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结合壮药龙钻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5-12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壮医湿毒病范畴, 是壮族地区 常见的病种之一。该病导致的四肢关节畸形、 疼痛等 临床表现以及临床难治性, 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 康生活。本研究采用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结合壮药 龙钻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临床疗效满意, 现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 附属瑞康医院及广西壮医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患者, 观察时间为 2015 年 1 月—2016 年 1 月。

表 1 两组性别、 年龄、 病程、 关节功能比较

组别 性别(例) 女 男 平均年龄 (岁) 平均病程 (月) 关节功能(级) Ⅰ Ⅱ Ⅲ Ⅳ
试验组 25 5 46. 87 ±2. 10 39. 2 ±5. 34 2 23 5 0
对照组 24 6 47. 67 ±2. 31 40 ±5. 68 2 22 6 0
注:Ⅰ级指关节功能正常, 可作各种活动;Ⅱ级指关节活动轻度受

限制, 能生活自理, 并完成日常任务;Ⅲ级指关节活动中度受限制, 能生 活自理, 不能参加工作和其他活动;Ⅳ级指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生活不 能自理 表 1 中, 试验组受试者 30 例, 其中男 5 例, 女 25 例;年龄最小 43 岁, 最大 57 岁, 平均 46. 87 岁;平均病 程 38. 2 月;关节功能分级:Ⅰ级 2 例, Ⅱ级 23 例, Ⅲ级 5 例, Ⅳ级 0 例。对照组受试者 30 例, 其中男 6 例, 女 24 例;年龄最小40 岁, 最大59 岁, 平均47. 67 岁;平均 病程 40 月;关节功能分级:Ⅰ级 2 例, Ⅱ级 22 例, Ⅲ级 6 例, Ⅳ级 0 例。

经统计分析, 两组受试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1. 2. 1 类风湿关节炎的壮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重点建设专科 - 壮医风湿病科的诊断标 准 [1 ] 。 (1)主症:关节肿胀、 发僵、 疼痛、 屈伸不利, 局部 灼热或不热, 甚则关节变形, 行走困难;(2)兼症:伴怕 风, 或发热, 口渴, 烦闷, 手足沉重, 全身乏力, 肌肉酸 痛, 全身乏力, 睡眠差, 腹满胀;(3)血清 RF 和或 A - CCP 阳性;(4) X 线:手及腕部有骨质侵蚀或骨质疏 松;(5)目诊 :“勒答” 上脉络边界混浊、 模糊不清。

1. 2. 2 类风湿关节炎的西医诊断标准

RA 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10 年美国风湿病学学 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 /欧洲抗风 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 LAR)联合制定的 RA 分类标准 [2 ] 。

1. 2. 3 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期评价标准

根据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所推荐的改良后 28 个关 节疾病活动度评分(3 变量)(The Disease Score in 28 joints, DAS28)对疾病活动度进行判断 [3 ] 。

1. 3 纳入标准

(1)符合壮医诊断标准、 西医类风湿关节炎活动 期诊断标准者;(2)受试者年龄在 18 ~ 65 岁;(3)自愿 受试,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 凡符合本病诊断标 准, 并排除以下“排除病例标准” 中各项者, 均可纳入 试验病例。

1. 4 排除标准

(1)晚期患者, 关节严重畸形, 关节功能Ⅳ级者 (关节功能分级见表 3);(2)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 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严重的膝骨关节炎等其他风湿 病者;(3)合并心、 脑、 肝、 肾、 肺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 病或活动性溃疡病者;(4)有试验用药药物过敏史和 晕针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长期服用治疗本 病的西药或其他中药而未停服, 或停服 < 1 月者;(7) 临床医生认为不适宜参加本项临床试验的患者。

1. 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需剔除;(2)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依从性差者、 自动退出者、 出现严重 不良反应者不宜继续受试者, 应记为脱落病例。

1. 6 治疗方法

1. 6. 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参照欧洲抗风湿病联盟 2013 年更新的用药指 南 [4 ] 制定:甲氨蝶呤片(MTX, 2. 5 mg), 7. 5 mg 口服, 每周 1 次;柳氮磺吡啶肠溶片(25 mg), 100 mg 口服, 2 次/d;硫酸羟氯喹片(10 mg), 20 mg 口服, 2 次/d;美 洛昔康片(7. 5 mg), 15 mg 口服, 1 次/d。15 d 为 1 个 疗程, 连续 2 个疗程。如患者因服用美洛昔康出现消 化道不良反应者, 可加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50 mg, 口 服, 1 次/d。

1. 6. 2 试验组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 法及壮药龙钻通痹方治疗。

医者参考壮医“寒手热背肿在梅, 痿肌痛沿麻络 央, 唯有痒疾抓长子, 各疾施灸不离乡” 的取穴经验 [5 ] 和 《中国壮医针刺学》 所提出的 “以环为穴、 以应为穴、 以痛为穴、 以灶为穴、 以边为穴、 以间为穴、 以验为穴” 的七大具体取穴原则 [6 ] , 结合患者病情, 针对病变的关 节进行探穴、 取穴。医者初步确定探穴部位后, 使用点 燃的壮医药艾(成份为壮药大风艾、 山苍子、 姜黄、 艾 叶等)在 3 cm 为半径的范围内, 距离皮肤 2 cm 左右施 行温和灸, 当患者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 [7 ] 时, 此点即为 热敏点, 重复上述步骤, 探查出所有的热敏点, 并进行 壮医针刺。隔天进行针刺治疗, 在第 8 次针刺治疗的 时候对患者进行第 2 次热敏探穴。

壮药龙钻通痹方主要由飞龙掌血、 大钻、 八角枫、 两面针、 青风藤等药物组成 [8 ] 。煎药方法:按处方用量 净选上述药物饮片, 先加入适量清水浸泡 20 min, 大火 烧开, 转小火煎煮 30 min, 滤出药液 200 mL, 加适量水 复煎 30 min, 滤出药液 200 mL, 将两次煎出药液混合, 早晚餐后温服, 每次 200 mL。1 剂/d, 15 天为 1 个疗 程, 连续治疗 2 个疗程。

1. 7 观察指标

1. 7. 1 安全性评估指标

(1) 血小板 ( PLT)、 白细胞 ( WBC)、 血红蛋白 (HGB)、 谷草转氨酶(AST)、 谷丙转氨酶(ALT)、 血尿 素(BUN)、 血肌酐(Scr);(2)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 如晕针、 头痛、 头晕、 腹痛、 腹泻、 女性受试者月经情况等, 并记录是否采取处理措施、 是 否需要中止试验、 是否需要停药等。

1. 7. 2 疗效性指标

(1)类风湿因子(RF)、 C - 反应蛋白(CRP)、 血沉 (ESR)。(2)症状、 体征指标:晨僵时间、 双手握力、 28 个关节肿胀关节个数(SJC28)、 28 个关节疼痛关节个数(TJC28)、 患者对自身病情活动度的 VAS 评分(Pt- GA)、 医生对患者病情活动度的 VAS 评分(PhGA)。 ①晨僵:以分钟计;②双手握力:以 mmHg 计。方法: 将血压计打气至 20 mmHg, 让患者用力握袖带, 每手 握 2 ~3 次, 读数减去 20 mmHg, 左、 右手测量值相加, 然后除 2, 求平均数; ③28 个关节肿胀关 节 个 数 (SJC28):包括双侧肩、 肘、 腕关节、 掌指关节、 近端指 间关节、 膝关节;④28 个关节压痛关节个数(TJC28): 包括双侧肩、 肘、 腕关节、 掌指关节、 近端指间关节、 膝 关节;⑤患者对自身病情活动度的 VAS 评分(PtGA): 以 0 ~10 分标记, 0 分表示正常, 10 分表示严重, 0 ~10 分逐渐加重;⑥医生对患者病情活动度的 VAS 评分 (PhGA):以 0 ~10 分标记, 0 分表示正常, 10 分表示严 重, 0 ~10 分逐渐加重。

1. 7. 3 观察时间点

在治疗前及治疗 4 周后记录主要症状、 体征和血 常规、 肝肾功能、 类风湿因子、 血沉、 C - 反应蛋白等。

1. 7. 4 疗效评价标准

(1)参照 2011 年 ACR/EULAR 联合制定的 RA 缓 解标准 [9 ] 进行疗效评价:①患者的压痛关节个数、 肿胀 关节个数、 CRP(mg·dL -1 )、 患者整体评估(0 ~10 分) 均≤1;②SDAI 评分≤3. 3, SDAI = SJC28 + TJC28 + Pt- GA + PhGA + CRP。符合以上 2 点中任一点就可评为 缓解。

(2)参照卫生部 2002 年颁布的 《中药新药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 , 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壮医证候疗效评 价。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 (治疗前症状积分 - 治疗 后症状积分) /治疗前症状积分]× 100% 。①临床痊 愈:临床症状, 体症消失或基本消失, 证候积分减少≥ 95% ;②显效:临床症状, 体症明显改善, 证候积分减少 ≥70% ;③有效:临床症状, 体症有好转, 证候积分减少 ≥30% ;④无效:临床症状, 体症无明显改善, 证候积分 减少 <30% 。

1. 8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22. 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一 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 ± 标准 差( 珋 x ± s)表示,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分析, 组 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分析, 整体疗效评价采用 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 析。

2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 64 例受试者, 脱落 4 例, 其中试验 组 1 例由于惧怕针刺提前终止试验, 1 例由于依从性 差退出试验, 对照组 2 例由于病情加重加用其他药物, 上述 4 例均记为脱落病例。最终 60 例完成临床试验, 试验组 30 例, 对照组 30 例。因此, 本研究对 60 例完 成试验的受试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2. 1 疗效比较

2. 1. 1 两组 2011 年缓解标准比较

经 4 周治疗后, 试验组达到 2011 年缓解标准的 26 例, 未达到缓解标准的 4 例, 缓解率 86. 67% ;对照 组达到 2011 年缓解标准的 19 例, 未达到缓解标准的 11 例, 缓解率 63. 33% 。两组缓解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 计学差异(P <0. 05), 见表 2。

表 2 两组缓解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缓解 未缓解
试验组 30 26(86. 67) 4(13. 33)
对照组 30 19(63. 33) 11(36. 67)

2. 1. 1. 1 实验室指标比较 见表 3。

表 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珋 x ± s)

组别 例数 时间 RF(IU·mL -1 ) ESR(mm·h -1 ) CRP(mg·dL -1 )
试验组 30 治疗前 354. 20 ±21. 89
52. 53 ±5. 11 2. 48 ±0. 15
治疗后 229. 98 ±30. 58 2), 4) 25. 73 ±3. 89 2), 4) 0. 75 ±0. 18 2), 4)
对照组 30 治疗前 355. 96 ±21. 64
52. 24 ±5. 02 2. 56 ±0. 18
治疗后 265. 19 ±26. 56 2) 33. 8 ±4. 75 2) 1. 29 ±0. 17 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2)P <0. 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4)P <0. 01

表 3 中, 治疗 4 周末时, 两组 RF、 ESR、 CRP 指标 均有所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组间 比较, 治疗 4 周末时, 试验组 RF、 ESR、 CRP 指标较对 照组改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2. 1. 1. 2 关节症状评分 见表 4。

表 4 两组双手握力、 晨僵时间、 TJC28、 SJC28 比较( 珋 x ± s)

组别 例数 时间 双手握力 (mmHg) 晨僵时间 (min) TJC28 (个) SJC28 (个)
试验组 30 治疗前 52. 3 ±5. 01 86. 62 ±2. 78 5. 02 ±0. 48 3. 36 ±0. 17
治疗后 123. 58 ±4. 67 2), 4) 42. 57 ±2. 94 2), 4) 1. 1 ±0. 56 2), 4) 0. 64 ±0. 23 2), 4)
对照组 30 治疗前 52. 11 ±5. 34 87. 05 ±2. 72 5. 19 ±0. 52 3. 44 ±0. 21
治疗后 107. 06 ±5. 60 2) 60. 57 ±4. 05 2) 2. 03 ±0. 68 2) 1. 41 ±0. 26 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2)P <0. 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4)P <0. 01

表 4 中, 治疗 4 周末时, 两组双手握力、 晨僵时间 指标均有所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 组间比较, 治疗 4 周末时, 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治疗 4 周末时, 两组 TJC28、 SJC28 指标均有所降 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组间比较, 治疗 4 周末时, 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0. 05)。

2. 1. 1. 3 疾病活动度评分 见表 5。

表 5 两组 PtGA、 PhGA、 DAS28 评分比较( 珋 x ± s)

组别 例数 时间 PtGA(分) PhGA(分) DAS28(分)

试验组 30 治疗前 6. 48 ±1. 46

5. 25 ±1. 44 5. 11 ±1. 34

治疗后 4. 26 ±2. 33 1), 5) 4. 34 ±1. 56 1), 5) 3. 85 ±1. 71 1), 5)
对照组 30 治疗前 6. 18 ±1. 42
5. 49 ±1. 62 5. 32 ±1. 94
治疗后 5. 07 ±1. 86 1) 4. 40 ±1. 90 1) 4. 21 ±1. 93 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1)P < 0. 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5)P > 0. 05

表 5 中, 治疗 4 周末时, 两组 PtGA、 PhGA、 DAS28 指标均有所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组间比较, 治疗 4 周末时, 试验组与对照组 PtGA、 Ph- GA、 DAS28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1. 2 壮医证候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 试验组临床痊愈 3 例, 显效 14 例, 有效 11 例, 无效2 例, 总有效率93. 33% ;对照组临床痊愈1 例, 显效 9 例, 有效 11 例, 无效 9 例, 总有效率 70% 。 经秩和检验,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详见表 6。

表 6 两组壮医证候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试验组 30 3(10. 00)14(46. 67) 11(36. 67) 2(6. 67) 28(93. 33)
对照组 30 1(3. 33) 9(30. 00) 11(36. 67) 9(30. 00) 21(70. 00)

2. 2 安全性评价

2. 2. 1 实验室安全性指标 见表 7。

组内比较, 试验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 WBC、 PLT、 HGB、 AS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ALT、 BUN、 Scr 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对照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 WBC、 PLT、 HGB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 0. 01);AST、 ALT、 BUN、 Scr 无明显变 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组间比较, 试验组与治疗组治疗后 WBC、 PLT、 AST、 ALT、 BUN、 Scr 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HGB 指 标 差 异 明 显,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01)。

表 7 两组实验室安全性指标比较(n =30, 珋 x ± s)

组别 例数 时间
WBC (10 9 ·L -1 ) PLT (10 12 ·L -1 ) HGB (g·L -1 ) AST (U·L -1 ) ALT (U·L -1 ) BUN (mmol·L -1 ) Scr (μmol·L -1 )
试验组 30 治疗前 8. 33 ±0. 32 266. 71 ±16. 21 129. 48 ±2. 84 20. 61 ±1. 8 18. 39 ±1. 01 5. 17 ±0. 13 63. 80 ±4. 8
治疗后 8. 18 ±0. 23 2), 5) 266. 51 ±16. 09 2), 5) 128. 70 ±2. 78 2), 4) 21. 41 ±1. 84 2), 5) 18. 7 ±1. 25 3), 5) 5. 17 ±0. 17 3), 5) 64. 78 ±5. 8 3), 5)
对照组 30 治疗前 8. 24 ±0. 29 269. 48 ±15. 48 128. 96 ±2. 42 20. 40 ±1. 69 18. 58 ±1. 05 5. 24 ±0. 23 63. 67 ±4. 46
治疗后 8. 20 ±0. 28 2) 268. 91 ±15. 35 2) 122. 76 ±2. 84 2) 20. 48 ±2. 09 3) 18. 62 ±1. 3 3) 5. 28 ±0. 26 3) 63. 66 ±5. 28 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3)P >0. 05, 2)P <0. 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5)P >0. 05, 4)P <0. 01

2. 2. 2 不良事件记录

本试验中, 对照组 5 例患者出现胃脘部轻微胀满 感, 对症给予保护胃黏膜药物处理。试验组 4 例患者 初次针灸时出现针口处轻度瘙痒, 无皮疹, 症状较轻, 未作处理。所有未绝经女性患者均正常行经。

3 分析与讨论

3. 1 结果分析

临床疗效研究的数据表明, 试验组患者经过壮医 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结合壮药龙钻通痹方治疗 4 周后临 床效果明显, 达到 2011 年缓解标准的 26 例, 未达到缓 解标准的 4 例, 缓解率 86. 67% ;壮医证候疗效显示, 临床痊愈 3 例, 显效 14 例, 有效 11 例, 无效 2 例, 总有 效率 93. 33% 。充分体现了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结 合壮药龙钻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功效。

临床症状方面, 联合运用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 与壮药龙钻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迅速而明显的 改善患者晨僵时间、 提高双手握力, 减少关节疼痛数目 和肿胀数目, 能明显降低患者 VAS 评分、 DAS28 评分, 缓解疾病活动度,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组间对比, 治疗 后两组在改善患者对自身病情活动度的 VAS 评分 (PtGA)、 医生对患者病情活动度的 VAS 评分(PhGA) 方面无明显差异(P >0. 05), 分析为 PtGA、 PhGA 评分 受主观影响较大, 与评分者本人情绪、 意识、 专业知识 水平有一定关系。

实验室指标方面, 联合运用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 法与壮药龙钻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明显降低 RF、 CRP、 ESR 水平, 对类风湿关节炎起到良好的消炎 镇痛作用。而且该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具有 良好的安全性、 耐受性, 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绝大多 数不良反应为轻度, 对症治疗后即可缓解。治疗前后 对比, 两组在 WBC、 HGB、 PLT 指标上均显示一定程度 下降, 考虑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发展有关 [10 ] , 但 血常规、 肝肾功能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治疗后对 照组与试验组 HGB 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 分析为可能与试验组加用壮药龙钻通痹方治 疗有关, 方中五指毛桃、 鸡血藤等具有补益气血之功 效。

3. 2 讨论

3. 2. 1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理论基础 “三道 ” “两路” 理论是壮医临床实践的基础 [11 ] 。 其实质为, 在人体内部存在着三条开放的通道和两条 内封闭的通路, 即“气道 ” “谷道 ” “水道 ” , “龙路 ” “火 路 ” 。“气道 ” “谷道 ” “水道” 与人体脏腑相连, 负责人 体气体、 食物、 水液的正常代谢 , “龙路 ” “火路” 以网络 形式遍布全身, 负责人体血液循环和信息传递。正常 情况下, 三道两路畅通, 调节有度, 人体之气就能与天 地之气保持同步协调平衡, 处于健康状态 [12 ] 。若各种 原因致使人体三道两路阻塞或调节失度, 就会造成三 气不能同步而致病。病理状态下, 三道两路阻塞, 必然 导致 “龙路 ” “火路” 循行的体表部位气聚不通, 形成类 似于腧穴敏化态的状态。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即是 在遵循壮医对穴位的认识和治疗选穴规律的基础上, 运用壮医药艾施行温和灸探穴确定疾病的热敏点, 再 运用针刺施以调气治疗, 直接作用于 “三道两路” 在体 表的网结, 疏通瘀滞, 调整调节和畅通人体气血, 增强 人体抗病能力, 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 使三气复归 同步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壮医特色疗法 [13 ] 。

3. 2. 2 壮药龙钻通痹方研究

壮医治病不仅擅于运用外治方法, 而且重视内治。 壮药龙钻通痹方是壮医临床工作者在挖掘壮医治疗 RA 经验用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得出的经验方, 经 过多年临床验证, 表明该方用于治疗 RA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肿痛、 晨僵等症状, 且在降低患者血沉方面 效果明显 [8 ] 。同时, 急性毒性药理研究显示, 该方急性 毒性很小 [14 ] 。壮药龙钻通痹方由飞龙掌血、 大钻、 两 面针、 青风藤、 九龙藤、 鸡血藤、 五指毛桃根、 八角枫等 组成。该方主要通过作用于龙路、 火路在体表的网结, 疏通龙路、 火路之瘀滞, 直接祛邪外出, 恢复天、 人、 地 三气的同步运行,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8 ] 。

壮医配伍组方有其独到的特色, 配伍讲求简便廉 验, 一个方中所用药物一般少于 10 味。复方多由主 药、 帮(配)药、 引药和解毒药配伍组成, 各类药物在方 中所起作用明确。此外, 针对人体阴、 阳两种不同病 症, 在配伍时设立了公、 母药, 以治疗相应的病症。壮 医常见组方类型有以下三种:主帮合用, 增加功力;主 引合用, 直达病所;主帮公母合用, 相反相成 [15 ] 。壮药 龙钻通痹方中飞龙掌血, 味辛, 性温, 功能散瘀止血, 祛 风除湿, 消肿解毒;大钻, 味辛, 性温, 功能行气止痛, 祛 风除湿, 散瘀消肿, 舒筋活络, 两药合用, 功专祛风除 湿, 行气消肿止痛, 是为主药。八角枫, 味辛, 性微温, 有毒, 功能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散瘀止痛;两面针, 味 苦、 辛, 性平, 有小毒, 具行气止痛, 活血化瘀, 祛风通络 之效;青风藤, 味苦、 辛, 性平, 功能祛风湿, 通经络, 利 小便;九龙藤, 味辛, 性平, 无毒, 功能祛风, 去瘀, 止痛; 鸡血藤, 味苦、 甘, 性温, 具补血, 活血, 通络之功;五指 毛桃, 味甘, 性微温, 有健脾化湿, 行气化痰, 舒筋活络 之效。鸡血藤、 五指毛桃可同时制约其它诸药发散太 过之弊。诸药共为帮药。主帮配伍作用于龙路、 火路 在体表的网结, 疏通龙路、 火路之瘀滞, 直接祛邪外出, 恢复天、 人、 地三气的同步运行,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该方味少药精, 主帮合用, 力专效宏, 对于虚毒夹杂, 病 情处于活动期的 RA, 可起到补虚祛毒, 双向调节, 缓 解病情的作用, 是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宝贵经验 方。

本次临床研究在壮医 “三道 ” “两路” 及 “毒虚致百 病” 的理论基础指导下,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 “平素体虚 为本, 外邪入侵以及情致不畅是因” 及“网络阻滞致 痹” 的病因病机特点, 采用外治与内治结合的方法进 行临床观察。其中, 壮药龙钻通痹方由内而外通调三 道两路, 培护人体正气,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直接作用于 两路瘀滞部位, 经道路传导, 由外而内疏通三道两路。 两法合用, 加强通调三道两路之力, 以调整人体气血平 衡, 达到恢复正气、 消肿止痛、 通利关节的目的。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作者:黄安 汤倩倩 徐晶 林基勇 李建颖 庞宇舟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