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针刺治疗探讨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9-04
以五脏为中心论述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

从 《黄帝内经》开始,就有关于中风的记载, 唐宋以前主要以外中风为主,唐宋以后逐渐以内中 风为主,金元时期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等从火、 湿、气等方面阐发,至元代医家王履 《医经溯洄 集 》“中风辨”提出 “类中风” ,其特点与今之脑血 管疾病所致中风相合。清代王清任从血瘀论治,认 为脑内瘀血既包括脉中瘀血也包括离经之血,对脑 内瘀血的认识与现代医学脑梗死、脑出血的病理机 制相合。现代医学中风对应的病理改变主要指脑出 血及脑梗死。针刺治疗中风,历代医书都有相关记 载 [ 1 ] ,确有良效。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中医基 础理论的鲜明特点之一 [ 2 ] 。笔者结合理论与临床, 以五脏为中心对中风的针刺治疗探讨如下。

1 精、气、血为脑与五脏共同的物质基础

《素问·调经论》曰 :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 耳。 ”中风的病理是瘀血阻滞 [3 ] ,治疗当以调畅气 血,使瘀血去而脑络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 行,治以益气行气、活血化瘀。中医学以五脏为 中心,注重整体观念,中风其本在五脏,其标在 脑。脑为髓海 , “精成而脑髓生” ,与先天之精关 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 , 《素问·上古天真 论》曰 :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 可见五脏、脑皆与精、气、血密切相关。

2 脑与五脏功能相关

脑为元神之府 ,《灵枢·本神》提出五脏藏五 神,即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肝藏魂,肾藏 志,对五脏藏神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都有较完 善的总结,体现形质与精神的统一。心主神明, 脑为元神之府。心、脑均为清灵空窍,心属火, 痰火瘀热闭阻清窍,火扰元神者,可见神志昏迷、 烦躁谵语、抽搐肢厥等,故心脑相关。张俊龙 [4 ] 认为脑与心在生理、病理、组织结构上均存在联 系,甚至提出以脑代心的观点,说明其联系紧密。 肾藏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 , 《灵枢·经脉》 曰 :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故肾脑 相关。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 脾胃为后天之 本,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肝藏血,主疏泄; 三者均与气血关系密切 。 《素问·八正神明论》 曰 : “血气者,人之神” ,脑为元神之府,通过气 血联系,肝肺脾与脑密切相关。中风与五脏相关 表现在: 肝调气机、畅血行,肝的枢机作用不利, 骤然气血逆乱,痰、瘀闭阻络窍而发为中风; 脾 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升降逆乱可致中风; 肾气 亏虚为中风发病之病机基础; 肺为华盖,凡五脏 六腑的病变,皆能上熏于肺以为病 [5 ] 。

3 脑与五脏经脉相关

五脏背俞穴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 。《灵枢·经 脉》曰 :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 针刺五脏俞可改善脑部功能,调节中风病本虚标 实病机,为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方法 [6 ] 。足厥阴肝 经,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手少阴心 经与脑通过督脉相通。督脉 “其少腹直上者,贯 脐中央,上贯心 ”( 《素问·骨空论》 ) 。手少阴心 经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灵枢· 经脉》 ) ,手少阴之别络 “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 别而上行,循经入心中,系舌本,属目系”( 《灵 枢·经脉》 ) ,从目系 “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 并为系 ”( 《灵枢·大惑论》 ) ,而 “通项入于脑 者 ”( 《灵枢·寒热病》 ) ,说明脑与心之间有直接 的经脉联系。足太阴脾经与脑通过胃经相联系,脾与胃相表里。胃气上注于肺……入络脑 ( 《灵枢· 动输》 ) 。脾经络穴公孙可连通脾、胃及脑。手太 阴肺经与脑通过督脉相通,督脉入脑中,并有分 支,络于肺中 。 “督脉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 骸,是督脉也,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 ( 《灵枢·营气》 ) 。足少阴肾经与脑通过膀胱经相 通,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 巅。肾络穴大钟可连通肾、膀胱及脑。综上所述, 五脏与脑通过经脉相联系 。“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 行出入也” ,脑为元神之府,通过针刺相应腧穴和经 络,调节神与气,从而调节五脏与脑的功能。

4 补母泻子法调五脏虚实

针刺治疗原则为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五 脏虚实调整,可采用补母泻子法。补泻手法采用提 插捻转迎随呼吸补泻法 [ 7- 8 ] 。补法( 简称补) : 呼气 时进针,顺经络循行方向,慢提紧按,捻转兼有下 插之势,吸气时出针,分天地人三部,各行三九二 十七数。泻法( 简称泻) : 吸气时进针,逆经络循行 方向,急提慢按,捻转兼有上提之意,呼气时出针, 分天地人三部,各行三六一十八数。平补平泻手法 ( 简称平) : 正指直刺,得气后不行补泻手法。辨证 选穴: 痰瘀阻络,以脾实为主,脾属土,取本经金 穴商丘( 泻) ,子脏肺经金穴经渠( 泻) ; 风火上扰, 多肝实证,肝属木,取本经火穴行间( 泻) ,子脏心 经火穴少府( 泻) ; 气虚血瘀,以肺脾气虚、心血虚 为主,肺气虚,肺属金,取本经土穴太渊( 补) ,母 脏脾经土穴太白( 补) ; 脾虚,脾属土,取本经火穴 大都( 补) ,母脏心经火穴少府( 补) ; 心血虚,心属 火,取心经木穴少冲,补井当补合,取合穴少海 ( 补) ,母脏肝经木穴大敦,补井当补合,取合穴曲 泉( 补) ; 阴虚阳亢,多为肝肾阴虚,肝虚,肝属 木,取本经水穴曲泉( 补) ,母脏肾经阴谷( 补) ,肾 虚,取本经金穴复溜( 补) ,母脏肺经金穴经渠 ( 补) 。根据腧穴的五行属性,针刺腧穴,通过经络 联系,调节脏腑气机,恢复脏腑正常生理功能。《医法圆通》

5 病案举例

患者,女,79 岁,2015 年 11 月 12 日主因 “右 侧肢体活动不利1 天”入院。症见: 神清,精神差, 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口干,纳可,眠差,舌红,苔 少,脉弦细。诊断: 中风,中经络; 辨证: 阴虚阳 亢。首治以调神为主,取穴: 内关、通里、人中、 百会、四神聪、太冲、风池、安眠、太溪,平补平 泻。3 天后患者精神好转,口干减轻,眠可。二诊 以滋补肝肾及调畅经络气机为主,取穴: 曲泉、阴 谷、复溜、经渠,用补法,太冲、大钟、曲池、外 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绝骨,用平补平泻法, 留针25 min。根据肢体活动情况,调整局部取穴以疏 通经络。2 周后患者肢体功能较前恢复,可缓慢行走。 按: 本患者急性起病,元神被扰,首以安神 为主,内关、人中、百会安神,为天津中医药大 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醒脑开窍方的组成部 分 [9 ] ; 通里联系心脑,疏通心与脑之间的经络通 路; 太冲、太溪为原穴,为肝肾元气输注部位, 助以调神; 风池、安眠为安神清脑之效穴,故取 之。证属阴虚阳亢,治以滋补肝肾为主,故取足 厥阴肝经水穴曲泉,足少阴肾经水穴阴谷、金穴 复溜,手太阴肺经金穴经渠。肝经入巅顶,太冲 为原穴,取太冲以疏通肝与脑之间经络通路。肾 络穴大钟可连通肾、膀胱及脑,故取之以疏通肾 与脑之间的经络通路。取足三里、阳陵泉、绝骨 等阳经穴位以平补平泻手法舒筋通络,疏通经气。 诸穴合用,以恢复机体正常功能。

来源:北京中医药 作者:刘裔荣 王桂玲 周小平 毛雪文 洪秋阳 王世广
Tag标签: 中风(91)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