医机构参与运营,共同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
 
(二)拓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资金渠道。扶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中医医疗机构并申请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同时支持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鼓励综合医院开设分院。
 
(三)加大养老行业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让有实力的中医院和有经验的养老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逐渐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培养中医专业护理人才,并通过提高中医专业护理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吸引更多专门人才从事中医养老护理工作。利用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的资源,对社会护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岗位等级培训,提高服务技能。
 
(四)试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老年人经济支付能力的支撑,有赖于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可以加快研究设计社会保险为主体、商业保险为补充的老年照护保障体系,探索制定区域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先行试点,摸索经验,先从商业保险起步,待成熟后再逐步向社会保险转型,最终成为社会保险的一项重要险种,逐步构建各方参与、功能明确、服务衔接、公平高效的老年健康服务和保障体系。(刘文)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