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糖尿病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血浆蛋白C对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

血浆蛋白C对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

中华核医学杂志 1999年第2期第0卷 论著摘要

作者:石永兵 韩惠琴 刘志达 万海英

单位:215004 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石永兵、韩惠琴、刘志达);苏州医学院血栓与止血研究室(万海英)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浆蛋白C(PC)含量,探讨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4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66(60~70)岁,病程8.9(2个月~20 a) a。根据是否并发微血管病变分为2组:有并发症组26例(男15例,女11例),无并发症组20例(男13例,女7例);根据病程及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Ⅰ组(病程≤8.9 a,已合并微血管病变)16例,Ⅱ组(病程>8.9 a,未合并微血管病变)14例。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老年健康者1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空腹静脉血,用125I标记的抗GMP-140单克隆抗体SZ-51测定血浆内GMP-140含量[1],用125I标记的抗PC抗体测定血浆PC含量[2]。试剂盒由本院血栓与止血研究室提供,血浆GMP-140批内CV 4.1%,批间CV 7.0%,回收率平均98.7%;血浆PC批内CV 4.3%,批间CV 7.4%,回收率平均96.9%。结果以±s表示,并行t检验。

  二、结果与讨论

  各组血浆GMP-140、PC含量及比值见表1。第1种分组,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间血浆PC差异无显著性,而GMP-140差异有显著性;第2种分组,Ⅰ、Ⅱ组病年龄、病情、治疗上大体相仿,GMP-140差异无显著性,而血浆PC差异有显著性。但2种分组中,GMP-140/PC比值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表明GMP-140/PC比值的变化比它们各自单独的含量对判断有无并发微血管危险更好。

  P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平时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循环于血浆中,被活化后通过灭活因子Ⅴa和Ⅷa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而发挥抗凝作用。随着血小板的活化,PC活性代偿性增强,如果PC活性拮抗不了血小板活化等因素导致的血凝过程,微血管病变可能较早发生。因此,及早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适当补充老年患者常缺乏的维生素K及纠正低蛋白血症,可提高PC活性,会改善高凝状态,延缓微血管病变的发生,这对糖尿病的治疗和其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表1 各组GMP-140、PC、GMP-140/PC值比较

组别 例数 GMP-140(μg/L) PC(mg/L) GMP-140/PC
正常对照组 18 14.6±3.8 5.8±0.9 2.5±0.2
无并发症组 20 26.4±9.3 8.1±2.7 3.3±0.4
并发症组 26 69.7±16.8(2.74)* 9.8±3.5(1.51) 7.1±1.2(2.86)*
Ⅰ组 16 50.4±11.8(1.67) 6.9±1.4(2.87) 7.3±1.4(2.79)
Ⅱ组 14 45.7±10.3 11.1±2.3 4.1±1.4

  注:括号内为t值。与无并发症组比较,*P<0.01;与Ⅱ组比较,P<0.01

  参考文献

  [1]吴国新, 阮长耿.125  I标记单抗夹心法测定血浆GMP-140及其临床应用.中华核医学杂志, 1993, 13:232-234.

  [2]王博诚, 李金泉, 金坚, 等.血浆蛋白C放射免疫分析.中华核医学杂志, 1995, 15:239-241.

(收稿:1998-11-12)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sup>99m</sup>Tc-DTPA气溶胶吸入法测定Ⅱ型糖尿病患者肺泡通透性
焦点新闻
·自制乳腺显像装置用于<sup>99</sup>Tc<sup>m</sup>-MI
·<sup>99m</sup>Tc-MDP核素显像诊断乳腺肿瘤的研究
·乳腺癌术后核素全身骨显像的临床价值
·<sup>99</sup>Tc<sup>m</sup>-MIBI乳房亲肿瘤显像诊断
·<sup>99</sup>Tc<sup>m</sup>-MIBI乳腺显像探查隐性乳
·<sup>99</sup>Tc<sup>m</sup>-MIBI显像对乳腺癌腋窝转
·<sup>153</sup>Sm-EDTMP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的临床
·<sup>131</sup>I-层粘连九肽的合成及在荷乳腺癌裸鼠中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