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胃脘痛,胸脘痞闷,中药用健脾愈痞方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8-28
石某,男,61岁,广东江门。

2008年12月3日初诊,患者主诉胸脘痞闷两月余。脘部饱胀、疼痛、纳呆、自觉乏力、餐后呕吐、嗳气、大便常,舌红苔薄白,脉细。外院胃镜示:胃溃疡。西医诊断:胃溃疡,中医辨证:胃痛(脾虚湿困)。治法以行气祛湿,健脾和胃为主,中药用自拟方健脾愈痞方加减,药物有:白蔻仁 10g,薏苡仁 15g,茯苓 10g,法夏 10g,陈皮 10g,砂仁 10g,党参 15g,白术 10g,内金 10g,谷芽 30g。用药过程中根据症状变化加减,每日1剂,复渣再煎分2次,早晚服用。嘱患者门诊中药治疗,1月后诸症消失而痊愈。

【组成】 白蔻仁 10g,薏苡仁 15g,茯苓 10g,法夏 10g,陈皮 10g,砂仁 10g,党参 15g,白术 10g,内金 10g,谷芽 30g

【功效】 行气祛湿,健脾和胃。

【主治】 胸脘痞闷,脘部饱胀、疼痛、纳呆、喛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干结或溏泄,舌淡苔白或边有齿印,脉沉细等

【组方原理】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周围及含有异位胃粘膜的美克尔憩室。这些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近年研究发现溃疡的形成与幽门螺旋桿菌的存在有关。本病绝大多数位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研究表明,胃溃疡病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但因两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反应有相似之处,所以习惯上还是把它们归并在一起。本病的总发病率占人口的5-10%,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以青壮年多发,男多于女。由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多见,因此通常所说的消化性溃疡或溃疡病,即指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具有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中上腹疼痛最具诊断价值。属中医的“胃脘痛”范畴。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其主要是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外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过极,劳倦过度,损伤脾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五谷入胃,全赖脾的运化。脾胃受损,受纳腐熟运化功能失司,胃不腐熟,食停积聚成实;脾虚不运,湿浊内生,痰湿郁结,化寒化热;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使虚者更虚,沈师认为该病是以脾胃虚弱为本,以湿热积滞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故方中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茯苓渗湿利水健脾陈皮白术、砂仁、法夏燥湿健脾行气;内金、谷芽健脾和胃。全方共奏祛湿健脾和胃之功,通补兼施,补中寓通,通中寓补。

【加减运用】  若表症明显者加藿香 10g、香薷 10g;若热证明显者加滑石 30g、黄连10g、竹叶10g。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