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卒中三穴解危急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8-2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卒中),又称为“一过性脑缺血”,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缺血区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最长不超过24小时,但可反复发作。本病可为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早期类型,发作越频繁,发生中风的危险性或几率越大。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疼、目眩、中风先兆等范畴。本病发生多由于肝阳偏亢、气血瘀阻所致。
 
辨证要点
 
1.肝阳偏亢 头疼头晕,胸胁胀满,肢体麻木,口干口苦,舌强语塞,走路肢体不遂,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左寸关大。
 
2.肝肾阴虚 腰膝酸软,口干眼涩,头晕目眩,五心烦热,阴虚盗汗,心烦易躁,头发易掉,舌红苔净,脉细数。
 
3.气血瘀阻 头疼头晕,肢体麻木,倦态乏力,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涩。
 
治疗要点
 
1.本病发生于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肝肾阴虚有关,因此治疗取穴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经为主。
 
2.取穴:第一穴:太冲穴,适于肝阳偏亢、气血瘀阻证型;第二穴:阳陵泉穴,适于肝肾阴虚证型;第三穴:太溪穴,适于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证型。
 
3.治疗方法:用毫针治疗。
 
操作方法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者用平补平泻法。
 
太冲穴:足厥阴肝经原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太冲穴,深度约1寸,得气后,实证用泻法捻转,虚证用补法捻转,虚实夹杂者用平补平泻法捻转,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转一次以增强针感,一天治疗一次,轻者7天一个疗程,重者10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阳陵泉穴:足少阳胆经穴位,在腓骨小头前下方约1寸皮肤凹陷中,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直刺阳陵泉穴,深度约1.5寸,得气后,实证用泻法捻转,虚证用补法捻转,虚实夹杂者用平补平泻法捻转,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转一次以增强针感,一天治疗一次,轻者7天一个疗程,重者10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太溪穴:足少阴肾经穴位,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连线中点处,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太溪穴,深度约1寸,得气后,实证用泻法捻转,虚证用补法捻转,虚实夹杂者用平补平泻法捻转,留针1个小时,每10分钟捻转一次以增强针感,一天治疗一次,轻者7天一个疗程,重者2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病案举例
 
案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肝阳偏亢)
 
洪某,男,57岁,农民,1997年10月20日初诊。
 
患者诉头痛头晕4小时。因家事不遂,头痛、头晕、头胀,说话不利,走路不稳,胸闷、恶心欲吐,继往有高血压病史。21nx.com来诊时,面色潮红,口干口苦,心烦急躁,血压突然升高,230/120mmHg,舌质淡红,舌苔微黄,脉细弦数,左关弦滑有力,尺弱。
 
西医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医辨证:肝肾阴虚,肝阳偏亢。
 
治则:平肝潜阳,滋补肝肾。选太冲穴针刺。
 
治疗经过:令患者为坐位,足踏地。取左右两侧太冲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太冲穴,深约1寸。得气后,用泻法捻转,1~2分钟,头痛、头晕即刻缓解。每5分钟捻转1次,共5次。血压160/100mmHg。
 
第二天复诊,头疼头晕、说话不利、走路不稳等症状未再反复,血压150/90mmHg,巩固治疗3次,诸症悉除,随访两年一直未反复。
 
按:本患者因情志不遂,头痛头晕,血压突然升高,发生高血压危象,属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小卒中。而针刺太冲穴后,头痛、头晕即刻缓解,针后说话利落、走路已稳,病情转危为安,进而可知,太冲穴具有平肝潜阳,降低血压的作用。尤其是对情绪波动,肝气冲逆,血压突然升高引起的危象,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