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林论治白血病经验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6-04
黄世林是第一、二、三、 四、五批全国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全军 “国医名 师”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医60余年, 致力 于血液病中西医结合诊治, 承担了国家与全军多项 课题, 获奖29项, 著作6部, 论文百余篇。 白血病是造 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排在恶性肿 瘤发病顺位的第17位, 病死率则排在恶性肿瘤死亡 顺位的第8位 [1] ,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 黄世林 教授中西医结合、 辨证分型论治白血病积累了丰富 经验, 现总结如下。

病名

白血病” 是19世纪40年代由国外学者报道命 名的。 中医古籍中没有白血病这一病名, 依据类似 的临床表现, 如感染、发热、 出血、肝脾淋巴结肿 大以及骨痛等, 中医学者多将其归属于 “血证” “热 劳” “急劳” “虚劳” “温病” 等。 “癌” 作为病名始见 于宋代 《卫济宝书》 , 清后民间流传 “血癌” 的俗称。 黄世林教授结合现代医学指出, 白血病, 其病变在骨 髓, 在造血组织, 在血液系统, 其特征是血细胞发生 了癌性变, 也就是血液系统的癌症, 因此称白血病为 “血癌” 。 黄世林教授认为, 称白血病为 “血癌” , 既 直观的表述了白血病的病变在血液系统, 又反映了 白血病其恶性肿瘤的特性, 揭示了白血病的疾病性 质与病理实质。

病因病机

1. 毒邪致病, 因毒致虚 《黄帝内经》云: “邪 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 毒邪深伏体内或复感毒 邪、 毒邪侵袭, 如感受外来病毒、 电离辐射、 化学物 质、 药物等多种毒邪均可侵袭致病。 毒邪过盛, 正气 不足以抵抗, 毒邪侵入, 损害机体。 毒自内生, 蕴久 化热, 毒热炽盛, 伤及脏腑。 毒邪内蕴, 瘀结脏腑, 由 表入里, 瘀滞骨髓。 毒邪髓内而发, 既恶性增殖, 又 髓不化血, 脏气不足则正虚, 日久耗伤阴血, 阴损及 阳, 致阴阳气血均虚。

2. 正虚邪实, 因虚致病 《黄帝内经》云: “正 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 七情失调 或饮食不节等因素长期作用, 或劳损过度致使机体 阴阳失调, 耗阴损阳, 正气衰退, 亦即在素体虚弱, 感受毒邪而发病。 五脏虚损, 精血失守, 肾不能主骨 生髓移精于脏腑; 七情过极, 五脏俱衰, 精气骤虚, 虚风贼邪中肾, 损骨伤髓, 正邪交争在骨髓。

3. 伏邪致病, 因虚而发 黄世林教授引用中医 “伏邪” 的概念概括血癌之病因病机, 但此处 “伏 邪” 与温病学中的伏气温病或伏邪有不同的内涵。 血 癌之伏邪或为先天遗毒, 蕴蓄于胎, 生后发病; 或为 后感毒邪, 深伏骨髓, 因虚而发; 再者, 血癌经治, 正 盛邪衰, 病情暂获缓解, 然毒邪未清, 深伏骨髓, 或 内蕴于脑、 睾丸, 应时而动, 成为血癌复发的根源, 此 “伏邪” 当与现代医学研究中的 “微小残留病变” 一致。

总之, 血癌之病因病机乃为毒邪为本、 正虚为 标、 虚实兼杂, 邪正交争贯穿于血癌发病的全过程, 正盛邪却则病退, 邪盛正衰则病进。

辨证分型论治

1. 毒热炽盛型 (毒热型) 主证: 发热, 鼻衄, 齿衄, 肌衄, 女性见月经量多、 甚而崩漏, 乏力, 心 悸, 气短, 小便赤, 大便秘结, 可有神昏、 谵语、 抽搐, 舌质红或边尖红, 少津, 脉象滑数或弦数。 辨证分析: 此型毒邪内发, 瘀而化热, 毒热炽 盛, 正气未衰, 邪正相争, 则见寒战高热, 小便赤, 大 便秘结; 营血受扰, 迫血妄行, 血溢脉外而见各种出 血表现; 邪毒耗伤心血见乏力、 心悸、 气短; 邪毒蒙 蔽心窍, 则见神昏谵语、 昏迷、 抽搐等。 教授指出, 此 型多见于白血病的进展期、 白血病复发或慢性白血 病急变期。 治疗后出现的感染发热不属于此型。

治则: 解毒清热, 凉血止血, 益气活血。 基础药 方: 金银花30g, 连翘30g, 黄芩30g, 生地黄30g, 知母 15g, 牡丹皮15g, 生石膏60g, 淡竹叶10g, 元参20g, 太子参20g, 丹参30g, 白花蛇舌草30g。

2. 瘀血癥结型 (瘀结型) 主证: 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骨痛, 肌衄, 鼻衄, 齿衄, 便秘或便溏, 可 伴贫血发热, 舌质暗红或暗淡, 舌苔厚腻, 舌下静脉 可见怒张, 脉象弦或涩。

辨证分析: 毒邪内蕴, 瘀结脏腑, 阻于经络, 故 见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毒邪郁注骨髓, 阻碍经脉 气血通行, 不通则痛, 可见骨痛; 毒邪郁久化热则发 热; 瘀阻血脉, 血不循经见出血; 毒邪阻遏中焦气 机, 胃肠功能失衡, 则便秘或便溏。

黄教授指出, 此型常见于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 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毛细胞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 胞白血病及高细胞白血病

治则: 解毒清热, 活血化瘀。基础方药: 党参 25g, 茯苓15g, 白术15g, 丹参30g, 赤芍20g, 川芎 20g, 茜草20g, 菟丝子20g, 紫苏20g, 姜半夏10g, 半支 莲20g, 白花蛇舌草30g。

3. 气阴两虚型 主证: 无明显不适, 或疲乏无 力、 面色苍白、 心悸头晕、 手足心热、 自汗、 盗汗、 口 干不欲饮, 纳呆、 腹胀, 或有月经不调, 舌质淡或边尖红, 舌体胖嫩有齿痕, 或光红无苔, 脉象多滑或轻 弦、 细弦、 沉细等。

辨证分析: 伏邪尤存, 余毒未尽, 耗气伤阴, 心 气不足, 鼓动无力, 血不上荣而面色不华, 头晕, 血 不养心则心悸; 气虚则见气短、 乏力、 自汗, 血行不畅 则月经不调; 阴虚生内热, 故见手足心热, 盗汗, 口干 不欲饮; 气机不畅, 阻碍中焦见纳呆、 腹胀。 此型常 见于白血病经诱导缓解治疗后病情处于完全缓解或 接近完全缓解的患者。

治则: 益气养阴, 解毒清热。基础方药: 黄芪 30g, 太子参20g, 白术15g, 生地黄30g, 茯苓20g, 泽 泻15g, 山萸肉15g, 女贞子15g, 旱莲草30g, 板蓝根 30g, 金银花30g, 白花蛇舌草30g。

综上, 黄世林教授辨证分型论治白血病始终强 调解毒清热, 常用半支莲、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金 银花、 连翘、 板蓝根、 大青叶等药发挥解毒清热的 功效。 以此为基础, 据证型不同, 兼予或凉血止血、 或益气活血、 或活血化瘀、 或益气养阴之法。 遇出血 以凉血止血、 活血止血为主, 止血不留瘀, 药用生地 黄、 牡丹皮赤芍丹参、 茜草等。 需扶正以益气养阴 为主, 兼顾气血阴阳平衡, 药用黄芪太子参党参白术茯苓、 旱莲草、 女贞子、 山萸肉等。

验案举隅

患者某,男,38岁,2010年3月12日来诊。主 诉:乏力伴齿衄、肌衄1个月,发热10天。刻诊: 体温38.6℃,脉搏106次/min, 呼吸19次/min, 血压110/60mmHg,面红目赤,齿衄、肌衄、 舌 质红、苔黄厚、少津,脉滑数,小便黄赤,大便 秘结。血常规示白细胞10.38×10 9 /L,原始粒细 胞占48%,血红蛋白79g/L,血小板31×10 9 /L。

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粒系异常增生, 以原 始粒细胞为主, 占71%, 胞体大小不等, 多呈类圆形 或椭圆形, 明显核浆发育紊乱, 胞浆量中等, 呈天蓝 色, 边缘色较深, 多含少许嗜天青颗粒, 可见Auer小 体; 胞核多不规则, 核质呈微细颗粒状, 分布均匀, 核仁1-2个, 核仁周界明显, 红系增生减低, 全片未 见巨核细胞, 意见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 骨髓细胞 免疫分型示原始向髓系细胞延伸的分布区域可见 异常细胞群体, 约占有核细胞的77.5%, 表达CD13、 CD34、 CD38、 CD56, 部分细胞表达CD7、 CD117、 MPO, 少数表达CD64, 考虑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 染色体示46,XY,t(8;21) (q22;q22)[7]/46, XY[13]。 融合基因AML1/ETO阳性。 西医诊断: 急性髓系白 血病M2型。 中医诊断: 血癌, 毒热炽盛型, 治以解 毒清热, 凉血止血, 益气活血

方用: 金银花30g, 黄芩30g, 大青叶30g, 生地黄30g, 知母15g, 牡丹皮 15g, 生石膏60g, 元参20g, 太子参30g, 白术20g, 丹 参30g, 茜草20g, 赤芍15g, 白花蛇舌草30g。 10剂, 水 煎服, 每日1剂。 同时予DA方案诱导缓解化疗(第1-3 天柔红霉素60mg/日, 第1-7天阿糖胞苷200mg/日 ) 。 10剂后, 患者发热渐止, 无齿衄, 肌衄减轻, 疲乏无 力, 脱发, 面色苍白, 舌质红、 舌苔黄腻, 脉滑。 上方 加黄芪60g, 制首乌20g, 桑椹20g, 20剂。 化疗后30天 患者获得血液学缓解, 65天患者染色体正常, 融合基 因AML1/ETO阴性。 此后患者乏力逐渐减轻, 无发 热、 鼻衄、 齿衄等不适主诉, 头发渐长出, 偶觉口干, 手足心热, 汗出较多, 舌淡苔薄白, 脉细。 辨证为血 癌, 气阴两虚型, 治以益气养阴, 解毒清热。 方用: 黄 芪30g, 太子参20g, 白术15g, 防风10g, 生地黄20g, 山萸肉15g, 女贞子15g, 旱莲草20g, 板蓝根15g, 金银 花10g, 白花蛇舌草30g, 半枝莲20g。 10剂, 水煎服, 5剂/周。 后患者定期入院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间断 予上方加减口服, 随访5年, 血象、 骨髓象、 染色体与 融合基因正常, 疾病治愈。

结语

黄世林教授称白血病为血癌, 从中医角度指出 白血病其病变在骨髓, 在造血组织, 在血液系统, 其 性属恶。 提出毒邪致病、 因毒致虚, 正虚邪实、 因虚 致病, 伏邪致病、 因虚而发的病因病机, 强调毒邪为 本、 邪正交争贯穿疾病始末。 据数十载临床实践, 将 血癌分为毒热炽盛型、 瘀血癥结型、 气阴两虚型, 采 用解毒、 清热、 凉血、 止血、 活血、 化瘀、 益气、 养阴 等法, 形成了具有辨证分型论治特色、 行之有效的治 疗经验, 值得借鉴。

参 考 文 献

[1] 赫捷,赵平,陈万青.2011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北京:军事医学科 学出版社,2012:5-6

作者:陈楠楠 李海霞 黄世林
Tag标签: 白血病(16)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