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 中医穴位主治疗法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1-06-28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耳鸣耳聋的探究
 
耳鸣耳聋均是听觉异常、听力下降的病证,两者病因病机大多相似,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耳鸣是自觉耳内鸣响,影响听觉;耳聋则是听力不同程度的减退,甚至完全丧失。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疗法,西医多从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方面论治,疗效欠佳。针灸在治疗该病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特别是针刺夹脊穴治疗该病更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推广的要点。本文将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耳鸣耳聋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1 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对耳鸣耳聋有诸多论述。程钟龄在《医学入门》中言:“耳鸣乃是聋之渐,唯气闭气不鸣便聋。”《素问玄机原病式》言耳鸣:“若水虚火实,而热气上甚,客其经络,冲于耳中,则鼓其听户。”《丹溪心法》言耳聋:“又有耳触风邪,与气相搏,其声嘈嘈。”耳为肾之外窍,胆经环绕耳窍前后,故耳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与肾、肝、胆经关系密切[1]。《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华氏中藏经》曰:“肝气逆则头痛耳聋、颊赤。”此外,耳的听力功能还与脑髓、胃有关,《灵枢·海论》言:“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口问》言:“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又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有关耳鸣耳聋的病因颇多,历代论述不一,但归纳起来无非虚实两端,或因暴怒,惊恐,肝胆火旺上逆,致少阳经气闭塞;或因外感风邪侵袭,壅阻清窍;或因痰火郁结,阻遏清阳;或因肾气亏虚,精气不能上达于耳;或因脾胃虚弱,气血无法濡养于耳[1]。实证见暴发耳聋,耳胀,鸣声不断,按之不减。若肝胆火旺,多见郁怒之后耳鸣耳聋突发或加重,伴头痛,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若风邪外袭,开始多见外感表证,继之卒然耳鸣耳聋,耳闷胀,伴头痛,恶风,发热,口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若痰火郁结,多见耳鸣如潮,闭塞如聋,伴头晕目眩,胸闷痰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虚证多为耳聋渐至,若肾精亏虚,多见耳鸣夜间尤甚,兼失眠头晕,腰膝酸软,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弱;若脾胃虚弱,多见耳鸣耳聋时轻时重,遇劳加重,休息则减,伴神疲乏力,食少腹胀,大便便溏,舌淡,苔薄白或微腻,脉细弱。
 
2 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耳鸣耳聋
2.1 历史渊源
关于夹脊穴的描述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如《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足太阳之络……数脊椎夹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夹脊穴由汉代医家华佗所创,又有“华佗夹脊穴”之称,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与督脉之间,针刺夹脊穴既有资助督脉之力、调节振奋阳气的功能,又有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利关节的作用。《后汉书·华佗别传》言:“又有人病脚躄不能行……端直均调如引绳也。”指出夹脊穴可以治疗足痿之证。《肘后备急方》载有灸该穴治疗虚弱羸瘦、虚热盗汗哮喘咳嗽等内容。《千金翼方》云:“治霍乱转筋,令病者合面而卧,伸两手着身,以绳横牵两肘尖,当脊间绳下两旁,相去各一寸半所。”《类经图翼》曰夹脊穴:“〈肘后〉云,此华佗法。”承淡安认为,夹脊穴位于第1~17椎体下旁开0.5寸,共34穴。王乐亭将夹脊穴定位于自第1胸椎至第5腰椎,各棘突旁开3分。颈夹脊穴之名是日本著名针家石坂宗哲根据“华佗夹脊穴”发展而成,其位于第2~7颈椎棘突下旁开0.5~1.0寸,此穴下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脉丛和静脉丛分布。此外,有学者指出,颈夹脊穴与夹脊穴不同,颈夹脊穴应位于颈椎两侧,计7穴(左右共计14穴)[2]。
 
2.2 作用机制
以颈夹脊穴为主治疗耳鸣耳聋的方法是借鉴西医思维运用于中医临床的一种创新,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疗法。近代以来,学者们发现耳神经是第8对脑神经,椎基底动脉可供血于脑,并营养大脑半球后1/3、间脑后部、脑干和小脑及耳蜗神经,而耳鸣耳聋者大多伴有颈椎病变,如颈椎骨质增生可压迫椎动脉而致供血不足[3,4]。椎关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之后骨质增生,直接压迫或刺激椎动脉;椎间隙变窄,椎动脉相对增长,椎动脉出现折曲、增粗及弯曲等[5]。此外,血脂增高动脉硬化等可使椎动脉血管变窄,血管内斑块形成和栓塞可致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耳鸣耳聋颈椎病理性改变可导致气血无法上行,此时针刺颈夹脊穴可促进气血循环,从而减轻或治愈耳鸣耳聋;瘀血阻滞脉道致使脉管狭窄、上部气血供应不足,针刺颈夹脊穴可活血化瘀,促进血液运行,从而缓解或治疗耳鸣耳聋。颈脊周围的神经分布极多,刺激该穴可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减少对交感神经的刺激,调节椎动脉的血流,增加脑供血[6]。因此,临床选用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变引起的耳鸣耳聋,能够缓解患者颈项部肌肉痉挛,减少对椎动脉的不良刺激,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状况,从而改善内耳供血,起到治疗作用[7]。
 
2.3临床研究
自古以来众多医家从诸多方面论述耳鸣耳聋的治疗,多数医家主要以耳周局部取穴与远端辨证选穴相结合,而以颈夹脊穴为主治疗耳鸣耳聋的论述不多。笔者曾师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杨毅红老师,杨老师极其看重耳的血管、神经解剖,认为内耳微循环受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导致耳鸣耳聋的重要原因,故重视针刺颈夹脊穴以促进内耳血液循环,改善耳的血供和神经功能。此外,徐天舒[3]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轻度耳鸣患者,疗效显著。王磊磊[8]发现针刺颈夹脊穴可以改善内耳及脑循环,加速脑组织的代谢和修复,通过免疫、内分泌、神经等多种途径促进听觉神经修复,提高听力,达到治疗突发性神经性耳聋的目的。刘天奇[9]将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3组,分别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传统取穴、针刺传统取穴、针刺颈夹脊穴,证实了针刺颈夹脊穴对于突发性耳聋的良好疗效。
 
上述研究已表明针刺颈夹脊穴可以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缓解颈部疼痛、头晕等不适,为该法治疗耳鸣耳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3 小结
针刺颈夹脊穴可以改善血供,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激发督脉的阳气,促进气血上供于脑,达到补脑生髓之功。正如《灵枢·海论》言:“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笔者在临床研究时发现,针刺该穴效果极佳,收效满意,患者依从性良好。由此可见,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耳鸣耳聋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王丽佳 马艳 周晓莉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山西中医药大学

栏目列表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