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专题“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3-04

    老年性耳聋是自然现象 很多老年人都有听力下降,他们往往因此把听力下降认为是正常的,而不愿主动就医,并认为老年性耳聋是自然规律,不可逆转,干脆“耳不听为净”。人对信息的交流是以语言为主的,无论人与人的对话,还是看电视听收音机,如果听力受影响,交流肯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甚至逐渐丧失这种能力,严重影响到自己和身边人的交流。现实中,很多长寿的老人耳朵并不聋,这表明老年性耳聋虽然多见,但年龄性老化并不是致聋的主要因素,积极采取治疗甚至还有康复希望。

    耳鸣会变聋 与部分耳聋也不就医的人不同,也有不少老人一出现耳鸣就开始紧张,甚至担心会变耳聋。殊不知在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后过度担忧,可导致内分泌失调,血管紧张素增多、血压升高,可加重内耳病变。因此,有点耳鸣就过度紧张也是不正常的。

    耳聋什么时候治都一样 很多老人都不知道,刚出现明显听力下降是可以积极治疗的。造成老年人听力骤降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因血液供给受影响;另一种是因病毒感染所致。如果是在出现症状一个星期内就医,前者可用抗凝和扩血管的药物治疗;后者可做抗病毒治疗。当然,并不是随便找点消炎或抗病毒物吃了就行,这类人用还需尽量注意保护内耳血管以免二次受损。(吴同)

    对于影响听力的最新发现你知道多少?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们怎么说。

    发现一:肥胖竟会影响听力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一项针对7万女性为时2年的研究发现,女性的腰围如果超过34.5英寸(87.63厘米),听力普遍会比腰围低于28英寸(71.12厘米)的女性差。即使在剔除影响听力的其他因素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虽然这项研究只针对女性,但科学家认为这一结论在男性身上也同样适用。

    【点评】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杨明介绍说,实际上已经有研究显示肥胖从人们的壮年时期开始损害听力,55岁前腰围过粗的男性比同龄男性的听力要差。而女性在停经后,由于缺少了雌激素的保护,听力状况也会随着腰围变粗而进一步受损。如果要想摆脱因体重过度增加导致听力受损的风险,男性和女性都要注意控制体重和腰围。

    发现二:饮酒损害听力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们在酒吧里和人说话时觉得听不太清楚可能不单是由于周围的噪音所致,酒精对人的听力造成暂时性损伤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听力受损的现象在年龄相对较大和曾经有过酗酒史的人身上更为明显。

    【点评】 杨明介绍说,急性酒精中毒会使人发生暂时性耳聋、耳鸣和眩晕。过量饮酒会使人血压升高、小血管痉挛,甚至是发生栓塞或血管破裂,这些损害如果是发生在内耳的话,必定会使内耳功能受到破坏,使人的听力下降,甚至导致耳聋。因此,大家平时尽量要做到适量饮酒,听力不好的人更要少喝酒。

    发现三:抽烟影响听力

    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除了年龄因素外,重度吸烟者患听力损失的几率是一般人的1.3倍,甚至连吸二手烟的人都难逃噩运。

    【点评】 杨明介绍说,抽烟者的血液流到耳蜗部位的量比一般人要少,这个原因会影响听力。此外,抽烟者的整体健康情况平均来说比起非吸烟者要差,也可能是影响听力的原因之一。

    发现四:打呼噜影响听力

    美国胸科学会的一项研究显示,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会使高频听力损伤风险增加31%,低频听力障碍风险增加90%。这可能是因为睡眠呼吸暂停影响了耳蜗的血管;打呼噜时产生的噪音影响了听力。

    【点评】 杨明介绍说,不少就诊的儿童听力下降患者,经检查“罪魁祸首”竟是打鼾,这类患者大都是受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引发打鼾,继而致中耳炎影响听力。如果孩子出现听力下降而且有打鼾现象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发现五:止痛药影响女性听力

    美国布莱根女子医院的研究者分析了62261名女性服用止痛药(布洛芬和泰诺等)与听力丧失之间的关系。统计结果发现,每周服用布洛芬或泰诺等止痛药超过2天的女性,发生听力丧失的风险增加了13%;如果每周服用止痛药的次数超过6次,听力丧失的可能性会增加24%。这种不良后果在50岁以下的女性中更为明显。

    【点评】 该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周建斌提醒大家,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避免出现严重的副作用,而且要及时采用其他疗法治疗,避免对药物造成依赖引发更多疾患。

    发现六:看不清东西时听力也会减弱

    据美国MSNBC网站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劳伦斯·罗森布鲁姆表示,人的各种感官是相互交叉使用的,虽然我们认为在听力过程中不会使用视力,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在交流过程中(特别是面对面交流)始终关注对方嘴唇的活动,并同时关注其牙齿和舌头活动所传递的信息。因此,如果摘下眼镜看不清东西,那么听起来也可能更费劲。

    【点评】 专家介绍说,这与心理学上的“麦格克效应”不无关系。根据该效应,我们如果看到屏幕上出现的嘴型是ba、ba、ba,但是耳朵听到的是ga、ga、ga时,我们的大脑会把这两种互相冲突的讯息中和起来,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因此,我们就听到da、da、da了。

    发现七:大脑老化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根据《美国听力评论杂志》报道,人类大脑老化可能导致听力损失。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年龄不仅和言语分辨能力降低有关,而且还影响大脑负责处理听力的听皮层。

    【点评】 该院老年病科主治医师朱莹介绍说,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伴随着肾气的减弱,一些老年人的大脑逐渐老化,如果不及时进行调理,也会导致听力下降。

    发现八:扁桃体炎可损伤听力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健康与社会研究所的马克·皮尔斯博士对出生在英国纽卡斯尔的1142名婴儿监测随访之后的研究发现,常见的儿童疾病(如扁桃体炎、耳部感染和支气管炎反复发作)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引起听力丧失。

    【点评】 专家介绍说,这项研究成果提醒人们,降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有助于预防日后生活中发生听力损伤。

    发现九:服用伟哥或可导致耳聋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喉镜》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警告说,服用伟哥等治疗阳痿的药物可能会导致耳聋。研究发现,伟哥和类似的壮阳药物与全球成百上千例听力突然丧失病例关联极大。

    【点评】 专家介绍说,伟哥损害听力的具体原理目前尚不清楚。一种解释是,这可能与伟哥引起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有关,这些化学反应会对患者内耳造成巨大冲击。研究人员表示,医生在给患者开具伟哥等药物的时候,应考虑到导致耳聋这一副作用,谨慎为妙。

    发现十:开车时开窗伤害听力

    英国《耳喉科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开敞篷车或者行车途中开车窗,其噪音与建筑工地几乎无区别,因而很容易伤害听力。

    【点评】 杨明介绍说,长时间置身于噪音超过85分贝的环境,会导致听力受损。车速超过85.3km/h时,大家最好将车顶及车窗关闭。行车途中最好不要收听广播或者音乐,因为噪音的缘故,一些人会将音量调到更高,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听力。

    噪音是导致耳聋的常见原因之一,是世界七大公害之首。随着科技发展,电子产品的应用日益广泛,各种播放器、复读机、平板电脑大量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把我们推向了一个充斥噪音的环境。

    除了职业因素外(演员、KTV工作人员),青少年正是目前接触娱乐性噪音最多、最密切的人群。 现代生活模式让青少年暴露在“聋”的严重威胁中,对此医生提出三个建议:

    减少接触: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喜欢戴内置耳机听CD的爱好者,应掌握“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戴内置耳机听MP3的爱好者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8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个体防护:参加噪音活动时注意使用耳塞、耳罩和防声帽,这是阻隔噪音、减少听力损害的有效措施。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保护听力至关重要。生活中应正确用耳,如不经常挖耳,保持耳道干燥,正确擤鼻,耳部疾病及时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在噪音很大的地方不要使用耳机听音乐,因为为了盖过噪声,人们会不自觉地加大音量,更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睡前不要听耳机,耳塞夹在枕头和耳朵之间,会对鼓膜造成伤害,如果听音乐睡着了,耳朵处于休眠状态时,所受的伤害会更明显;时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识、远离一切对耳朵、听力造成伤害的不利因素。

    有句成语叫耳聪目明,意思是耳朵、眼睛反应灵敏,才能头脑清楚。那么,现代人如何做到“耳聪”呢?

    药物性耳聋是“重灾区”

    药物性耳聋是指服用耳毒性药物后,引起听神经系统中毒性损害,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或平衡障碍,属于感觉神经性耳聋,目前还是难治之症。

    现约有耳毒性药物十八类100多种,有抗生素、利尿剂、抗疟药、抗肿瘤药、抗惊厥药、镇静药、避孕药、麻醉药、抗糖尿病药、止痛药等,其中以抗生素、利尿剂和抗肿瘤药致聋的最为常见,特别是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由于常用,造成中毒的机会也就更多。

    为此,不要滥用抗生素,能不用尽量不用,一定要用时要尽量少用或慎用。还有,不要联合应用几种耳毒性药物,否则会加重耳毒性。同时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因为有人长期应用,内耳功能仍良好,而有人用一针庆大霉素就会造成重度耳聋。所以,当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慎之又慎,特别是那些存在个体差异的患者,以防因用药草率而跌入到“无声的世界”里去。

    感冒可引起中耳炎

    感冒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以鼻、咽部发炎为主,表现出鼻塞、流涕、咽红、发热等症状。由于炎症作用可使咽鼓管的正常功能减弱或丧失,从而使感冒时储留于鼻咽部的大量病菌进入中耳腔,导致中耳炎的发生。儿童,尤其婴幼儿的咽鼓管平、管腔短而粗,且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又不完善,使急性中耳炎成为儿童极易感染的疾病。

    避免小儿急性中耳炎,除应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l)当儿童因感冒擤鼻涕时,科学的方法是先堵一侧擤另一侧涕,交替进行,这样可以防止鼻涕进入咽鼓管,降低中耳感染的机会。(2)在给孩子洗澡和洗头时应讲究科学的姿势,保持小儿耳道清洁、干燥,严防水进入耳道。(3)不要随便掏小儿的耳朵,防止耳道擦伤或鼓膜破裂诱发中耳炎;当小儿耳屎多时,可用消毒棉轻轻拭出,若已形成栓塞,则应去医院设法取出。(4)预防异物进入小儿耳道,若小虫进入小儿耳道,可带其到暗室用手电筒照射耳道口,诱使小虫自行爬出,或用香油及70%酒精等滴耳,粘杀小虫,然后用消毒棉签拭出,若其他异物不好取出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坐着打瞌睡耳朵“嗡嗡”响

    白领人士,因工作紧张,平时午休也只是在办公室坐着打打盹,可每次醒来后常常感到头晕、眼花、耳鸣等,尤其是耳朵“嗡嗡”非常明显,过一段时间才可慢慢恢复。

    午休打盹后出现的上述现象,医学上称为“脑贫血”症,即脑部血管血液过少的病症,或脑内一时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晕厥现象。熟睡后,心率变慢,血管扩张,流经各种脏器的血液流速减小,坐着睡觉时流入脑内的血液就更少。尤其是午饭后,较多的血液要进入胃肠系统工作,进入脑部的血液相对减少,加上坐位姿势,进一步加重了脑贫血,于是就会导致以上不适应症状。

    因此,对于没有时间休息的人们,尽管很困,也尽量不要这样“午睡”。如果避免不了,醒后不要立即站立起来,而要在3~5分钟后再做做扩胸运动,活动一下四肢,以免“睡”出“病”。

    “奶嘴”哄孩子“哄”出中耳炎

    婴幼儿经常吸吮空奶嘴易造成“奶瓶龋”, 又称哺乳龋,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怎么又会吸吮出中耳炎呢?前不久,芬兰奥卢大学附属医院对500名出生6~18个月的婴儿进行对比调查,结果发现6个月以后继续使用安慰奶嘴的婴儿患中耳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比停止使用的婴儿高出1/3。据悉,因为长时间吮吸空奶嘴而导致口腔及咽喉部感染,而咽部又有一条叫作咽鼓管的管子通到中耳的鼓室。婴幼儿的咽鼓管很短,且宽而平直,所以口腔及咽喉部的感染就容易蔓延到鼓室而引起中耳炎。

    当然,新生儿有吮乳的强烈需要,因此在6个月内可短时间使用安慰奶嘴,以减少啼哭和预防吮手的不良习惯,但长到半岁以后继续长时间使用安慰奶嘴,不仅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而且容易患中耳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吮吸空奶嘴还易将大量空气吸进胃肠道,引起孩子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甚至食欲不振。久而久之,造成孩子营养不良。

Tag标签:

栏目列表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