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吏目是个什么官?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7-05
本年是李时珍诞辰500周年,各地正在进行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不为人知的是,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也是一位医师,曾在明朝太医院任“吏目”一职,《本草纲目》十二卷“人参”条下对此有清晰记载:“考月池翁,讳言闻,字子郁,衔大医吏目”。中华老字号同仁堂的创始人乐显扬也曾任清朝太医院的吏目。那么,这个“吏目”到底是个多大的官职呢?吏目一职始设于元代,但并非太医院专用,只有在太医院才指代医官。到了清朝,吏目才渐渐成了太医院的专有职务。
 
现代社会,医师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受人尊重。但在古代,上至太医,下至走方医,总体上其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明清时期的太医院设置分为五级,最高为院使(五品),其次是院判(六品),再次是御医(八品),接下来才是吏目,最终是医士(不入流)。吏意图等级多为从九品,归于官职的末流。
 
从理论上讲,太医院的御医、吏目、院士、医士都称为太医,都可以入宫给皇帝治病,但真实给皇帝治病的机会是很少的。吏目升职十分困难,只有经过理论及实践考试且上一级呈现空缺时才干升到更高一级。在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吏目等第曾有过一次提升,“许服六品冠带”,但在待遇上并没有进步,因为“原品给俸每年白银六十两”。这归于精力奖赏的领域。到了清末宣统年间,吏意图等第才略有进步,官职及待遇进步到了八品。但宣统年间不过三四年就到了民国,所谓的“太医院”寿终正寝,吏目一职天然也就消失了。 (山东 韦钦国)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