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需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11-16
“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均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央投入700多亿元支持1400多所县级医院和13万余所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床位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时期。健康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选择,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深刻变化,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约束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矛盾,经济“新常态”下深化医改的任务更加艰巨。
 
2010~2014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年均增长仅为0.90%,占比从27.87%持续下降到20.03%;三级医院入院人数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9.39%,占比从18.48%提高到30.78%。可见,基层服务能力仍是突出“十三五”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各自独立发展,两个体系之间脱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及相互之间缺乏合作和协同,横向难以有效沟通,上下不能衔接互补,中西医不能并重,难以应对目前的慢性病严峻形势,发展模式和服务模式亟待转型。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显叠加,改革的难度明显加大。适应“新常态”,医疗卫生发展要更加突出体制机制改革,转变简单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从体系优化和结构调整中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健康中国”建设规划作为“十三五”期间的一项国家级专项规划,是要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进一步提高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健康中国”建设需构建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首先要继续强基层、补短板,实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和妇幼健康、精神疾病防治等薄弱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缩小区域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其次,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为突破口,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提升基层承接多发病、常见病和康复治疗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再次,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发展,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