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求实创新的李时珍精神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5-07
•格物明理思想贯穿于《本草纲目》全书之中,并构成了李时珍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格物明理思想包含了一个重要的精神,那就是求实。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过程中,首先贯彻的就是求实精神。
 
•李时珍的创新精神也尤为可贵。《本草纲目》中新增了374种有效药物。同时,李时珍还发现了许多药物的新用途。
 
今年恰逢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以格物明理、济世致用的李时珍精神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造福人类健康,是当下纪念李时珍最好的方式。
 
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是中华文明一张靓丽的名片,李时珍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编纂《本草纲目》过程中,秉持求实创新、知行合一、医药并重、济世寿民的思想,这些思想概括起来就是格物明理、求实创新的李时珍精神。
 
“格物”一词最早出自《礼记》。《礼记·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强调“格物”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但《礼记》并未对“格物”做出具体阐释。
 
宋代程朱理学兴起后,程颐、程颢、朱熹等理学家对“格物”进行了义理上的阐释。程颐云:“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朱熹云:“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及物而穷其理也。”“格物”是为了“明理”,“明理”是为了“致知”,也就是要通过穷究事物之理,增加自身的智慧、认识和修养。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格物明理思想逐渐成为儒家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认识论。
 
李时珍出身儒家,又生活在程朱理学盛行的明代,格物明理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指出:“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裨《尔雅》《诗疏》之缺。”在引据的古今经史百家书目中不乏《性理大全》《五经大全》《程氏遗书》《朱子大全》《参同契》等诸多儒家著作。李时珍还在《本草纲目》中反复提及“古人重格物”(《枳椇·发明》)“物理万殊若此,学人其可不致知乎”(《禽部·题解》)等。可以说,格物明理思想贯穿于《本草纲目》全书之中,并构成了李时珍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王世贞在《本草纲目原序》中高度评价该书:“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
 
求实创新 注重实践
 
格物明理思想包含了一个重要的精神,那就是求实。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过程中,首先贯彻的就是求实精神。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他“书考八百家”,经史子集都囊括在内,并将自己参考和引用过的古籍都一一列出。同时,他通过考据和训诂等方法正本溯源、辨疑正误,引用他人的部分均注明“某某曰”,体现了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躬身实践,知行合一 他“搜罗百氏,采访四方”(顾景星《李时珍传》),向农夫、牧人、樵夫、猎人、渔民征询请教,并亲验药性,尝遍百草,如亲尝曼陀罗花,发现其确实有令人“昏昏如醉”之效。
 
尊古不泥,批判继承 《神农本草经》中关于“云实”的记载:“多食令人见鬼而狂走,久服通神明轻身。”李时珍指出:“云实花既能令人见鬼发狂,岂有久服轻身之理,此古书之讹也。”(《云实·发明》)
 
客观公正,大胆存疑 他把药理作用尚不确切,或虽有传闻而未及验证或无从考证者,均列入附录或明言以待考证。如《玳瑁·附录》记载:“姑附于此,以侯博识。”《石部·附录诸石》记载:“太阳石、太阴石等,多无考证,姑附于此。”《木乃伊·集解》记载:“陶氏所载如此,不知果有否?”这样的例证不胜枚举,集中反映了李时珍虚怀若谷,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除了求实的精神之外,李时珍的创新精神也尤为可贵。《本草纲目》中新增了374种有效药物,其中包括土茯苓、半边莲、淡竹叶等常用药物,还包括了曼陀罗、番红花、番木鳌、樟脑等来自域外的药物,丰富了中药药物品种。
 
同时,李时珍还发现了许多药物的新用途。三七经李时珍细心研究后发现:三七根“甘微苦,温,无毒”,功善“止血散血定痛,金丸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虎蛇咬伤诸病”。自增列《本草纲目》后,三七的应用被历代医家所重视。
 
在药物炮制方面,李时珍不仅系统归纳了炮制的方法,还对前人的炮制法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许多新的炮制方法。比如,收载的62种毒药的炮制方法中,有30种毒药的炮制工艺是其发明创造的。凡发现前人所记炮制方法有错误的,李时珍经过实践验证后都加以修正。如砒石条,雷氏记载:“凡使用……入瓶再煅。”李时珍则说:“草家皆言生砒轻见火则毒甚,而雷氏治法用火煅,今所用多是飞炼者,盖皆欲求速效,不惜其毒也,曷若用生者为愈乎?”(《砒石·修治》)另外,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论述,比如“脑为元神之府”“脾胃元气之母”等。
 
李时珍在悉心钻研诸家学说的基础上,对命门与三焦也有独特的认识。他指出:“三焦者,元气之别使。命门者,三焦之本源,盖一源一委也。命门指所居之府而名,为藏精系胞之物……其体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七节之旁,两肾之间……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气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油胡桃·发明》)这段话不但明确了命门的位置在“两肾之间”,强调了命门为生命形成之本原,还指出命门为有形质之体,第一次对命门的形质进行了描述,从而为明清命门学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也指出了命门是三焦气化的本原,三焦是命门元气的通道。
 
经世济民 医者仁心
 
经世济民,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体现的是古代儒士积极的入世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李时珍作为一名儒医,秉持“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的理念,研习本草,悬壶济世。嘉靖《蕲州志》中记载了李时珍“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充分肯定了其“博施于民”“重仁轻利”“济世救人”的医者风范。李时珍倾其一生心血所著的《本草纲目》就是一部非常讲究切用的医药著作,其所有理论与方药都服务于治病救人。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渊薮,同时也是一部养生宝典和有关生命问题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与《黄帝内经》一脉相承。李时珍在养生长寿、延缓衰老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乃元气之母的观点,认为延缓衰老的根本在于固护脾肾。如《奇经八脉考》言:“命门为藏精系胞之物……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气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又如《本草纲目》记载:“黄精受戊己之泻气,故为补黄宫之胜品。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黄精·发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倡多种方法并用的养生保健策略,如综合应用花养、酒养、粥养、酒养等,同时还发明养生良方,如七宝美髯丹、枸杞酒、琼玉膏、人参膏。此外,《本草纲目》还重视老年病证的治疗,提出了益胃气升脾阳培补后天、顾命门护阳气因人而异、消郁滞通痰阻调畅气机等多种治疗老年疾病的治法。如治疗健忘,李时珍主张调补五脏增智慧,通利浊邪止忘事。
 
《本草纲目》中所收载益智安神和轻身延年类药物分别有147种和253种。李时珍对临床各科疾病的防治也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对后天之本脾胃的临证经验记载颇多。他将脾胃病分为“劳倦、虚寒、食滞、酒毒”四类,并总结出呕吐、呃逆、噎膈、吞酸嘈杂、反胃、霍乱、泄泻、痢、心下痞满、胀满、黄疸、大便燥结、脱肛、肠鸣等病症。李时珍的脾胃思想继承了李东垣的思想特点,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又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为后世临床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充分体现了李时珍济世寿民的医者仁心。
 
弘扬精神 推动产业
 
湖北作为李时珍故里,正在大力传承格物明理、求实创新、济世致用的李时珍精神,创新和发展《本草纲目》的学术价值,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进步。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1892种药物,记录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丰富的药材资源。这些药材随着《本草纲目》的广泛传播而被世人熟知。传承和发扬李时珍医药,要充分发掘中药资源,积极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2015年12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成立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搭建李时珍医药研究及产业发展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了李时珍医药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并组织编写了《本草纲目新编》。
 
该书在保留《本草纲目》原书风貌的前提下适当加入了药物的新制剂、新成分、新作用、新种植方法等内容,收录了医疗、药效、鉴定、种植、加工、贮存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传承发展其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服务地方经济和中医药产业。
 
薪火相传 培育人才
 
经典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源头活水。以格物明理、求实创新为核心的李时珍精神是李时珍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视和弘扬,也是当下中医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011年,《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要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读经典,重传承,厚人文”,要医药并重,融通育人。培养医药融通的复合型人才,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通过课程设置使学生接触多学科学术思想,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中医药思维训练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二是运用主辅修、双学位等方式培养中医药复合人才。三是开展“访名院、名医、名科、名药、名方”的访学活动,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达到中医药融通的目的。四是加强教育,弘扬医德,以古代名医医德医风和治学态度作为中医药大学生德育的主要内容,帮助树立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五是交流拓展,创新育人,选派优秀师生到国外著名大学进行访学,拓展思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介绍时珍精神,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格物明理、求实创新、济世致用的李时珍精神和李时珍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对促进中医药及其他学科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应努力传承,不断弘扬。(王平)

来源:中国中医报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