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功效表述四字格构词特点及其内涵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2-07-19
中药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对人体的治疗和保健作用进行系统概括和总结,是药物对于人体防治作用在中医学范畴内的特殊表述形式。本文就中药功效表述中的四字格构词特点及医文内涵探析如下。
 
中药功效表述用词的历史源流及文化影响
 
历史源流
 
中医药对于中药功效的认识,源于医疗实践并指导临床用药,是临床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联系中药主治及性味归经等功能特点的重要枢纽。这种认知,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最开始是以直接观察为手段,对药物防治疾病及改善机体某种状况进行简单记载,慢慢发展到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应用归纳总结、分析推理等手段,对中药功效进行高度概括。由于古代本草著作在论述药物时,往往功效与主治不分,而且以主治为主体,将功效混列其中,无功效专项可言。现代中药学解决了此类问题,区分主治与功效,分列功效专项,并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中药功效的具体内容,这是现代临床中药学进步的显著标志,也是其区别于传统本草的重要特征。
 
纵观文献,汉代以前本草无功效一词,其对药物描述常与主治混淆,这时药物功效描述尚未出现固定形式。中药“功效”一词首见于《汉书》,自唐代开始,中药“功效”在医药文献中偶尔用于对方药的治疗作用的描述,如唐代《新修本草》:“白菀即女菀……无紫菀时亦用之,功效相似也。”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尽一剂即得力,百日以上可见功效。”中医药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受限于历史条件与认识水平,运用恰当的字词表达药物功效并非易事,故历代本草对功效的表述行文自由、缺乏规范统一。
 
文化影响
 
在中药功效中文表述形式中,四字格术语的出现频率占明显优势,这种中药功效表述用词的形式及特点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并且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文是基础医是楼,自古医儒不分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渗透到中医药学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医药的发展;而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丰富和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因此,中药功效表述规范化的形成,与我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关系密切。
 
追溯到夏代,当时是没有文字的,只有语言和单个的文字符号,所以主要为单音节词,这限制了语言的表现能力和新词的产生。随后出现的西周时期的文学作品《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古代文字的传播途径单一,在纸张大规模应用之前,竹简和口口相传是最经济、快捷的传播方式,而四字格能简明扼要地表达完整的意思,基本上所有的动宾式、主谓式、联合式词组都是四个字,故《诗经》多为四字格形式,自带音韵,朗朗上口。《诗经》开四字诗歌之先河,对后世诗歌在句式、节奏及词汇等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现在许多四字格成语就出自《诗经》,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必然影响到中药功效的汉语言文字表达形式。
 
中药功效表述中的四字格构词特点及演变规律
 
构词特点与文理基础
 
四字格简单来说,是由四个音节组成的词或短语,相比较其他数量的字句,三字太短,但表现欢快轻松,多用于幼儿教学,如三字经。五字就近于蛮文。六七八字多属地摊文学(地方方言、日常交流用语等)。而四字微言大义,是宫廷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基础,既可包含必要的“(主)谓宾定状补”,又可以抒发各种情感,是最具有汉语言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言文化中“以偶为佳”与“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语言结构变化的需要;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语言平仄交替,易于朗读,故四字在对偶韵律上独具优势,在语义上足以包罗万象,在体积上又不显臃肿繁芜,为文人医者所推崇。
 
演变规律
 
最初以四字格表述中药功效的记载,始见于我国第一部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例如五味子“益男子精”。随后唐宋也出现少数四字格中药功效表述形式,例如《证类本草》中甘草“温中下气,解百药毒”。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的出现,代表着中国文学发展的一次重要变革,同时促进了医学术语的中文表述形式上的进一步完善。现代中药功效的表述术语多以四字为文,主要是受《诗经》及魏晋南北朝骈文的影响。尤其是明清以来,本草著作多以歌括方式进行普及,四字格成为中药功效的中文表述的主要表达方式,如《本草歌括》《本草蒙筌》《本草诗笺》《本草韵语》《本经便读》及《药性赋》等均以四字格形式进行编撰。
 
骈文讲究形式工整、对偶成文、押韵合辙、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记,故用之于本草撰述,对本草知识的教育传播有巨大的作用,也促进了药物功效的总结。但因为过分追求四字格成文方式,不免为押韵成律而增减换字,故就此考查功效术语,其弊常在于以文妨义。且近现代受西风东渐的影响,本草著作也出现了一些用语浅白,叙事冗繁的现象,以及一些“不中不西”的术语,但大体皆为四字格形式,比如“强胃消化”“引赤发泡”等。针对中医学术词语不规范情况,中医界自1959年即开始了《简明中医辞典》的编写,为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修订出版的《中医大辞典》合编本,标志着中医药名词术语整理规范工作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名词审定分委会进一步负责中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并沿用前人汇通改良之经验,四字格术语成为中药功效中文表述的重要方式。
 
中药功效四字格表述方式的基本原则及医理钩玄
 
构词基本原则与种类
 
中药功效的中文表述,常涉及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中医基本理论,其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条:①动词加病邪,如风、寒、暑、湿、燥、火等;②动词加脏腑,如心、肺、脾、肾、肝、胃、小肠、胆、大肠等;③动词加生理功能或分泌排泄物,如阴、阳、气、血、津、液、精、尿、便等;④动词加病理产物或反应,如痰浊、瘀血、疼痛、结石等。
 
基于中药功效表述构词的基本原则,其用词方式则简短凝练,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功效术语表述模式,多涵盖理法方药,表现为病机、治法、用药的一致性。其中中药功效构词的种类与方式有:①针对病因类,如疏风、清热、泻火、解暑、燥湿、散寒、滋阴、润燥、化痰、利水、消积、理气、祛瘀、逐饮、杀虫等。②针对病位类,如润肺、疏肝、清心、健脾、滋肾、和胃、利胆等。③针对病势类,如潜阳、降逆、固肠、升阳等。④针对病机、病证类,如发表、攻下、解郁、开痹、固脱、开窍、止痉、回阳、举陷等。⑤针对病、症类,如截疟、透疹、疗癣、敛汗、止痢、止痛、止血、止咳、平喘、止呕、止呃、止泻、止痒、通淋、消肿、退黄等。
 
表述基本形式与核心医理
 
在中药功效表述构词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将作用对象限定为人体,根据药物性能,将中药功效构词的种类两两组合,就表达了中药功效四字格结构的核心医理内涵,进一步可根据药物之间的功效配合,发展成方剂功效的四字格结构表述方式。构词种类的特点决定了中药功效中文表述的构词特点,其表述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动宾结构,分为动宾短语与动宾词组。动宾短语是动词和名词宾语组成的一个词组,如和解少阳、泌别清浊、通调水道、调和脾胃、交通心肾等。
 
动宾词组由“动词+名词+动词+名词”组成,是四字格结构中最常见的动宾结构,前后关系分类及核心医理如下:①因果关系,一般前两字为因,后两字为果,如行气止痛、利水消肿、化痰止咳、升阳举陷、回阳救逆等,其中行气、利水、化痰、升阳、回阳为药性功能,止痛、消肿、止咳、举陷、救逆为治疗效果。②递进关系,如破血行气、破血通经、清热燥湿、清热化痰、清热解毒,其功效相近,但是程度不同,后者是对前者的限定或补充。③并列关系,词语之间在生理或病理上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互相独立,或是同时并举,或是同层级并存,如乳香可消肿生肌,其消肿与生肌之间无因果关联,而是对药物作用于机体的同一个属性的不同表现方式。④互文关系,两个动宾结构词语连用,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与补充,如“涩精止遗”实为“涩止遗精“的互文表达,“消食化积”实为“消化食积”的互文表达,“清热泻火”实为“清泻火热”的互文表达,“平肝潜阳”实为“平潜肝阳”的互文表达等。
 
中药功效四字格中文表述中最常见的动宾结构,主要表现为因果关系,即证-症关系,其他多为补充。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药物更多的功效被发现挖掘,中药材的应用从单纯的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到植物学、药理学研究下的化学成分分析,进一步扩充了中药功效的内涵。四字格功效中文表述方式,大多对应病因病机,且重点突出,方便记忆,而其完整的、相互鉴别的以及更深层次内涵的功效,仍需大量文字描绘表述。
 
术语表达规范化研究的意义
 
中医药学发展至今已经历数千年之久,朴素古奥的散文、词气畅达的韵文,曾盛极一时的骈文,直至近代的白话文,成了影响中药功效术语表达形式的深刻文化背景。现代中药学推崇的四字格结构,也和现代文学语言一样,是经过几千年演化和发展所凝聚而成的,言简意赅的同时符合时代潮流。四字格结构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功效表述结构,灵活且全面地体现了中药对人体的作用形式,也反映出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然而,中药功效的术语纷繁复杂,在代代相传及整理归纳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缺漏。比如对于同一味药的功效,不同文献的表述存在一定差异,其原因在于不同作者对同一药物的认识存在差异。目前中药功效术语的规范化存在不足,如“祛风湿”和“祛风除湿”,“补肝肾”和“补益肝肾”;也存在不同中药具有同一功效而表述不同者,这与学界的约定俗成或为了体现其中的差异性相关。所以,对中药功效的认识仅停留在单一的、概括性的术语是远远不够的,认识术语能满足学科的入门教学及简单的学术交流,难以在临床中运用自如。对于中药功效的理解,应从传统中药药性理论开始,从中医药理论的渊源出发,博览古今相关文献,才能参透中药基本理论蕴含的真知灼见,深入发掘中医药学的丰富内涵。(贺松其 杜庆锋  南方医科大学)
Tag标签: 中药(28)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