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人的“心疗方”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4-01-03
慢性病的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的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但又没有传染性的疾病。比较常见的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慢性病的主要特点体现在 “慢”上.因此.它的治疗不可能一蹴而就。慢性病及其治疗的过程.会因为生理原因造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比如甲状腺的慢性疾病会产生易怒、急躁、情绪兴奋等负面情绪:尿毒症会导致淡漠、迟钝、呆滞;长期的激素、化疗、放疗等治疗造成慢性病人抑郁、谵妄等心理障碍。多数常见的慢性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会因为病人的心理素质及承受力不同.而产生程度不同的负面情绪。有的家属经常抱怨说.自从亲人生病之后,脾气变坏了,不好伺候。其实.患病之后特别是患了慢性病.病人产生不良的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但因为病人心理异常并不被人重视.甚至被忽视.所以往往造成误解.被人认为 “不好伺候”。

马克思曾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对于慢性病人来说.不仅要重视他们生理上的治疗.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也要重视心理治疗.充分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疗法是治疗身心疾病从不过期的 “良药”。

冠心病要学会平和冠心病人大多性格外向.喜欢争强好胜。他们常处于紧张状态.特别是患病后更容易急躁易怒.因此.冠心病人多练习自我情绪调节.遇事心平气和.避免生气,就能控制病情发展.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而且也有助于预防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患者平时应学习掌握一些心理调节方法.比如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等。

高血压应避免刺激高血压与心理因素互为因果.爱紧张、焦虑的人容易得高血压.得了高血压以后交感神经系统紊乱.更容易紧张。心理疗法在高血压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轻度高血压单独采用心理治疗就能起到降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应避免精神刺激,以防引起小动脉收缩后对脆弱的心脏和血管构成威胁。平时要多练习情绪转移法.当遇到生气的事情时,要及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糖尿病应提高认知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并有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很多老人因为对糖尿病的知识了解少.存在许多误解.因而得病后消极淡漠、躁怒厌倦。如果病人情绪不稳定.常常经过一段治疗后效果不佳或者病情反复.就更容易出现焦虑和忧郁.甚至悲观绝望。这类人应提高认知能力.加深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纠正误解.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 (刘伟)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