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区地产中药民族药研发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4-17
    4月1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5年中医民族医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今年新疆将大力提升基层中医民族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中医民族医疗服务群众的覆盖面和可及性,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同时,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新引擎,发挥独特优势,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医民族医药国际服务中心、服务区与服务点建设。
 
    目前,帕雪雅等18种维吾尔医诊疗项目已纳入自治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项目目录,自治区中医医院4种院内制剂和维吾尔医医院的26种院内制剂经审核也纳入了城镇基本医疗用药范围。截至2014年3月,全区75.94%的社区服务中心、54.91%的乡镇卫生院、51.3%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32.07%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民族医药服务。
 
    为进一步推进维吾尔区地产中药民族药研发,2015年,该区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新疆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创新中药民族药科研工作机制,加快推动地产中药、维吾尔药和哈萨克新药研发进程。
 
    今年,各县办综合医院将设置中医科或民族医科室,中医类床位数将按照每千常住人口0.55张配置。并积极争取将目前较成熟、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有保证的中医民族医诊疗技术和国药准字号民族药纳入自治区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目录。同时,将鼓励社会办中医民族医机构,将中医民族医类专科医院和提供传统中医民族医药服务的门诊部、诊所和坐堂医诊所定为优先领域举办。
 
    与此同时,该区今年还将启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新疆(试点)第二批普查项目,建立自治区中药民族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实施自治区中医民族医药传统知识调查工作,建立民间中医民族医药档案并形成数据库,逐步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的中医民族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体系;做好自治区医药科研机构联合新建工作,加快“丝绸之路中药药物研发中心”这一创新药物研发平台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中医民族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医民族医药国际服务中心、服务区与服务点建设,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民族医药的道路越走越宽。
 
    陕西省白河县冷水镇秧田村,有一位81岁高龄的残疾老中医,38年来,他在病床上为村民治病,以高明医术、高尚医德赢得了百里山乡村民们的口口相传,也用中医人38年的痴情坚守,诠释着“大医精诚”理念。
 
    他,就是当地无人不晓的乡村中医冯家声。
 
    身遇残疾  牢记医者使命
 
    1977年的夏天,秧田村为解决适龄儿童上学问题,由村民自发出义工建立小学,冯家声在一次义务劳动中从房顶不慎跌落,伤了神经,医生会诊后告诉他父亲,没有希望站起来了。
 
    按理说,身遇如此大难,应四处寻医问药以求康复。但此时冯家已有七个子女,生活拮据,回到家中的冯家声只能靠草药来减轻病痛、维持生命。养病期间,还有一些不知情的患者从远处上门求医,面对乡亲们的期盼眼神,冯家声依旧躺在床上号脉开药。这一看,就是整整38年。
 
    冯家声住的一间房屋一分为二,一边是他躺了38年的卧室兼诊台,另一边是父亲祖传下来的两个老药柜和一些盛满中药的瓶瓶罐罐,除了必要的生活品外,家里也没有什么太值钱的家当。
 
    38年来,冯家声下身瘫痪、双腿萎缩,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一直靠老伴和儿女伺候。就是在这样极度困难的状况下,经他看过的患者多达5万人,且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身残志不残的冯家声履行着一个中医人的神圣使命:救死扶伤,为民除疾。
 
    提高医术  为民解除病患
 
    “学医不是为了钱,治好病人是我最大的使命。”冯家声如是说。
 
    1934年10月出生的冯家声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中医。他说,父亲是个药剂师,受其熏陶,他打记事起就喜爱上了中医中药。1958年,他被县上推荐到安康地区针灸师资培训班学习,工作期间还被评选为县上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60年10月,他调入县医药公司工作,期间到安康、商洛、汉中等地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1962年,他自动请求辞职回乡,在当时人民公社的支持下,利用自己的退职金办起了卫生室,以解决当地农村群众的看病难题。摔成残疾以后,冯家声再也没有机会外出学习了,但他仍对中医知识充满渴望。
 
    他让子女去省城、县城买来了各类中医书籍、适宜技术教材,闲暇之余躺在床上仔细阅读、反复揣摩。在他的床头,整齐摆放着《实用中药方剂学》《乡村中医适用技术》等中医书籍,记者随便翻阅了一本,就看到了书上有他留下的横线、问号等各种标注。
 
    如今,卫生院虽有三儿子主诊,但遇到疑难杂症,还需要他来亲自诊断、治疗。
 
    教育子女  立志当好医生
 
    冯家声家境并不宽裕,但他面对拿不起药费的村民,从来不收钱,他看了不少病人,也没挣下多少钱,家境也没多大改善。
 
    老伴曹茂珍说,老冯摔伤前,经常下村去给村民看病,且昼夜不停。几个村子病人家属一起来请他下村,总是一家看完后再去另外一家看病。到了晚上,还得举着火把去,走的时候带一箱子药物,回来时药没了,也没收到药钱,只得自己垫钱给卫生院交账。
 
    老冯常教育学医的二儿子、三儿子要做好医生。对此,三儿子冯益军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父亲摔伤时,我才两岁多,那时父亲躺在床上休养,群众找他看病他就给看,遇到家里困难的村民来看病,他从不收钱,免费送药还总是挂念病情。”
 
    冯益军不得不自学中医药学,顺利通过乡村医师执业考试,成为该县兴隆村的一名村医。他说,父亲从小就一直鼓励我学习中医,教我背中医汤头歌诀、识药性,并常常告诉我,做医生要懂得患者的疾苦,要积德行善。
 
    2009年实行医改后,多村合并实行一村一室,冯益军见父年事已高,就从兴隆村回到秧田村父亲的卫生室帮忙,这一干就是六年。他说,我也没学别的技术,只学了这么一点有用的中医,希望把祖传的医术发扬光大,尽自已的能力为更多病人减轻痛苦。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