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针灸几乎无病不治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8-07
针灸渐被瑞士主流社会接受
 
不少朋友以为,中医在国外的活动中心一定是华人圈子。有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华人数量多,接受针灸治疗的比率自然较高。在一些影视剧中,传统中药铺也常是唐人街的一景。
 
实际上,中医在欧美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当地人,瑞士的情况更是如此。据统计,瑞士华人仅2万人左右,不超过总人口的3%。从笔者所治患者来看,可以说99%都是“老外”。这么多年,虽然也给一些华人同胞看过病,但加在一起也就十几人。
 
那么,又是哪些瑞士人在接受针灸治疗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可以反映针灸在这个国家的普及程度和主要的服务人群。为此,笔者专门对10年前(2005年)和去年(2014年)的就诊患者进行了一下清点:
 
用一组数据也许能揭示以下事实(见下表):
 
其一,在中医进入瑞士的早些年,尝试性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比例甚高,这从2005年就诊仅1次者比率较高可以看出。10年后的今天,这类尝试者大大减少,人均治疗次数增多,说明人们对针灸的了解有所增加,对治疗的信心上升了。
 
其二,较10年前,接诊患者数量下降,这在当前的瑞士是普遍现象,是诊所数量增加的结果。但是,患者人均治疗次数明显增多,2005年人均约6次,单个患者最多接受了25次治疗;2014年人均超过8次,单人治疗次数最多者33次。说明针灸在行业生存上处于相对成熟和稳定的状态。
 
其三,10年来,患者的年龄结构变化不大,故本文未列出相关数字。但性别差异及其十年来的变化颇有趣味。女性往往是各种商业消费的主要对象,看来在针灸上也显示出这一点,体现了她们对健康的特别关注。而10年内男性患者的增多,或许反映了针灸向瑞士主流社会的渗透和靠近。
 
各种原因的痛症排第一位
 
在我们国内的医院,如果中医科是小科室,针灸科则是小科中的小科。主会原因应是针灸治疗的病种狭窄,因而在医疗服务所占份额甚小。同时,较之其他中医科室,针灸治疗需要一定空间和条件,耗时又长,收费却低,这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影响了针灸的发展和患者数量,故相对于国外之热,国内仍是“冷锅冷灶”。
 
在瑞士,针灸则是中医临床当仁不让的主角,几乎成了无病不治的“神术”。尤其是西医家庭医生治不好的病症,如各种慢性疼痛、牛皮癣、骨质疏松、多发性硬化、花粉症、抑郁症,甚至于癌症、毒品成瘾、爱滋病等。
 
这里解释一下国外的家庭医生制度。所谓家庭医生,是主管本地居民医疗的地方诊所医生。每个家庭医生服务人数不定,大约在1000人左右。人们得病后,首先得找家庭医生,在他们处理不了或疗效不佳时,就可转诊他医或医院。家庭医生为私人开业,就经济收入计,不愿轻易让患者转诊,更不要说转到无利益关系,反而是竞争对手的中医手里。但在笔者诊治的患者中,目前由不相识的家庭医生转来的患者在逐渐增加,当然多数是“烫手的山芋”。
 
那么,瑞士中医临床上主要治些什么病症呢?这是不少国内同行常提出的问题。回答是:与国内针灸临床相同,各种原因的痛症排第一位,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医内、外、妇、儿科病症。例如,慢性胃肠病、疲劳综合症、神经症、抑郁症、各种皮肤病,以及妇科的痛经、闭经、月经不调、阴道炎等,儿科的消化不良、反复感冒、咳嗽不止、遗尿、夜哭等。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国内针灸临床最为常见的“面瘫和中风后遗症”却少见。面瘫,笔者治过2例,其中1例是越南人;中风后遗症,大约也就5例,而其中一个是中国香港同胞,还有一个越南华人。据了解,面瘫在白种人中确实发病率低。中风患者少,可能与他们的有效防治有关吧。
 
当然,世界上没有百病皆效的医术,针灸也不是什么病都适合的。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了43种针灸适应病症,1996年增加为64种,所列病种涉及神经、运动、呼吸、消化、泌尿等多个系统,但就具体疾病而言还是不多的。笔者和瑞士的中医同行所治病症无疑超过64这个数字。为什么会出现在治疗病种上与国内针灸临床如此大的差异?为什么老外与国人对针灸的态度和信心如此不同?这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