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煎药:瑞士中药推广功臣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11-06
中药在瑞士能推行开来,并日益昌盛,与免煎药的应用直接相关。20年来,瑞士中医药行业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其中不乏值得借鉴之处。
 
饮食文化差异催生免煎药
 
欧美人和我们国人在饮食习惯上有差异,不少食物在购买前就进行了充分加工,拿回家后不需特别处理就可下锅烹饪或直接食用。比如,超市出售的肉食很少有带骨的,甚至鱼肉都是无刺的,常常把鱼头也扔了,反映在中药上也是如此。
 
汤剂是最好的中药治疗方式,但汤药的气味吓退了不少“老外”。要教会他们如何熬药也让人头痛,笔者不只一次领教过这些“高鼻子”的脑壳有多方,对他们你一定不能说“一点点”“差不多”“大约是”,得精确说明是多少毫升、分钟、刻度。若还要说哪种药要先熬或后下,一定别提了,你解释不清,对方也掌握不了。因此,笔者在经历了几次双方都尴尬的汤药应用后,基本不考虑用汤剂治病了。
 
免煎中药是采用现代制药技术对单味中药进行全成份提取,进而浓缩、分离、干燥、制粒的新型(或称微型)“中药饮片”。这种剂型首创于日本人长仓音藏,但长仓氏针对的是整个方剂,不是单味药。这种整体提取、浓缩、制剂的方法,在上世纪50年代,被在日本求学的台湾同胞许鸿源博士接受并加以改良提高后,转而应用于单味中药制剂,于是便产生了能够满足中医配方要求的这种“微型饮片”。
 
免煎中药,国内也早已有之。据中商情报网报道,国内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总收,2006年为2.28亿元,2013年为42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51.6%。但与接近千亿的中药饮片售量相比,免煎药所占份额只是其零头。而在小小的台湾,免煎药销售量却达到惊人水平,据称年销售额已逾千亿台币(约合人民币200亿元)。瑞士目前的免煎中药几乎都来自台湾。
 
免煎中药优点多
 
传统汤剂在混合煎熬时,药物之间有合和作用,免煎药是单味药提取,缺少这一过程。除了这一不足,免煎药服用方便、口感适人外,在保证药方、效力和用量上都有着汤剂难以具备的优点。
 
其一,保证药材质量。免煎药是大批量生产的,原料需求量大,故药厂都有专门的生产基地或供货来源,进货时有统一和严格的检测制度,因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把好原料药材的质量关。
 
其二,药性相对稳定。免煎药是一种成品制剂,包装规范,份量又轻,非常便于保存,加之有使用期限,故药性在规定用期是稳定可靠的。
 
其三,剂量小而准确。中药汤剂在各种剂型中用量最大,相比之下,散剂从古至今用量都很少,这是一个喝鸡汤与吃鸡肉的比较问题。与这两者相比,免煎药似乎是汤肉共存,用量小而准确与散剂相似,能保证处方量就是服入量,这非常有利于医师处方用量的经验吸取。
 
其四,标准化程度高。较之饮片中药,免煎药是一个工业化制品,从任何方面讲,标准化程度都高得多,从药物提取、加工过程,到计量包装、服用要求等都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则。标准化是生产过程规范和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保证。这与汤剂将最终加工过程交给患者个人来完成相比,在保证药剂质量上有天壤之别。
 
其五,能提高药用成分含量。中药包含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就是植物药也有茎、叶、花、实的不同,中药汤剂是采用不同煎熬时间来解决这一问题的。然而,由于药材种类差异太大和煎熬方法比较复杂,药液质量较难保证。而免煎药可通过变换提取方法来处理不同种类药物,提高药物有效成份的含量。
 
其六,能减轻中药资源危机。中药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国内13亿人再加上日益扩展的海外市场,给中药资源带来的压力巨大。20多年前出版的《中国植物红皮书》就收载了濒危中草药168种,占全部濒危植物(398种)的42%。不少常用中药,如杜仲、厚朴、胡黄连、肉苁蓉等,都处于资源枯竭状态。免煎药在药物用量和药品加工、行销、管理等环节都能大大减少药材消耗,增加资源利用效率。
 
其实,即使在国内,传统汤药也与现代生活方式和节奏存在冲突。尽管汤剂最能反应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特点,有最好的疗效,但操作复杂、味道苦涩、服量还大,小孩和年青人多不愿接受。因此,仅就市场需求而言,中药治疗应该进行某些改革。笔者并不是否定汤剂的治疗作用和应用价值,而是认为应在保持汤剂基本特点的前提下,为其寻找另一条生路。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