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背痈”西医话“痈”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11-16
《水浒传》是一部通过宋元两代数百年的酝酿、堆集而最终完结的长篇历史小说,成功刻画了林冲、李逵、鲁智深、宋江、武松等梁山豪杰鲜明的形象。从中医的视角看,书中记述的还有许多疾病值得讨论,如宋江患背痈这一细节。
 
宋江患“背痈”险丧命
 
在《水浒传》“托塔天王梦中显圣”一回中,宋江用兵攻击北京,不得破城。宋江好生忧闷,当夜帐中伏枕而卧,梦见晁盖,说他“有百日血光之灾,则除江南地灵星可治” ,醒来却是春梦一场。次日,只见宋江觉得心机疲倦,身体酸疼,头如斧劈,身似笼蒸,一卧不起。众头目都来看视,宋江道:“我只觉背上好生热疼。”世人看时,只见鏊子一般赤肿起来。浪里白跳张顺说道:“小弟旧在浔阳江时,因母得患背疾,百药不能治,后请得建康府安道全,药到病除。”吴用道:“兄长梦晁天王所言,百日之灾,则除江南地灵星可治,难道正应此人?”宋江道:“兄弟,星夜去请此人,救我一命。”吴用决议代宋江撤兵,暂回梁山泊,张顺一人行了数千里到建康府,急和安道全背了药囊赶回梁山泊。
 
只见宋江在床上口纳一丝凉气。安道全诊了脉搏,说道:“众头目休慌。脉体无事,身躯虽见沉重,大体不妨。”安道全先把艾焙引出毒气,然后用药,外使敷贴之饵,内用长托之剂。五日之间,逐渐皮肤红白,肉体润泽,饮食渐进。不过十日,尽管疮口未完,饮食复古。
 
宋江的“背痈”为何这么严峻,以至于差点要了他的命,值得分析一番。
 
中医说“背痈”
 
“背痈”即“疮疡”,而“疮疡”乃中医的病名,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在古代,疮疡指全部体表粗浅的化脓性疾病,包括肿疡和溃疡,如痈疽、疔疮、疖肿、流注、瘰疠等。明朝申斗垣《外科启玄》中说:“疮之一字,所包括着广矣。虽有痈、疽、疔、疖、瘰、疠、疥、、疳、毒、痘疹等分,其名一,止大约而言也。”疮疡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以致气血凝滞而成。《黄帝内经·灵枢》中说:“夫痈疽之生,脓血之成也……和微之所生也。”即说脓肿是由某些细小致病物质所引起,相当于现代显微镜观察到的化脓性病菌。
 
中医以为,疔疮是多发于面子及手足等部位的一种疮疡,因根深形小,其状如钉而得名,多由邪热毒盛所造成的;痈疽是指全部由风火、湿热、痰凝、血瘀等邪毒所引起的部分化脓性疾病。
 
痈,《灵枢》中说:“营安滞而不可气……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痈发于皮肉之间,初起时肿块无头,红肿热痛。如肿块按之中软,为化脓征象。易溃易敛属阳证,相似浅部脓肿。多因外感六淫、饮食失宜、外伤染毒等致营卫不和,邪热凝集,气血凝滞,热胜肉裔而成。疽,《灵枢》中说:“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肉连五脏、气血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
 
中医以为痈和疽是有差异的,《灵枢·痈疽》记载,疮面浅而大者为痈,疮面深而恶者为疽。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上说:“肿一寸至二寸,疖也;二寸至五寸,痈也;五寸至一尺,疽也。”
 
在古代,痈疽一类疾病医治不易,死亡率很高。历史上秦汉时期项羽的“亚父”范增、三国时期曹操手下大将曹休、唐朝诗人孟浩然、宋朝爱国将领宗泽、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等,都是死于背痈。《灵枢》中说:“脓已成,十死一生。”
 
古代医治背痈的办法与《水浒传》中安道全所用的差不多。不过,书中描绘得十分简略,“先把艾焙引出毒气,然后用药,外使敷贴之饵,内用长托之剂”。所谓“艾焙”,就是灸法,起到流转气血、开结拔毒效果;所谓“外使敷贴”,即用外科常用膏药,尽管书中没有具体说明,无非是用来消肿、拔毒去腐、止痛、生肌、收口之类的中药,如肉桂、白芷当归玄参赤芍生地大黄、土术鳖、阿魏、轻粉、槐枝、柳枝、没药、乳香、血余、黄丹等,炼制成膏药外敷。“内用长托之剂”,是中医外科对疽等症的内服药。托法是指在肿疡化脓时期和溃疡初期,使用滋养气血和透脓的药物内服,能扶正托毒,避免毒邪深入分散及内陷,便于生肌收口的一种内治法,用药如黄芪当归、山甲、皂刺、川芎等。安道全用了艾焙、外敷、内托三法,使宋江背痈脓出痛减,脾胃之气渐复。正如安道全所料,不过十日,虽疮口未愈,饮食却恢复如常。宋江一天恰似一天,不久就完全恢复了。
 
后来, 在打败方腊回师东京的路上,有“病关索”之称谓的步军头目杨雄发背疮而死。那时安道全正留在东京皇帝身边当御医,路途遥远,无法医救杨雄,甚是惋惜。
 
西医话“痈”
 
中医所指“疮疡”,在现代医学中属于“软安排急性化脓性感染”范畴。根据感染深度和规模大小,别离称为疖、痈、急性蜂窝织炎等。
 
疖和痈都是常见的皮肤和皮下安排化脓性感染,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好发于赋有毛囊和皮脂腺的头、面、颈和背部处。疖侵略一个毛囊,初起时出现一个疼痛小结节,质硬,四周皮肤发红;如果继续发展则会形成脓肿,只要一个脓头,相似于中医的“疔”。痈侵略相邻多个毛囊,故红肿规模大,症状较严峻,有发热等反响。痈好发于安排较细密的部位,如后颈项(中医称对口疽),或背部(中医称“背痈”或“搭手”),化脓后不易交融成为一个脓肿,故有多个脓头,基本上相似中医所说的痈。(严忠浩)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