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清脾胃推拿手法视频(小儿推拿手法调理脾胃视频)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3-02-16

小儿补脾经正确手法图 清脾经和补脾经的区别

脾经是足太阴脾经的简称,是指推拿穴位名,脾经是十二经脉之一,想问一下小儿补脾经的正确手法是什么?清脾经和补脾经的区别又是什么?

小儿补脾经正确手法图

操作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的手,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的拇指,使之微屈,然后用右手的拇指从小儿的拇指指尖推向指间关节横纹处,也可以在患儿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旋转推,一般用300-500次,即为补脾经。

小儿推拿补脾经的作用

脾是后天之本,补脾经可以补虚扶弱,健脾和胃,清热利溼,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溼痰、痿证、改变面色等。

补脾经适合多大的孩子

补脾经的手法是小儿推拿的一种,一般小儿推拿适合0-14岁的孩子,0岁就是指出生24小时之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推拿手法和效果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6岁以下的孩子推拿效果最好,一般9岁以上就要配合一些成人手法才能有较好的效果了。

清脾经和补脾经的区别

补脾经的主要功效是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的主要功效是清热利溼、化痰止呕,小儿脾胃薄弱者,多用补泻,而体壮邪实者方用清法。

脾经的应用

脾经发生病变分为外经病候和内脏病候,外经病候表现为身体困重,肢倦乏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痛,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内脏证候表现为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嗳气,呕吐,便溏,黄疸,水肿等。脾经主治脾所发生的病症,舌根部痛,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大便溏,腹有痞块,泄泻,或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安睡,大腿和小腿内侧肿、厥冷等。

零基础学习小儿推拿需要注意什么?

6个月至6岁之间的孩子做小儿推拿,效果是最好,也最明显,只要辨证论治准确,操作手法到位,效果立竿见影。但反之,对症判断失误或者推拿的手法不当,也容易使患儿病情加重,所以提醒大家还是要到像么么侠小儿推拿这样的正规推拿中心治疗。同时也要注意这几点,一是,小儿推拿后要避免受风受寒、不吃寒凉食物;二是,推拿时过饥或过饱,都会影响推拿按摩疗效的发挥;三是,推拿目的是身心健康,孩子哭闹时不宜推拿;四是,骨折、红肿、皮肤损伤等部位不可进行推拿治疗。

所以对于零基础的学习一定要认真,多学多问多练

小儿推拿的四种常见手法

推拿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医的一种治疗和保健的方法。推拿分为保健和治疗两种,都说推拿可以治疗儿童疾病,这是真的吗?小儿推拿的作用是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下面是有关小儿推拿的几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种常见小儿推拿手法 1、保健四大手法

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