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国家生根发芽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5-20
为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落实《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要求,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开展了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如今,随着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推进,中医药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方法和治疗理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为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继续深入开展带来了机遇。
 
吉尔吉斯斯坦首批8名留学生(2名男生、6名女生)日前抵达甘肃兰州,开始为期5年的中医药大学本科学习。甘肃中医药大学为此专门举行了交流会,8名留学生就为何要来甘肃留学、为何要学习中医等内容,与中国师生进行了交流。



首批吉尔吉斯斯坦学员在甘肃中医药大学推拿实验室人体经络穴位模型前,听严兴科老师(左二)讲授人体经络和穴位知识。
 
来甘肃学中医 取个“中药名字”
 
“同学们好!欢迎同学们来到美丽的甘肃,学习中国中医。”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附属医院院长李应东的话还没说完,8名留学生异口同声地用中文回应:“老师好!”“请问同学们叫什么名字?”“我中文名字叫灵芝(阿伊塔娜)”“我叫白芷”“我叫白薇”“我叫黄柏”......
 
本次来甘肃的8名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都是“90后”,他们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中有4人分别用中药名称给自己取了好听的中文名字。
 
是什么让他们从遥远的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来到甘肃学习中医?21岁的女学生灵芝告诉大家,自己小时候手腕处患有微循环障碍,天气冷的时候,手脚冰凉,四处求医未见好转,直到几个月前通过针灸的方式治疗,现在感觉已经好了。中医真的很神奇,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学中医的理想。
 
中医对他们最大的吸引点是什么?来自比什凯克的20岁男生自由说,他的脊柱受过外伤,病痛也是通过几个疗程的中医按摩、针灸才得以缓解好转。如今有过外伤的脊椎变得轻松了很多。自己从小的梦想是当医生。现在正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虽然汉语学起来很难,但自己有信心,也很开心。
 
20岁的莉娜刚刚高中毕业,她曾经在家乡见过中医治疗的整个过程。她说自己对中医非常感兴趣,但家乡的医学不是很发达,大学也没有专门的中医专业。当被问到选择学习中医的理由时,莉娜说,西医治疗与药物需要借助更多的化学物质,而中医治疗是个自然的过程,对人体伤害也小。
 
留学生们说,由于他们的国家与中国接壤,且同属丝绸之路沿线国的历史原因,中医药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广为人知,一些民间人士还能这门技术为患者治病。对他们来说,学习中医是一件既时髦又很酷的事情,大家都兴趣浓厚,所以有的学生就选择用中药名作为自己在中国的名字。
 
交流会后,8名留学生一起参观了甘肃中医药大学敦煌医学馆。在推拿实验室里一处人体经络穴位模型前,甘肃中医药大学的严兴科老师向他们讲授了人体经络和穴位等中医知识,并实操针灸中医适宜技术。现场8名留学生踊跃报名愿意体验,爱丽平时有些头痛,老师给她针刺了合谷穴,并讲解了合谷穴的相关知识。爱丽说,针刺有点酸胀,有点紧张,但感觉很神奇,中医技术让她大开眼界。
 
灵芝伸出手腕,让讲师在自己身上演示针灸技法。她说:“我手腕的血管有一些疼痛,就是因为尝试针灸治疗后感到效果好,才特别相信中医。记得当时治疗时我不敢睁开眼睛,直到今天才敢睁着眼睛完成‘体验’,再次让我感受到中医的神奇。”
 
希望留学生成为交流使者
 
留学生班主任景晶老师告诉记者,中医专业学历教育总学制5年,采用中吉双方联合出资的方式资助学员完成学业。第一年学习汉语,后4年是针灸、推拿、现代医学等医学课程加汉语。目前学员们在西北师范大学学习中文。虽然来甘肃时间不长,但他们都很努力,简单的日常交流已经没有问题。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中医中心项目是2013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吉尔吉斯斯坦卫生部签署的《中医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甘肃省具体负责实施。甘肃医学院校与吉方医学院校在中西医临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领域已开展了广泛合作。2014年7月,在吉岐黄中医学院正式挂牌成立。2014年10月底,甘肃省选派两名针灸推拿学专业教授赴吉尔吉斯斯坦举办首届中医针灸培训班,开展了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理论、针灸适宜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当地49名医生接受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中医中心项目”在2015年8月正式投入运转。8位学员来甘肃参加“甘肃-吉尔吉斯斯坦首批中医专业学历班”,系此前签订的中吉《中医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项目之一。
 
甘肃中医药大学校长李金田说:“承接此次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项目,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向学校拨付了项目专项经费。今年6月开始,学校还将继续向吉尔吉斯斯坦招收40名中医专业学生。”
 
李金田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中医药大学发挥了教学和师资的优势作用。截至目前,我校已配合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在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建立了多个岐黄中医学院、诊疗中心,同时免费为这些国家培养中医药留学生。
 
“我多次出访发现,外国人对于中国的针灸非常痴迷,很多临床大夫乐意听中医药讲座。另外,国外医院诊疗中心还常常有很多病人接受中国中医的针灸治疗和按摩治疗,并称赞效果非常明显。”李金田坦言,培养中医留学生,就是想通过培训交流,让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全世界人民都能享受到中医药的成果。
 
李应东说,首批招收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到甘肃学中医,是将中医药推向丝绸之路沿线国的开端。语言不通对开展学习有一定阻碍,因此在该项目的课程设计和学员毕业后取得相关职业资质,都需要两国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以确保学员5年毕业后成为合格的中医师。
 
21岁的灵芝(阿伊塔娜)说:“小时候,书本上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知识,让我记住了骆驼和贸易。自己希望能在中国的学习有所收获,回国后当一名中医大夫。也盼望世界人民都能从中医药中获益,新丝绸之路,正给了大家这样的机会。”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杨陇军表示,甘肃是8000年华夏文明发祥地,拥有3000里丝绸之路,也是黄帝医官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中医药资源丰富,优势明显。随着中国向西开放,中医药文化宝库取得公认的效果,它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友好交往中的鲜活能量。中医药治疗花钱少、效果好、副作用小,希望留学生们通过学习中医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让中医药治疗惠及世界更多民众。
 
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
 
2013年至今,甘肃借助国际合作,努力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已在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马达加斯加、俄罗斯、法国、摩尔多瓦、新西兰等国家先后设立了8所“岐黄中医学院”和3家中医中心,不断派出中医名家前往教学义诊,为当地培养了200多名中医人才。
 
古代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曾沿着丝绸之路,经甘肃、新疆等地传往西亚、欧洲。如今,借助“一带一路”建设,中医药交流在丝路沿线变得日趋频繁,中医药也逐渐在沿线国家生根发芽。
 
从2013年至今,甘肃分别与乌克兰、匈牙利、吉尔吉斯斯坦等20多个国家开展了中医药交流及贸易、中药产品器械及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与甘肃开展中医药合作或已有意向性协议的国家多集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
 
“中医药价格低廉,适合当地民众的需求。沿线国家和中国毗邻,双方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较为接近,中医药容易被接受。”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维忠说,在调理、治疗各种颈椎和腰椎疼痛及呼吸道反复感染等方面,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
 
刘维忠表示,岐黄中医学院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同时做中医药教育和培训工作,并开展中医药讲座和义诊活动,推动了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及中医药产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方剑平 李锋 王耀)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