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话是什么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11-01
医话的读与写

医话作为有中医特色的散文, 其种类丰富, 体载 自由, 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的同时, 又对中医药文 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医话是什么

医话是医学杂文, 它是医家用临证笔录或口授 等形式记录的研究心得、 临证体会、 传闻经验等, 是 一种涉及内容比较广泛的文体, 包括说理、 论病、 议 法、 阐方等 [1] 。 医话因其形式活泼, 特点鲜明, 内容广 泛而深受医者的喜爱, 医话每每都是有感而发, 在叙 述中又平添议论, 能够开拓思路, 启迪智慧。 医家之 医话, 就像儒家之笔记, 最能益入神明, 搜罗丰富, 谈理玄妙 [1] 。 医话有何用 医话可以说是医生的临床笔记, 记录个人临床治 病的研究心得, 或者是读书的体会, 亦或是对医学问 题的考证探究。 医话在中医文献中属于医学小品文, 前贤称其通过 “话其闻见、 心得、 阅历” , 起到 “辅助 医学、 启渝性灵” 的作用 [2-3] 。 虽然它在中医文献中所占 比例不大, 但是在中医传承过程中, 往往能够给后世的 医者带来 “循先哲遗范, 垂百世之法” 的积极启示。

了解医话模式

常见的医话模式有4类, 心得类、 考证类、 争鸣 类与札记类。

心得类医话是医家在临床或文献研究中, 对疾 病、 理法方药等有了较深的认识与体会, 得到的灵感 体悟而成的医话。 例如《王庆其教授医话3则》 [4] , 这 篇医话便从王庆其教授临床诊治心得出发, 总结了 其治疗脾胃病的心得与治验体会。 考证类医话, 是医家针对某一问题展开研究, 发现有些问题道理与事实不符, 主要以阐述自身的 观点为目的的医话。 例如《 “四支者, 诸阳之本也” 新 识》 [5] , 这篇医话对《黄帝内经》 “四支者, 诸阳之本 也” 这句话中 “本” 的含义提出质疑, 通过考证得出 新的观点。

争鸣类医话是指对还未成定论、 存在争议的问 题发表个人见解为主要目的的医话。 例如关于 “五脏 皆令人咳” 这一观点, 就有许多医话对此进行讨论, 发表看法。

札记类医话则是临证时所做的随感笔记, 经过 再次整理与加工而成的医话。 例如《诊余随笔》这部 医话著作, 即从我们身边的许多常见事物和现象入 手, 漫谈医理、 药理、 疾病、 健康等科普知识。

阅读医家医话

1. 古代名家医话 宋代张杲所撰 《医说》 十卷为 现存最早的医话著作。 此书内容丰富, 广泛收集南宋 以前我国文史著作中有关医药的内容, 同时载有较 多医家传略, 以及个人亲身经历与耳闻的医家医话。 除了专门的医话著作外, 医话也散见于许多文人学士 的笔记随笔中, 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 如唐代段成式 的 《酉阳杂俎》 。 到了宋代, 也有许多文人的随笔, 如 沈括的《梦溪笔谈》 , 内容同样翔实可信, 具有参考 研究价值。 在元明之际具有较大影响的医话著作包 括俞弁的《续医说》 、 黄承昊的《折肱漫录》以及冯 时可的《上池杂说》 。 到了清代, 则出现了魏之琇的 《柳洲医话》 、 王孟英的 《潜斋医话》 与 《归砚录》 、 陆定圃的 《冷庐医话》等。

2. 近现代名家医话 民国初期有陆锦燧的《景 景医话》 、 陆士谔的《士谔医话》 、 罗止园的《止园医 话》等。 现代名家医话更是数不胜数, 有专门编纂成 集的《现代中医名家医话医论选》等, 汇集了各地著 名医家的医话医案, 也有针对单独某位医家事迹的 著作, 比如 《岳美中医话集》 《邓铁涛医话集》等。 这 些丰富的医话作品, 无论是临证的经验, 还是行医时 的轶文轶事, 都能成为研习医术者学习道路上的宝 贵财富。

探究医话内涵

1. 医话的医学意义——传承中医药学术 医话 是医家临证经验、 研究心得、 传闻经验以及医事轶文 的记载, 反映了各个医家学术思想以及诊治特色。 医 案在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方面有较完整的表达, 相 比较而言, 医话在学术的传承中比较抽象化, 更侧重 于对学术研究的态度与精神方面的传达。

1.1 坚持实践出真知 王清任在阅读古代医书的 过程中, 就发现古人对于脏腑的记述有许多错误。 某年, 适逢流行小儿疹疾, 王清任每日清晨赴坟场仔 细观察群儿尸体, 方才弄明白人体脏腑的实际构成。 通过42年不懈的努力, 王清任绘制了25幅人体的脏腑 全图, 并著成《医林改错》 二卷流传于世。 王清任在 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能够采用观察尸体的方式来获得 正确的认识, 说明他已经领悟到实践是找出真理的 唯一办法, 他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思想开启了中医学的 一个新时代。 从王清任著成 《医林改错》这一医话故 事中我们可以看到, 对于医学真理的追求要孜孜不 倦, 对前人的谬误更要大胆指出, 努力实践是获得成 功的唯一捷径。

1.2 兼收并蓄共发展 乾隆年间, 瘟疫流行。 医 局里来了一名更夫, 全身浮肿, 皮肤肿成了黄白色。 薛雪给这更夫诊脉后对他说: “你的病很重, 没法治 了” 。 叶天士在一旁看到了更夫, 便说: “看你这病 是由于烧蚊香中毒引起的, 我给你开药吧” 。 于是叶 天士给更夫开了两剂药, 告诉他吃了这两剂药病就 会好的。 薛雪在一边看到了这一切, 认为叶天士是有 意使他难堪, 心中又恼又恨, 回家后就把自己的书房 改名为 “扫叶庄” 。 叶天士听说后也非常生气, 就把 自己的书房改为 “踏雪斋” , 至此两人不再往来。 我 们看到这则医话就可以有所反思, 人非圣贤, 孰能无 过, 纵使是医术已然精湛的医生也会有犯错的时候, 当问题发生时, 要大方承认, 虚心学习, 认真反思, 才 是应有的态度, 做到虚怀若谷, 兼收并蓄才是良好发 展的前提。

1.3 学术创新是核心 同样, 从许多关于医家临 证经验与研究心得中可以总结出学术创新是核心, 例如元代朱丹溪针对当时医学界忽视《黄帝内经》 理论, 方书泛滥的状况, 深入研究《太平惠民和剂 局方》 , 主张通过《黄帝内经》、 张仲景著作, 学习 辨证施治的原理和方法。 他也在学习刘完素、 张从 正、 李东垣三大名家基础之上, 创造性地提出阳有余 阴不足之相火论, 成为滋阴学派的代表。 朱丹溪的 学术思想改变了整个医学界的风气, 对明清时期的 温病学派都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 学习朱丹溪的批 判性思维和学术创新精神, 对于活跃学术气氛, 解 决临床实际难题, 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 作用。

2. 医话的教化意义——传播中医药文化 学习 先贤名士的医话, 不仅可以学到其行医诊疗时处方用 药的思路, 更重要的是能体会先贤们在成长为一代 名士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从他们的成长轨迹中吸取 经验教训, 受教于他们的大医精诚。

2.1 普济苍生为己任 叶天士的母亲得了伤寒, 他却治不好母亲的疾病。 这事传到薛雪那里, 薛雪 说: “这种病要是放在别的病人身上, 叶天士早就用 白虎汤了 , 而在自己的母亲身上就没办法了” 。 薛雪 的一个弟子插话说: “白虎汤性重, 他是怕老人受不 了” 。 薛雪说: “她这病有里热, 正是白虎汤症, 药性 虽重, 非用不可” 。 这些话传到叶天士耳边以后, 很 佩服薛雪的见解。 他确实想到了白虎汤, 也确实是担 心母亲年高承受不了 。 听说了薛雪的话后, 就给母亲 用了白虎汤, 果然病很快好了。 因此, 在面对病患的 时候, 无论远近亲疏, 都应该保持一样的心态, 一视 同仁, 不会因为病患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而怠慢, 也 不会因为自己的亲友患病而影响诊断, 如果能做到这 样, 才是真正拥有了普济天下苍生的医者仁心。

2.2 仁心仁术是根本 三国时期, 有一位叫董奉 的医者, 他为山民诊病疗疾, 但从不索取酬金, 治好 1个重病人, 就让病人在山上栽5棵杏树; 治好1个轻 患者, 只须栽1棵。 于是, 后世经常以杏林春暖来形容 医生的仁心仁术, 歌颂医生的医德高尚, 以 “杏林” 来代指中医也是出自于此。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董奉 家的周边, 环绕着十万余株杏树, 若是到了杏花开的 季节, 满山遍野的杏花, 纷繁美丽, 如此怡人的景色 正是当时医患关系和谐的写照。 放眼当下 , 面对社会 上令人心寒的医患关系, 我们要摆正心态, 以积极的 态度来面对,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 就会有自己的坚 守, 选择奉献也是必须遵守的誓言。

2.3 厚积薄发成大家 张景岳编撰的《类经》 是继隋代杨上善《太素》 之后, 对《黄帝内经》进行 全面分类研究的又一重要著作。 张景岳在自序中提 到: “独以应策多门, 操觚只手, 一言一字, 偷隙毫 端, 凡历岁者三旬, 易稿者数四, 方就其业” 。 可见, 只有经过这30年孜孜不倦的潜心研究, 才会有这部 影响深远的《类经》问世。 中医的学习方式与当下 浮躁的时代风气格格不入, 它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 深厚地积累。 现代人要求快节奏、 简洁明快、 平等、 竞争的意识, 与强调中和、 对称、 和谐、 严谨的中医 整体结构比较, 影响了对中医本质的理性判断能力的 形成 [6] 。 纵观历史上的中医大家, 无不是潜心治学, 厚积薄发。

医话写作要点

医话写作的特点在于必须是有感而发, 要有自身 的体会与感悟。 命题要简洁, 不可过大, 要选其精要 叙述, 篇幅一般不要过长。 同时, 文字表达要活泼, 语气要亲切。

1. 形式多样, 体裁自由 医话是有关医学临证 的随笔记录, 可以是摘抄转引, 可以是论说评议, 行 文方式不拘一格。 医话可以附有标题, 也可以没有标 题, 体例行文没有固定模式。

2. 内容丰富, 无所不话 医话的内容丰富多样, 没有特定的限制, 涉及中医学的各个方面。 有的医话 谈古说今、 评书论人; 有的医话则是关于读书心得与 考证纠错, 或是轶闻珍言与医事杂记; 更多的医话是 围绕临证所获、 用药心得以及验方总结而展开。

3. 有理有据, 别出心裁 医话虽然体裁不限, 看似 自由无拘束, 实则每一言一语都有真凭实据。 无论是古 书所载, 还是亲身经历体会, 一字一句皆有出处。

4. 医话文章, 开卷有益 历代也有许多文人对 医话文章有所涉猎。 这些大家的文学素养颇高, 故而 留下的医话著作, 往往文采斐然, 字字珠玑, 所著医 话往往颇具趣味性与可读性。

医话是中医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不 仅能够传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 将诊治特色发扬传 播, 同时也对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通过医 事轶文以及谈古说今的形式, 将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保 存下来。 因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 要注重对医话的研 究, 在继承先人医术思想的同时, 也要深刻体会其中 包含的文化内涵, 争取做到循先哲遗范, 垂法百世。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徐楚韵 张光霁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