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诸多养生方面的论述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6-21
庄子名周,字子休,是东周战国时期闻名思想家,与老子并称“老庄”,同为道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是历史上第一个从哲学的高度论说摄生之道的人。庄子虽身世名门、博学多才,但低沉谦虚、恬淡静泊的他,却无意于宦途功利。一生仅做过一段时间的漆园小吏,后因厌恶官场,遂辞去职务隐居。从此悉心学识,著作立说,为世人留下洋洋十余万字的著作。综观其间,也不乏诸多摄生方面的论说,归纳起来,首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神兼备 不偏不废
 
在庄子的摄生理论中,“形”和“神”是构成生命的两大要素。“苦心劳形,以危其身”“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养形”是肉体的保健,“养神”则是涵养的提高。庄子以为,无论是“形”仍是“神”都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度劳累。论及两者之联系,《达生》篇中说:“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一方面,庄子似乎更侧重于“养神”,但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养形”也不容忽视。他举一段案例,道出了两者之间,只重其一的危害:“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悬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由此可见,在神形保养之上,只要相得益彰、不偏不废,才能到达“故养志者失色,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的抱负之境。
 
清静无为 不以物累
 
庄子的摄生理论,其实与道家无为而治的哲学建议是一脉相承、严密相关的。《天道》中,庄子在论说“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之运转规则时,引出如下观念:“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然后体现出庄子,无论在人生抱负,仍是在日常摄生上,都寻求一种清静无为的极致境地,然后“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全国之所尊者,富有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日子中,为物所累者,又集中体现于上述各种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和功功利禄的争逐之上。囿于其间,就难免会劳心伤身,危害健康。于是,庄子对症下药,开出了比方“莫如弃世”“心不忧乐”“不与物交”“重生轻利”“不内变”“不过从”等一系列心灵药方,然后抛却功利烦忧和私心杂念,像圣人相同潇洒安然,物我两忘。

遵从天道 顺从其美
 
庄子在《摄生主》篇首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罢了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能够保身,能够全生,能够养亲,能够尽年。”阐明其摄生之要则,在于只要遵从客观规则,奉行中庸之道,才能保护健康、颐养天年。在摄生情绪方面,庄子以为,存亡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只能在“依乎天理”的同时,做到“安时而处顺”,而对立故意人为地寻求长命。为此,他还特意举长命之宗彭祖喜用普通之法训练的案例,更进一步地加以解说阐明:“吹呴呼吸,新陈代谢,熊经鸟申,为寿罢了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若夫不故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漠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而在面临生老病死的情绪上,庄子也以为,要把其作为一种客观规则来安然面临,不用过于悲痛。
 
坚持不懈 远灾离祸
 
庄子以为,摄生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能够唐塞。做任何事情都需求恒久不变的毅力和信仰,摄生也不破例。而要长时间坚持,永不懈怠。“善摄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人生在世,如影随形的祸殃总是不离左右。那么,尽量防止不用要的费事和灾害,对摄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祸殃的本源,有时恰恰又是咱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比方规矩的品行、广博的学识、显赫的身世等。所以,庄子就劝诫人们,要逃避灾害,就要做到“削迹捐势、不为功名”“虚己游世”,也就是说要视功利权势为身外之物,为人谦虚、处事低沉。就如质地坚韧而垂直的大树总是先遭采伐、甘甜的井水总是简单枯竭的道理,通知其“不死”之法,在于要时间做到含蕴内敛,而不行傲慢张扬。 (逯富红)
Tag标签: 养生(60)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