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大志 传承名师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1-29
2015年12月13日,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溘然长逝。作为朱良春的学生,有幸追随朱良春左右,聆听大师教诲,亲受大师风范与高尚的人格魅力。丰厚扎实的理论学养、活人无数的临床实践、高德大义的济世仁心、甘为人梯的大师风范,这是一代鸿儒大医朱良春先生的真实写照。他是中医药学界的一面旗帜、一座丰碑、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
 
朱良春出身于书香门第,为朱熹公第29代裔孙。说起他与中医的渊源,还要追溯到中学时期。那时他不幸患上肺结核病,不得不辍学一年,父亲为他请来中医治疗。为了让病能好得快些,他一头钻进医书,被中医学的博大精深所吸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于是他立志从医,以继承和发扬祖国中医事业。
 
病愈后的朱良春到名医之乡武进孟河镇,拜御医马培之后人马惠卿先生为师。为求深造,于1936年2月,考入了苏州国医专科学校。1937年转学到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我国著名中医学家章次公先生。恩师章次公先生推崇的“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革新精神,对朱老的医学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辛勤耕耘,博采众长,自成体系,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他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在国内就首次提出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病证结合”中西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也是半个世纪以来中西结合最成功的范例。
 
从善如流 光照他人
 
朱良春长期精研经典,博采众长。上世纪50年代,南通中医院名医荟萃,身为院长的朱良春对此并不满足。为了拓宽选药思路,创南通中医特色,他不断搜集民间验方。只要听说哪里有擅长治疗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都要去登门拜访,不耻下问,甚至把那些“土郎中”请进医院,开设专科病房,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他们中有专治瘰疬的“邋遢先生”陈照,浪迹江湖的“蛇花子”季德胜,沉迷乡里、专治肺脓肿的成云龙。在朱良春精神的感动下,他们向祖国献出了祖传秘方。朱良春和同事们一道,通过挖掘整理,推出专治呼吸道感染和肺脓肿的金荞麦口服液、专治蛇伤的“季德胜蛇药”、专治淋巴结核的瘰疬拔核膏等一系列特效药。其中两位一跃而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一位获国家科技发明奖及卫生部成果一等奖。
 
朱良春在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方面经验丰富,如对急性热病的诊治,他主张打破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提出“先发制病,发于机先”,采用表里双解或通下泄热,多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临床上朱氏创新性将六神丸用于热病引起之休克及心衰、早期呼吸衰竭等危重证候,有独到之功,对于哮喘发作者能顿挫其喘逆。因六神丸具有较好的强心止痛之功,所以亦可用于冠心病之心绞痛者。朱氏还将六神丸用于肿瘤病人,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主张肺炎之运用下法,主要是在辨证论治的方药中加用大黄,发古人有,“病在脏,治其腑”之说,使肠腑疏通,上焦壅遏之邪热、痰浊自有出路,现代研究证明大黄本身有良好的抗菌作用。2003年“非典”期间,他参与广东、香港的“非典”期间,他主张打破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采用表里双解或通下泄热。他参与广东、香港的远程会诊,取得显效。荣获抗击“非典”特殊贡献。
 
勇于创新 止于至善
 
朱良春在学术上颇多建树,他在斟酌古今、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创立了许多富有创新性的学术新说。朱良春对虫类药潜心研究数十载,上自《本经》,下逮诸家,凡有关虫类药的史料,靡不悉心搜罗,然后结合药物基源、药理药化和实践效果,辨伪存真,以广其用。撰写《虫类药的应用》一书,一版再版,畅销海内外,深获好评。
 
朱良春研创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益肾蠲痹丸”,经临床数十年使用,治愈了成千上万的患者,该药经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实验研究以及在5个省、市医院进一步临床验证,发现其确有显著的抗炎、消肿、镇痛、调节免疫功能,并可修复破坏的骨质。现该药已上市10余年,为无数海内外“痹症”患者创造了新生活。朱良春也因此赢得了“顽痹克星”的美誉,同时“益肾蠲痹丸”还荣获首届国际博览会银牌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他撰写的《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的临床和实验报告》,使他在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的学术讲台上,受到了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位医药学专家的称赞。
 
天行健,德润身。大师有爱,生生不息。缅怀朱良春,追忆朱良春,我们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敬佩和感动。纪念朱良春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他的为人之道、为医之道、为学之道、为师之道,让一代代中医人传承和弘扬先生的学术思想和高尚风范。(方邦江)
Tag标签: 朱良春(13)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