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 治当以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3-01
慢性肠炎
 
患者,女,74 岁。2004 年 1 月 14 日初诊。患者大便水泄 20 余年,尤在饮食稍有不慎,或受寒风冷诱发。每日腹泻于凌晨即起,泻下水样完谷之物,大便日行四五次。怕冷畏风,面部潮红,面额烘热感,口干但不欲饮或饮水不多。
 
此证属下元虚冷,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日久滑脱冷泄。治当以温肾暖脾,固肠止泻,并引火归原而温下焦之寒。处方: 白术 15 g,山药 15 g,炙黄芪 15 g,厚朴6 g,姜半夏 10 g,苍术 10 g,防风 10 g,肉桂 6 g,艾叶 6 g,吴茱萸 6 g,补骨脂 12 g,乌药 6 g,木香6 g,陈皮 10 g,乌梅 6 g,煅牡蛎 20 g,黄连 6 g,炒白芍 12 g,煨葛根 15 g。7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初诊即见显效,水泻次数减少,面红炽热减轻,汗出已平,虚火已伏。
 
再诊则酌取附子、狗脊、赤石脂、诃子、肉蔻,选上药一二味加之,取温肾暖脾涩肠固泻之功,服药近 1 个月,大便已由水泄转溏软,次数由每日 5 次减至 2 或 3 次。守法调治 2 个月左右,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提高。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病水液,指各种病变中所出现的液状排泄物、分泌物以及体内潴留不能气化的水饮积液; 澄澈清冷,言其有形之物的性状寒冷而清稀,临床诸病所出现此类性状物,多为寒邪阳虚所致。本案虽有面部烘热潮红、口干之热象,但其本质仍为肾虚火衰不能温煦脾土所致。只因久泻伤阴,虚火上浮,故有面红口干之状。慢性肠炎病初仅有湿热实证者,应首重清化一法,若病之后期则多以温通为要。腹泻清稀,完谷不化,乃脾肾阳虚,中焦虚寒所致。诚如 《素问玄机原病式》所言: “澄澈清冷,湛而不浑浊也,水体清净,而其气寒冷,故水谷不化而吐利清冷水液,为病寒也。”初诊全方温肾暖土,燥湿行气,补中有行,行中有止,使火能生土,脾得健运,清阳以升,寒湿得化,则下利清谷得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