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中医在中国 医学的中医在美国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5-26
杨观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TCMAAA学术部长和全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杨观虎一直在中医的这条道路上持续坚持,为求在中医上有更深的造诣,他在中国、日本、美国3个国家之间辗转多年,孜孜不倦的钻研中医学问。《千人》杂志对话杨观虎教授,聆听他30多年的国内外从医经验,为我国中医走向国际提供启发。
 
 
杨观虎,现在辛辛那提市经营两个中医诊所,并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TCMAAA学术部长和全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目前还担任Cellular &Molecular Biology等国际著名SCI杂志的审稿专家, 美国明州的美国中医学院与德州的华美中医学院博士生班教授,2015被聘为俄亥俄大学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2016年担任温州医科大学中美联合针灸康复研究所美方所长,参与编译了6本中医著作,发表论文4O余篇。
 
“五六岁时就下决心立志学习中医。那时想法十分单纯:只为能给家人看病。大多这个年纪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而我却因为父亲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早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那时为了给父亲治病,当家里可用的钱财都用完后,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二间房屋,一间卖了,另一间拆了卖材料,然后我们租房子住。尽管我们竭力救治,但是我父亲仍然在我不到6岁时撒手西归。从那时起,我时刻想:如果长大后学医,至少能免费帮家人看病,而不用租房住在别人家里了。而中医针灸看病便宜,更不用我拎诊包,所以我更想学中医。”这便是杨观虎教授与中医结缘的开始。
 
之后,他便一直在中医的这条道路上持续坚持,为求在中医上有更深的造诣,他在中国、日本、美国3个国家之间辗转多年,孜孜不倦的钻研中医学问,现在他在美国辛辛那提市经营两个中医诊所,每天接待很多病人。本期《千人》杂志对话杨观虎教授,聆听他30多年的国内外从医经验,为我国中医走向国际提供启发。
 
中医药科学化:尊重中医药规律的科学化
 
自20世纪初,随着中国近代革命的浪潮西方现代医学进入中国,并获得快速发展,人们便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审视中医,但是由于中医药是在经验医学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而来,在客观证据、精细化、量化上存在某种程度的欠缺,这就导致了中医药领域开展起轰轰烈烈的“科学化”讨论。
 
其实,中医药由于科学化难度极大,其存废之争一直未曾停止过。有人统计,中医药自北洋军阀时期到现在,经历了5次较大规模的存废之争。为了挽救中华民族这份宝贵的医药文化遗产,中医界进行了长期的顽强抗争,仅直接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请愿抗争就有十多次。
 
杨观虎教授认为,中医药科学化是中医药走向世界,拥有国际话语权的关键,科学化也必定是中医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他强调,中医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规律、指导理论等,中医药的科学化必定是以尊重中医学的学术规律的科学化。
 
杨观虎教授说道:“中医药的科学化,首先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中医药的标准化较其他行业更难,而这个标准要由政府部门来推动,小的行业协会、学术组织的行为很难被全世界认可。”
 
在杨观虎教授看来,几千年以前,中医就开始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辩证施治,这是非常难得的,中医理论的辨证施治,不仅要考虑病人自身的状态,还要考虑气候、环境等相关因素。“中医在外行看来有些玄乎,但是确实有一定内在机理。”杨观虎教授介绍道,“我曾治疗过肌筋膜疼痛症患者,针对这些患者,我在每个季节给出的治疗方法都不尽相同,会根据气候变化加一些祛湿、温阳的药。”
 
杨观虎教授表示,中医科学化要适应中医个体化个性化治疗的特点,西医现在也开始关注个体化医疗,诸如精准医学、癌症治疗的基因筛查与抗癌药敏感性检测等,可以说个体化是今后医疗的最高境界。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迫在眉睫
 
中医药在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悠远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才能得到相应保障,才能更好地掌握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也强调要加快形成自主中医药知识产权,促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提升中药工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然而,现实情况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在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六神丸”在日本摇身一变成了“救心丸”,“牛黄救心丸”装进韩国的新壶成了“牛黄清心液”……这种现状不免让人扼腕叹息。据《世界专利数据库》统计,在世界中草药和植物药专利申请中,中药专利申请量占比达44.4%,但属于我国的中药专利申请仅占0.3%,中医药面临的专利之痛急需予以重视。
 
杨观虎教授指出中医药面临专利之痛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很多中药缺乏充分的临床试验数据,无法证明某些中药确实有效,这就成为申请专利保护的最大障碍;其次是中药大多是复方药,中药制品的药物成分可能有十几味,各味药混合在一起,相互之间发生的反应非常复杂且难以辨别,这就导致中药专利申请
很难获得批准,即使获得批准,周期也相当漫长;最后,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专利保护意识不强。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凭借着发现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是由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我国科研人员大多没有专利保护概念,也不熟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没有及时去申请专利保护,其他国家根据我们已发表的论文,进行青蒿素的相关研究并申请外围专利,导致青蒿素相关专利旁落,损失高达几十亿美元。青蒿素专利的旁落,让我们扼腕叹息的同时,更为我国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敲响了警钟。
 
杨观虎教授表示,一直以来,中医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如果不能保护好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发展都会受到掣肘,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也会处于不利地位。
 
文化的中医在中国,医学的中医在美国
 
一位相关人士曾说:“美国可能将超过中国,成为学中医的最佳去处。”这一观点与当下广为流传的说法——中医药的发展是“国内开花国外香”不谋而合。
 
2015年,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看过中医的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的人已经超过50%。全美一年每人平均接受中医服务的次数近2次,在美国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的人差不多有4.5万人。而在中国,中医教育中了一些问题,比如急于求成的心理导致对于中医经典学习不够深入,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中医学生对于中医学习处于盲目状态,选择中医专业学习时可能并非出于个人兴趣爱好,而是受周围环境因素影响等等。
 
杨观虎教授提到,他所任教的明尼苏达美国中医学院的博士班学生都已经有几年到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这些学生有着雄厚的中医基础,他们不是为了职称、工资、发表SCI文章而继续学习中医,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才使得美国的中医很接地气。此外,据杨观虎教授介绍,明尼苏达的美国中医学院聘请的授课老师来自世界各地,且都是临床第一线的医生,这些医生都是几十年来在市场上锻炼出来的佼佼者。
 
杨观虎教授表示,海外的中医学生大多年龄偏大,是有一定社会生活经验后再来学习中医,所以大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学习和期望学到什么,在努力程度方面可能比国内的学生更强一些。他认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师们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分享给学生们,学生们刻苦学习,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是中医明天的希望。
 
中国中医教育面临困境,中医人才培养成为了一大关键问题杨观虎教授建议:中国可以保持已有的中医学校制度,也可以适当开设一些3年制的、面向社会和其他专业人才的学习课程,中医的教育不应该局限于中医学校。此外,培养中医人才一定要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现在一般的中国中医院校是学生第3年才接触临床。杨观虎教授强调学生应该从第一年开始理论学习时就要同步开始临床跟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是否是“国内开花国外香”?杨观虎教授坦言,目前还不好说,但是中医药的根在中国,中国有强大的中医基础结构和庞大的组织结构,从政府层面讲中医又是中国的一项战略产业,这些条件使得中医药在中国的发展有着优越的条件。但是美国中医药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是按照经济市场的走向而决定的,只要有疗效,相信会走向继续发展的趋势。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药在美国只表现出临床医学应用的一面。我在想将来会不会出现一种“文化的中医在中国,医学的中医在美国”局面。
 
结语
 
俄亥俄州是美国中部一个非常保守的州,针灸作为外来物,展开临床面临不小的困难。2000年时该州医学会还规定针灸师不能使用中药,针灸必须在西医师指导下才能接诊,换言之,就是必须要有西医医师处方才能为病人进行针灸治疗。
 
随着针灸在俄州的慢慢普及,病人增多,从事针灸的人员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针灸法律作出相应的调整。杨观虎教授当时是俄州针灸协会的5个主要负责人之一,参加了对俄州法律中关于针灸师需西医指导规定的反对运动并使得这一情况成功得到改善。现在俄州只有刚毕业第一年的针灸师需要西医生的指导,其他的可以独立从事针灸工作。
 
如今,针灸在美国越来越流行,中医针灸的发展前途无量。杨观虎教授说道:“作为中医药宝贵知识的持有者,中医师应该肩负起发展中医的大任。”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