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当研读经典精于临床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12-30
这还是今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周日的清晨,我被手机的铃声叫醒,原来是朋友的父亲想在泸州找一个中医专家给他看看病,最近3周来他实在太痛苦了,希望我能帮老人家瞧瞧。
 
这位老人姓李,是四川达州市一名教师,今年68岁,退休后居住在成都双流县。既往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十余年,但经过药物治疗,都还比较平稳,一直没有大碍。3周前的一个中午,天气实在闷热,忍不住吹了一会儿空调,到了下午,突然感觉寒颤、高热,体温38.5度以上,伴有头身困重,口淡乏味,汗出不畅,家属急忙把他送到双流县省人民医院分院就诊,医生建议住院治疗。谁知这一住就是整整21天,做了各种检查,每天除了输液就是吃药,却没有查出任何结果,医院只能诊断为感冒。最令老人觉得痛苦的是,住院期间一到下午就开始发热,输液后头痛、周身酸楚疼痛更明显,不而且思饮食、大便稀溏、小便深黄,用了退热针后,要么大汗淋漓,要么不怎么出汗,又不敢洗澡,特别怕风,一身的汗臭,别提多折磨人了,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出院寻求中医治疗。
 
我耐心地听着他的诉说,一边看着他复印的病历资料,偶尔打断他,问些平素的生活习惯和我们中医诊断学所关注的《十问歌》,思路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首先我建议他不能住院,也不需要住院,因为住院后一样不能摆脱输液的治疗,这是最关键的,夏季多暑湿为患,暑为热邪,易耗气伤津,湿为阴邪,又易阻遏阳气,输液后湿邪直接进入体内,湿气困阻,则周身酸痛反而加重,使用退热剂后,大汗出。中医认为,阳加于阴则谓之汗,大汗出,先伤阴后伤阳,不但没有祛除邪气,反而伤了阳气,导致病情缠绵难愈。
 
其次不要使用任何退热西药,原理与中医对汗法的认识密切相关,我们需要正汗,不需要邪汗。因为他既往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在中医看来多属阴虚,目前舌质暗淡,齿痕非常明显,舌面上布满黄白相间厚腻的苔,湿热并重的证候极为典型,联想起我参加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班的学习体会,这是一例中医温病学的经典个案,现代医学治疗这种情况是不占优势的,只会延长病程,所以我建议他只能服用我开的中药,先开三剂,于是我选用了明朝医家吴又可《温疫论》名方“达原饮”的化裁方“三消饮”,重用葛根和柴胡,体现了湿热弥漫三焦证,必须给予分消走泄之法。
 
同时,我叮嘱患者服药后喝些热稀饭,盖薄铺盖,出毛毛汗即可,千万不能出大汗,不能吹风,待汗出过后,在密闭的浴室里冲个热水澡,自然干后,再去睡觉。这是医圣张仲景在桂枝汤条文后交代的调护之法,尤其是治疗湿邪所致的汗出不畅,只能取微汗,才不至于伤阳,至真之理,流传几千年。
 
次日下午,我接到病人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自己服完一剂后竟然不再发热,汗出黏稠、头身困重的症状减轻了大半,感觉轻松极了。我嘱咐他继续再服两剂。
 
这一刻,我知道除了病人,包括自己,也深深感悟到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作为真正中医人的无比自豪。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医道漫长,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相信,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随时都在发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不要为失败找借口,多研读经典,精于临床,把中医的智慧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技术医学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把我们所从事的神圣职业走得更远、更辉煌。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