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仁传承中医的事迹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7-13
看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李济仁家族传承中医的事迹后,在感动之余,又让我想起镜头背后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李济仁为何成为“上门女婿”?
 
李济仁是国家首批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也是有460多年传承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的传承人。学医后的李济仁拜在新安名医张根桂门下,后来李济仁娶了张根桂女儿张舜华为妻,做了“上门女婿”,才成为“张一帖”第14代传承人。前后用了60多年时间,从一位乡野郎中成长为一代国医大师。
 
“张一帖”第13代传人张根桂医术高超,由于没有儿子,成天郁郁寡欢,遵循“传男不传女”的家规,“张一帖”面临失传危险。这时12岁的张舜华挺身而出。张根桂不相信女儿能够担此重任,百般考验,张舜华受尽了委屈,百炼成钢,15岁就开始支撑“张一帖”的家业,成为“张一帖”的第14代女掌门。张舜华更胜其父,发扬光大“张一帖”世家医术,出神入化到随地拔草一根,便使危急患者得以痊愈。可是,张根桂不容许她嫁人,张根桂的夫人从中斡旋,最后同意招赘女婿,这就是李济仁,从此这对伉俪共同成为第14代传人。



李济仁夫妇

5子女个个成才
 
李济仁的二女儿李艳,现在是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医院的中医科主任,也是中医痹病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带头人。母亲张舜华的言传身教,让李艳得其医术与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李艳很像年轻时的张舜华。
 
上世纪80年代,李济仁举家落户芜湖,为了“张一帖”在歙县的传承,把当时刚满17岁的三儿子李梃留在了定潭当一名乡村医生。李梃的了不起不仅在于效仿母亲坚守乡村行医,更在于他获得全家人的支持,在家乡定潭村兴建起一座精美的“新安国医博物馆”。
 
李梢是李济仁最小的儿子,在中医现代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李梢作为中医学博士,30多岁就成为清华大学的教授,必然不是常人所为。母亲张舜华给他提供了两个必要条件。第一个是李梢在两个月大的时候,得了小儿毛细血管肺炎,生命垂危。母亲手托输液瓶整整10天不眠不休,以自己高超的医术和百折不挠的坚持,把李梢救活了。李梢要感谢祖传“张一帖”医术,更要感谢医术精湛的母亲。第二个是张舜华65岁时中风生命垂危,当时正值李梢要来北京考博,李梢本来已经放弃,打算一直陪护母亲,母亲用仅能动的一根手指要求李梢赴考。李梢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考上了博士。
 
《焦点访谈》栏目中,只提了一句四子李标,其实李标在科学领域做出的成绩不亚于李梢,他是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博士,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目前是旅美科学家。由于他是五个子女中唯一在国外工作的,所以也是母亲最为牵挂的。在交谈中,时时能感受到一个母亲的依依不舍的思念和浓浓的爱!
 
长子张其成为何姓张不姓李?
 
大家最为好奇的是长子张其成为何姓张不姓李?
 
这是当年李济仁与张舜华结婚前“谈判”的结果,既然要继承“张一帖”,当然生的第一个儿子要姓“张”。其实从张舜华父亲那一代就没有儿子,张根桂自己就是过继来的,一个传承了几百年的世医家族眼看就要中断了,为此张根桂唉声叹气、郁郁寡欢:“此命生来怎奈何?前路辛苦后奔波。可怜一对贤夫妇,专为人家养老婆!”
 
张其成的出生给“张一帖”的传承带来了希望。小时候在父母亲教导下,张其成开始学医,背《汤头歌诀》《药性赋》,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制作祖传“十八罗汉末药”,炒、舂、磨样样都干。虽然张其成大学没有报考中医,没有从事临床之“术”,但却在学了中文、哲学以后,最终还是回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国医与国学的教学与研究。他创建了第一所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的带头人,目前已成为著作等身、名声斐然的国学专家,2009年被搜狐网推选为“当代四大国学领军人物”之一。
 
其实张其成传承的是中医之“道”。他致力于探讨中医药学深邃的哲学智慧,探讨中医这把钥匙如何打开中华文明的宝库。近年来,他在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外,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传播中医药文化上,不仅向行业外的普通大众传播中医养生文化,而且在西方主流社会传播中医思想文化。他认为,中医药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在两会上提交了以中医药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助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等多个提案。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已被采纳。(张荆中)看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李济仁家族传承中医的事迹后,在感动之余,又让我想起镜头背后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李济仁为何成为“上门女婿”?
 
李济仁是国家首批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也是有460多年传承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的传承人。学医后的李济仁拜在新安名医张根桂门下,后来李济仁娶了张根桂女儿张舜华为妻,做了“上门女婿”,才成为“张一帖”第14代传承人。前后用了60多年时间,从一位乡野郎中成长为一代国医大师。
 
“张一帖”第13代传人张根桂医术高超,由于没有儿子,成天郁郁寡欢,遵循“传男不传女”的家规,“张一帖”面临失传危险。这时12岁的张舜华挺身而出。张根桂不相信女儿能够担此重任,百般考验,张舜华受尽了委屈,百炼成钢,15岁就开始支撑“张一帖”的家业,成为“张一帖”的第14代女掌门。张舜华更胜其父,发扬光大“张一帖”世家医术,出神入化到随地拔草一根,便使危急患者得以痊愈。可是,张根桂不容许她嫁人,张根桂的夫人从中斡旋,最后同意招赘女婿,这就是李济仁,从此这对伉俪共同成为第14代传人。
 
5子女个个成才
 
李济仁的二女儿李艳,现在是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医院的中医科主任,也是中医痹病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带头人。母亲张舜华的言传身教,让李艳得其医术与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李艳很像年轻时的张舜华。
 
上世纪80年代,李济仁举家落户芜湖,为了“张一帖”在歙县的传承,把当时刚满17岁的三儿子李梃留在了定潭当一名乡村医生。李梃的了不起不仅在于效仿母亲坚守乡村行医,更在于他获得全家人的支持,在家乡定潭村兴建起一座精美的“新安国医博物馆”。
 
李梢是李济仁最小的儿子,在中医现代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李梢作为中医学博士,30多岁就成为清华大学的教授,必然不是常人所为。母亲张舜华给他提供了两个必要条件。第一个是李梢在两个月大的时候,得了小儿毛细血管肺炎,生命垂危。母亲手托输液瓶整整10天不眠不休,以自己高超的医术和百折不挠的坚持,把李梢救活了。李梢要感谢祖传“张一帖”医术,更要感谢医术精湛的母亲。第二个是张舜华65岁时中风生命垂危,当时正值李梢要来北京考博,李梢本来已经放弃,打算一直陪护母亲,母亲用仅能动的一根手指要求李梢赴考。李梢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考上了博士。
 
《焦点访谈》栏目中,只提了一句四子李标,其实李标在科学领域做出的成绩不亚于李梢,他是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博士,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目前是旅美科学家。由于他是五个子女中唯一在国外工作的,所以也是母亲最为牵挂的。在交谈中,时时能感受到一个母亲的依依不舍的思念和浓浓的爱!
 
长子张其成为何姓张不姓李?
 
大家最为好奇的是长子张其成为何姓张不姓李?
 
这是当年李济仁与张舜华结婚前“谈判”的结果,既然要继承“张一帖”,当然生的第一个儿子要姓“张”。其实从张舜华父亲那一代就没有儿子,张根桂自己就是过继来的,一个传承了几百年的世医家族眼看就要中断了,为此张根桂唉声叹气、郁郁寡欢:“此命生来怎奈何?前路辛苦后奔波。可怜一对贤夫妇,专为人家养老婆!”
 
张其成的出生给“张一帖”的传承带来了希望。小时候在父母亲教导下,张其成开始学医,背《汤头歌诀》《药性赋》,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制作祖传“十八罗汉末药”,炒、舂、磨样样都干。虽然张其成大学没有报考中医,没有从事临床之“术”,但却在学了中文、哲学以后,最终还是回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国医与国学的教学与研究。他创建了第一所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的带头人,目前已成为著作等身、名声斐然的国学专家,2009年被搜狐网推选为“当代四大国学领军人物”之一。
 
其实张其成传承的是中医之“道”。他致力于探讨中医药学深邃的哲学智慧,探讨中医这把钥匙如何打开中华文明的宝库。近年来,他在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外,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传播中医药文化上,不仅向行业外的普通大众传播中医养生文化,而且在西方主流社会传播中医思想文化。他认为,中医药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在两会上提交了以中医药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助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等多个提案。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已被采纳。(张荆中)看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李济仁家族传承中医的事迹后,在感动之余,又让我想起镜头背后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李济仁为何成为“上门女婿”?
 
李济仁是国家首批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也是有460多年传承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的传承人。学医后的李济仁拜在新安名医张根桂门下,后来李济仁娶了张根桂女儿张舜华为妻,做了“上门女婿”,才成为“张一帖”第14代传承人。前后用了60多年时间,从一位乡野郎中成长为一代国医大师。
 
“张一帖”第13代传人张根桂医术高超,由于没有儿子,成天郁郁寡欢,遵循“传男不传女”的家规,“张一帖”面临失传危险。这时12岁的张舜华挺身而出。张根桂不相信女儿能够担此重任,百般考验,张舜华受尽了委屈,百炼成钢,15岁就开始支撑“张一帖”的家业,成为“张一帖”的第14代女掌门。张舜华更胜其父,发扬光大“张一帖”世家医术,出神入化到随地拔草一根,便使危急患者得以痊愈。可是,张根桂不容许她嫁人,张根桂的夫人从中斡旋,最后同意招赘女婿,这就是李济仁,从此这对伉俪共同成为第14代传人。
 
5子女个个成才
 
李济仁的二女儿李艳,现在是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医院的中医科主任,也是中医痹病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带头人。母亲张舜华的言传身教,让李艳得其医术与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李艳很像年轻时的张舜华。
 
上世纪80年代,李济仁举家落户芜湖,为了“张一帖”在歙县的传承,把当时刚满17岁的三儿子李梃留在了定潭当一名乡村医生。李梃的了不起不仅在于效仿母亲坚守乡村行医,更在于他获得全家人的支持,在家乡定潭村兴建起一座精美的“新安国医博物馆”。
 
李梢是李济仁最小的儿子,在中医现代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李梢作为中医学博士,30多岁就成为清华大学的教授,必然不是常人所为。母亲张舜华给他提供了两个必要条件。第一个是李梢在两个月大的时候,得了小儿毛细血管肺炎,生命垂危。母亲手托输液瓶整整10天不眠不休,以自己高超的医术和百折不挠的坚持,把李梢救活了。李梢要感谢祖传“张一帖”医术,更要感谢医术精湛的母亲。第二个是张舜华65岁时中风生命垂危,当时正值李梢要来北京考博,李梢本来已经放弃,打算一直陪护母亲,母亲用仅能动的一根手指要求李梢赴考。李梢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考上了博士。
 
《焦点访谈》栏目中,只提了一句四子李标,其实李标在科学领域做出的成绩不亚于李梢,他是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博士,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目前是旅美科学家。由于他是五个子女中唯一在国外工作的,所以也是母亲最为牵挂的。在交谈中,时时能感受到一个母亲的依依不舍的思念和浓浓的爱!
 
长子张其成为何姓张不姓李?
 
大家最为好奇的是长子张其成为何姓张不姓李?
 
这是当年李济仁与张舜华结婚前“谈判”的结果,既然要继承“张一帖”,当然生的第一个儿子要姓“张”。其实从张舜华父亲那一代就没有儿子,张根桂自己就是过继来的,一个传承了几百年的世医家族眼看就要中断了,为此张根桂唉声叹气、郁郁寡欢:“此命生来怎奈何?前路辛苦后奔波。可怜一对贤夫妇,专为人家养老婆!”
 
张其成的出生给“张一帖”的传承带来了希望。小时候在父母亲教导下,张其成开始学医,背《汤头歌诀》《药性赋》,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制作祖传“十八罗汉末药”,炒、舂、磨样样都干。虽然张其成大学没有报考中医,没有从事临床之“术”,但却在学了中文、哲学以后,最终还是回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国医与国学的教学与研究。他创建了第一所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的带头人,目前已成为著作等身、名声斐然的国学专家,2009年被搜狐网推选为“当代四大国学领军人物”之一。
 
其实张其成传承的是中医之“道”。他致力于探讨中医药学深邃的哲学智慧,探讨中医这把钥匙如何打开中华文明的宝库。近年来,他在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外,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传播中医药文化上,不仅向行业外的普通大众传播中医养生文化,而且在西方主流社会传播中医思想文化。他认为,中医药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在两会上提交了以中医药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助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等多个提案。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已被采纳。(张荆中)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