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 老中医王有奎主任经验方吸入治疗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11-13
哮喘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而多发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 气急、 胸闷或咳嗽等, 常在 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 1 ] 。我国哮喘患者呈快速上升 趋势, 主要发病人群是儿童及青壮年 [ 2 ] 。目前, 临床上 对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致病原因尚未完全阐 明, 对其治疗主要采取西医治疗, 虽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 复发率仍较高。哮喘方为太原市中医医院国家级名老 中医王有奎主任经验方, 临床应用 3 0 余年, 疗效确切。 笔者探讨哮喘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对 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1 3 年 3 月至 2 0 1 5 年 1 1 月太 原市中医医院肺病科门诊的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患 者 1 5 0例, 根据《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 1 ] 将病情分级, 病 情分级均为2~3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 5 0例患者 分为观察组、 对照I组、 对照 Ⅱ 组, 每组5 0例。观察组男 2 2 例, 女 2 8 例; 年龄 1 8 ~6 5 岁, 平均( 4 8 . 3 6±1 3 . 5 7 ) 岁; 病程 1 ~ 4 0 年, 平均( 1 0 . 8 4 ± 9 . 3 7 ) 年。对照 I 组男 2 7 例, 女2 3例; 年龄2 5 ~ 6 6岁, 平均( 4 7 . 8 4 ± 1 2 . 5 2 ) 岁; 病程1~ 4 0年, 平均( 9 . 3 ±8 . 3 ) 年。对照 Ⅱ 组男2 7例, 女2 3例; 年龄2 4 ~ 7 2岁, 平均( 5 1 . 7 8±1 3 . 5 3 ) 岁; 病程1~3 0年, 平均( 1 1 . 2 4 ± 8 . 6 4 ) 年。观察组治疗过程中脱落1例, 完 成4 9例; 对照I组脱落1例, 剔除1例, 完成4 8例; 对照 Ⅱ 组脱落1例, 完成4 9例。 3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 病程、 病情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具有 可比性。
  
1 .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 喘学组制定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 1 ] 。
  
1 . 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 照国 家 中医药管 理局 1 9 9 4年发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1 9 9 7年国家 技术监督局发布的《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和 2 0 0 2年卫生部发布的《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结 合临床制定。肺脾气虚证: 易感冒, 每因天气变化而诱 发, 自汗怕风, 胃纳减少, 食后腹胀, 大便不正常, 舌淡苔 白腻, 脉弱。
  
1 . 4  排除标准   其他导致哮喘的肺部疾病者; 支气管 哮喘伴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 肺部肿瘤等其他支气管、 肺疾病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者; 支气管哮喘并发严重 心、 肝、 肾、 脑、 血液系统疾病者; 妊娠或准备妊娠女性, 哺乳期女性; 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 . 5  剔除标准   未按研究方案规定治疗者。 1 . 6  脱落标准   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者; 出现并发症不 宜继续接受观察者; 自行退出或未完成整个疗程而影响 疗效评定者。
  
2  治疗方法
  
2 . 1  对照 I 组   给予布地奈德 /福莫特罗吸入剂( A s t r a Z e n e c a  A B , 注册证号 H 2 0 1 4 0 4 5 8 , 1 6 0 μ g / 4 . 5 μ g /吸) 治 疗, 每次 1 吸, 每日 2 次。 2 . 2  对照 Ⅱ 组   给予哮喘方治疗。组成: 蜜麻黄 9g , 苦杏仁1 5g , 地龙1 8g , 党参片3 0g , 天花粉3 0g , 冬瓜子 3 0g , 射干1 2g , 白术1 5g , 茯苓1 8g , 水煎服。每日1剂, 分两次服用。 2 . 3   观察组   给予哮喘方联合布地奈德 /福莫特罗吸入 剂治疗, 方法同对照组。 3 组疗程均为 3 个月, 用药期间复发者, 给予对症 治疗。
  
3  疗效观察
  
3 . 1  观察指标  ① 临床症状、 体征变化: 包括治疗前后 喘息、 肺部哮鸣音、 咳嗽、 咳痰、 自汗怕风、 倦怠乏力、 脘腹 胀满、 食少便溏、 舌淡苔白腻、 脉弱。 ② 治疗前后进行哮 喘控制测试( A C T ) 评分。 ③ 实验室指标: 主要疗效评定 包括肺功能, 如用力肺活量( F V C ) 、 1 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 F E V 1 ) 、 最大呼气流量( P E F ) , 以及安全性指标( 肝、 肾功 能, 血、 尿、 便常规, 心电图) , 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并记录。
  
3 . 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 1 ] 及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制定 [ 3 ] 。患者主要症状、 体征的变化以积分法表示( 见表1 ) , 舌苔脉象不计分。症 状改善率= ( 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治疗前评分× 1 0 0 % 。临床痊愈: 症状改善率 ≥9 5 % ; 显效: 7 0 %≤ 症状 改善率 < 9 5 % ; 有效: 3 0 %≤ 症状改善率 <7 0 % ; 无效: 症 状改善率 < 3 0 % 。总有效=临床痊愈+显效+有效。
  
表1 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 体征评分表( 分)
  
症状、 体征 无症状 轻度 中度 重度  
  
喘息、 哮鸣音 0 2 4 6  
哮喘日间及夜间症状 0 2 4 6  
咳嗽、 咯痰 0 2 4 6  
胸膈满闷 0 2 4 6  
自汗怕风 0 1 2 3  
倦怠乏力 0 1 2 3  
食少 0 1 2 3  
大便异常 0 1 2 3  
  
3 .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8 . 0 统计软件处理数 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 ± s ) 表示, 组间比较 采用 t 检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 验; 计数资料用例或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2 检 验。 P <0 . 0 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 4  结果  
  
( 1 )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 I 组、 对照 Ⅱ 组( P <0 . 0 5 ) , 对照 I 组临床疗效优于对 照 Ⅱ 组( P <0 . 0 5 ) 。见表 2 。  
  
表 2 3 组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  
观察组 4 9 8 2 4 1 5 2 9 5 . 9 2 △  
对照 I 组 4 8 5 1 6 1 7 1 0   7 9 . 1 7 ▲  
对照 Ⅱ 组 4 9 6 2 3 1 5 5 8 9 . 7 9  
   注: 与其余两组比较, △ P <0 . 0 5 ; 与对照 Ⅱ 组比较, ▲ P <0 . 0 5  
  
( 2 ) A C T评分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 A C T 评分高 于对照I组、 对照 Ⅱ 组( P <0 . 0 5 ) , 对照I组、 对照 Ⅱ 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见表 3 。  
  
表3 3组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  
A C T评分表变化比较( 分, x ± s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 9   1 7 . 8 2±2 . 1 7 2 4 . 2 7±2 . 6 3 △  
对照I组 4 8   1 7 . 7 6±2 . 0 5   2 0 . 3 7±1 . 8 3  
对照 Ⅱ 组 4 9 1 7 . 7 5±2 . 1 2   2 0 . 5 4±2 . 0 2    
  注: 与其余两组比较, △ P <0 . 0 5  
  
( 3 ) 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3组患者肺功能 指标F V C 、 F E V 1 / F V C 、 P E F均无明显改善( P >0 . 0 5 ) , 肺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见表4 。  
  
表 4 3 组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  
  
肺功能变化比较( x ± s )  
组别 例数 时间 F V C ( L ) F E V 1 / F V C ( % ) P E F ( L / s )  
观察组  
4 9  
治疗前  
2 . 6 4±0 . 9 8   6 3 . 7 4±2 1 . 0 3   
4 . 6 5±2 . 5 0  
治疗后  
3 . 1 6±1 . 5 9   6 6 . 7 8±2 0 . 9 8   
5 . 3 0±2 . 4 4  
对照 I 组  
4 8  
治疗前  
2 . 8 3±0 . 9 9   5 8 . 3 5±1 8 . 7 7   
4 . 1 4±1 . 9 2 治疗后  
3 . 0 2±0 . 9 8   6 2 . 0 5±1 8 . 6 1   
4 . 6 9±2 . 5 1  
对照 Ⅱ 组  
4 9  
治疗前  
2 . 7 1±0 . 8 4   5 8 . 5 2±2 2 . 7 1 3 . 8 1±1 . 9 3  
治疗后 2 . 9 0±0 . 9 7   6 2 . 7 4±2 2 . 8 0   4 . 4 3±2 . 1 3   

( 4 )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 3组患者均 未发生肝、 肾、 心、 血液系统、 咽喉部等损害现象。

4  讨论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源于《 内经》 , “ 上气” “ 喘鸣” 均指 哮喘 [ 4 ] ; 张仲景治疗咳喘, 善用麻黄一药, 应用小青龙 汤、 射干麻黄、 越婢汤、 大青龙汤等以麻黄为主药之剂 治疗哮喘。但是对于哮喘病机的认识, 多宗朱丹溪“ 哮 喘专主于痰” 。现代中医对哮喘的病机也有独到的见解 和治疗。邵长荣 [ 5 ] 认为哮喘“ 夙根” 产生的内因在于先 天禀赋异常, 体质素弱或病后体弱。洪广祥 [ 6 ] 认为气阳 虚弱是内因, 痰瘀伏肺是夙根, 外感六淫是诱因。武维 屏 [ 7 ] 认为气郁、 气逆为哮喘病机核心, 急性发作期主要病 理改变是风盛、 气逆、 痰阻、 血瘀。此外, 多数研究者认为 哮喘急性发作期偏向实证, 缓解期偏向虚证。 王有奎主任为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指导老师, 提出宗气不足、 肺失宣降为哮喘病机之本, 特 异性外邪、 内伏痰饮为哮喘之标, 补气调气是治疗原 则 [ 8 ] 。他认为过敏体质是哮喘发病的关键, 其形成与先 天禀赋、 后天脏腑气血盛衰相关, 过敏原属于特异性外 邪, 过敏体质的本质是宗气不足 [ 9 ] , 宗气的盛衰与肺脾 功能密切相关, 宗气不足贯穿于哮喘发病的发作期、 缓 解期, 治疗当以标本同治、 宣降补纳并举为主 [ 8 ] , 通过补 益宗气、 健脾益肺可以改善过敏体质, 从而达到治疗哮 喘的目的。

哮喘方组方精妙, 宣降并用。方中蜜麻黄为君药, 宣肺平喘; 苦杏仁肃降肺气, 止咳平喘; 党参补益肺脾之 气; 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祛湿, 充盛宗气; 射干祛痰利咽; 地龙化痰平喘; 天花粉润燥生津, 配合冬瓜子利痰。本 方重在补益宗气、 调畅气机, 使宗气盛, 痰液除, 标本兼 顾, 改善患者过敏体质, 控制哮喘发作。

本研究采用哮喘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 治疗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 结果显示, 观察组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 A C T 评分, 但是3组之间肺功能 改善无明显差异。提示中西医联合治疗较单纯中药或 西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肺脾气虚的本质, 减少哮喘发 作频率, 减轻发作程度,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有效预防 和控制哮喘发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本观察周期较 短, 尚不能明确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是否能更好地改 善肺功能, 需进一步研究。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王济梅 董晓云 赵文娟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