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刺法论》刺法思路探析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5-15
《素问·刺法论》是《素问遗篇》之一, 笔者认 为该篇是《黄帝内经》中为数不多把五运六气理论 与针灸治法相结合的篇章, 至于其是否如通常所说 的 “显系后人伪托之作” , 还不能定论 [1] 。 但 《素问遗 篇》 中提出的五运六气针灸预防治疗方法, 是对七篇 大论的重要补充。 研究疫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更 要重视 《素问·刺法论》中的有关论述 [2] 。 《素问·刺 法论》集中谈论了5个方面的内容, 包括六气升降不 前致郁发病的刺法、 六气未得迁正与不退位而发病 的刺法、 司天在泉刚柔失守病发疫病的治法、 预防 与治疗五疫的方法以及外邪侵袭脏腑十二官发病的 刺法。 对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余将《素 问· 刺法论》 浅读数遍, 加以研究, 略有所获。 为挖掘 《素问·刺法论》针灸诊治的学术之精华, 使之推陈 出新, 学生不揣浅陋, 兹略加钩辑, 简述如次。

六气升降不前致郁发病的刺法
《素问·刺法论》在篇首就提出 “折郁扶运, 补 弱全真, 泻盛蠲余” 十二字治疗运气郁气的原则, 意 思是泻除郁结之气, 补助其虚, 并提出用五腧穴进行 治疗的具体方法。

1. 五行升法 《素问·刺法论》 言: “木欲升而 天柱窒抑之……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发郁, 亦 须待时, 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荧。 土欲升而天冲窒抑 之……当刺足太阴之俞。 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当 刺手太阴之经。 水欲升天芮窒抑之……当刺足少阴 之合” 。 这里 “升” 皆是指客气流转图中地右间上升 为天左间。 如阳明司天年, 则少阴在泉, 厥阴风木应 该从地之右间上升为天之左间, 而在司天位置上的 阳明, 乙年金运不退位, 而阻抑厥阴风木的上升, 木 气被郁, 郁久而发则为害, 所以要针刺足厥阴肝经井 穴以泻木郁。 为何针刺井穴以泻郁呢? 笔者认为, 人 体十二经脉各有井、 荥、 输、 经、 合5个腧穴, 按顺序 阴经合于木、 火、 土、 金、 水五行, 阳经合于金、 水、 木、 火、 土五行, 五腧穴的五行可以配合客运客气之 五行, 哪一行被郁, 就在五腧穴中的那一行治之。 如 足厥阴肝经是阴经, 属于木的同气穴在井穴, 故针刺 井穴大敦穴可以泄木郁之气。 以此类推, 见表1。

表1 六气升降不前致郁刺法之五行升法

欲升之气 阻抑之气 针刺经脉 五腧穴
厥阴风木 阳明燥金 足厥阴肝经 井穴大敦
少阴君火 太阳寒水 手厥阴心包经 荥穴劳宫
太阴湿土 厥阴风木 足太阴脾经 俞穴太白
阳明燥金 少阴君火 手太阴肺经 经穴经渠
太阳寒水 太阴湿土 足少阴肾经 合穴阴谷

2. 木升土降法 阴经的井穴为木, 阳经合穴为 土。 风木主阳气之升, 湿土主阴气之将。 刺阴经井穴 木、 阳经合穴土, 就是调理阴阳升降之法, 故称之为 木升土降法。 《素问·刺法论》 言: “木欲降而地晶窒 抑之……当刺手太阴之所出, 刺手阳明之所入。 火欲 降……当刺足少阴之所出, 刺足太阳之所入。 土欲降 而地苍窒抑之……当刺足厥阴之所出, 刺足少阳之 所入, 金欲降而地彤窒抑……当刺心包络所出, 制手 少阳所入也。 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当刺足太阴 之所出, 刺足阳明之所入” 。 这里 “降” 皆是指客气流 转图中天右间下降到地左间。 不降是因有气抑之, 要使其降, 必 “折其所胜” , 即泻其抑气。 如何 “折 其所胜” ? 对下降中的 “郁气” , 采取泄 “胜气” 以缓 解 “郁气” 。 《难经》 言: “井者, 东方春也, 万物之始 生, 故言所出为井也; 所入为合, 合者, 北方冬也, 阳 气所藏, 故言所入为合也” 。 阴经井穴为木, 阳经合 穴为土, 风木主阳气之升, 湿土主阴气之降。 刺抑气 所属阴经的 “所出” 井穴和阳经的 “所入 ” 合穴达到折 其抑气的目的。 如庚子、 庚午年, 主运为金运, 司天 为少阴君火, 在泉为阳明燥金, 厥阴风木在天右间而 欲降, 受到太过金运以及在泉燥金的克制而不得下 降, 就在肺金系统泄胜气, 刺手太阴肺经五腧穴的 井穴少商以及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曲池。 以此类推, 见表2。

表2 六气升降不前致郁刺法之木升土降法

欲降之气 阻抑之气 针刺经脉 五腧穴
厥阴风木 阳明燥金 手太阴、 手阳明 井穴太渊、 合穴曲池
少阴君火 太阳寒水 足少阴、 足太阳 井穴涌泉、 合穴委中
太阴湿土 厥阴风木 足厥阴、 足少阳 井穴大敦、 合阳陵泉
阳明燥金 少阴君火 手厥阴、 手少阳 井穴中冲、 合穴天井
太阳寒水 太阴湿土 足太阴、 足阳明 井穴隐白、 合足三里

3. 火升水降法 《素问·刺法论》阐述了六气司 天在泉迁正、 退位的针刺治疗方法。 阴经之荥穴为 火, 阴经的合穴为水。 火性炎上, 主升, 水性润下 , 主 降。 不迁正是不升, 故刺阴经荥穴助其升。 气胜不退 位是由于气不降, 故刺阴经合穴水穴助其降, 故称 之为火升水降刺法。 不迁正是司天气胜, 不退位也是 司天气胜, 但侧重点不同, 故不迁正是泻郁气, 不退 位是衰胜气。

3.1 不 “迁正” 的针刺法 《素问·刺法论》 曰: “太阳复布, 即厥阴不迁正……当泻足厥阴之所流。 厥阴复布, 少阴不迁正……当刺心包络脉之所流。 少 阴复布, 太阴不迁正……当刺足太阴之所流。 太阴复 布, 少阳不迁正……当刺手少阳之所流。 少阳复布, 则阳明不迁正……当刺手太阴之所流。 阳明复布, 太 阳迁正……当刺足少阴之所流” 。 所谓 “迁正” 皆是 指客气流转图中上一年的司天左间, 今年迁为司天 之令, 或上一年的在泉左间, 今年迁为在泉行令。 笔 者认为之所以都泻荥穴火穴, 是因为六气不迁正, 都是心火内郁, 不迁正之气郁塞于上, 郁久则化火, 故刺不迁正之郁气, 均取其荥火穴以泻其郁火, 见表3。

表3 六气不迁正针刺法

司天不退 不迁正客气 针刺经脉 五腧穴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手厥阴心包经 荥穴劳宫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足少阴肾经 荥穴然谷
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 足太阴脾经 荥穴大都
太阴湿土 少阳相火 手少阳三焦经 荥穴液门
少阳相火 阳明燥金 手太阴肺经 荥穴鱼际

3.2 不 “退位” 的针刺法 《素问·刺法论》云: “巳亥之岁, 天数有余, 故厥阴不退位也……当刺足 厥阴之所入。 子午之岁……当刺手厥阴之所入。 丑未 之岁……当刺足太阴之所入。 寅申之岁……当刺手少 阳所入。 卯酉之岁 , 天数有余, 故阳明不退位也, 金行 于上, 燥化布天, 当刺手太阴之所入。 辰戌之岁 , 天数 有余, 故太阳不退位也……当刺足少阴之所入。 所谓 “退位” 是指上一年的司天退居今年司天右间, 或上 一年在泉退居今年在泉右间, 见表4。

表4 六气不退位针刺法

干支年 不退位客气 针刺经脉 五腧穴
巳亥 厥阴风木 足厥阴肝经 合穴曲泉
子午 少阴君火 手厥阴心包经 合穴曲泽
丑未 太阴湿土 足太阴脾经 合阴陵泉
寅申 少阳相火 手少阳三焦经 合穴天井
卯酉 阳明燥金 手太阴肺经 合穴尺泽
辰戌 太阳寒水 足少阴肾经 合穴阴谷

六气司天不退为 “胜气” , 必泻气所胜而除邪之 源, 所以均取其胜气所属之经刺泻胜气。 为什么取 合穴呢? 《难经·六十八难》言: “所入为合, 合者, 北方冬也, 阳气入藏, 故言所入为合也” 。 故笔者认 为, 刺合穴是为了使司天位的三之气阳气不藏, 衰其 势也。

五疫针刺法

黄帝问曰: “刚柔二干, 失守其位, 使天运之气 皆虚乎? 与民为病, 可得平乎” ? 歧伯认为司天在泉 之气, 逐年更迭迁移, 若刚柔失守, 其起被窒, 三年 左右, 化而为疫, 故提出了五运太过与不及的针刺 方法。

1. 五运太过针刺法 五运太过之年, 因有胜气 必有复气, 即乘所胜, 所不胜来复。 治疗五运太过的 原则, 是泻本运太过之气。 《素问·刺法论》曰: “是 故太过取之, 不及资之, 太过取之, 次抑其郁, 取其 运之化源, 令折郁气; 不及扶资, 以扶运气, 以避虚 邪也” 。 为什么所补都是背俞穴及所泻都是本经五腧 穴中的本经五行穴? 《素问·长刺节论》说: “破藏刺 背, 背俞也” , 指出背俞穴与其相应脏腑位置接近, 治疗上对该脏腑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3] , 是脏腑之气输 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4] 。 笔者认为, 背为阳, 背俞在临 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五脏疾患为主, 而泻本经五腧穴 中的五行是用于泻其胜。 具体刺法见表5。

表5 五运太过针刺法

五疫 取背俞 补 泻
木疫 脾俞 足厥阴肝经所出井木 大敦
火疫 肺俞 手少阴心经所注荥火 少府
土疫 肾俞 足太阴脾经所注俞土 太白
金疫 肝俞 手太阴肺经所行经金 经渠
水疫 心俞 足少阴肾经所入合水 阴谷

2. 五运不及针刺法 五运不及之年, 则所不胜 乘之, 所生来复, 三者构成一种自稳三角关系。 其 治疗原则是泻所不胜, 制其侮气, 即 “折其郁气, 资 其化源, 赞其运气, 无使邪胜” 。 《素问 · 刺法论》 言: “不及扶资, 以扶运气, 以避虚邪” , 从合化本经取 穴及表里经取穴。 原穴是原气经过、 留止的部位, 具有诊断和治疗脏腑疾病的作用。 《灵枢 · 九针十二 原》云: “五脏有疾, 当取十二原” 。 笔者认为, 五脏 虚则补之相表里阳经的原穴和五脏的背俞, 具有补 益脏腑之元气的作用。 具体刺法见表6。

表6 五运不及针刺法

五脏 取所过原穴 取背俞
肝虚 胆经原穴丘墟 肝俞
心虚 三焦经原穴阳池 心俞
脾虚 胃经原穴冲阳 脾俞
肺虚 大肠经原穴合谷 肺俞
肾虚 膀胱经原穴京骨 肾俞
外邪侵袭脏腑十二官发病的刺法

黄帝问曰: “十二藏之相使, 神失位, 使神彩之不 圆, 恐邪干犯, 治之可刺” ? 歧伯提出针刺其原穴以 治疗十二官发病的治法。 《素问·刺法论》说: “是故 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 亦法有修真之道, 非治疾也。 故要修养和神也, 道贵常存, 补神固根, 精气不散, 神守不分, 然即神守而虽不去, 亦能全真, 人神不守, 非达至真, 至真之要, 在乎天玄, 神守天息, 复入本 元, 命曰归宗。 针刺原穴可以调理人体的元气。 具体 刺法见表7-表8。

表7 五脏发病针刺法

五脏 官职 针刺原穴
心 君主之官 神门
肺 相傅之官 太渊
肝 将军之官 太冲
脾 谏议之官 太白
肾 作强之官 太溪

表8 六腑发病针刺法

六腑 官职 针刺原穴
胃 仓廪之官 冲阳
大肠 传道之官 合谷
小肠 受盛之官 太冲
胆 中正不官 丘墟
膀胱 州都之官 京骨
三焦 决渎之官 阳池

总结

《素问·刺法论》是一篇珍贵的针刺法文献, 主要谈论了如何结合五运六气理论进行针刺之法, 是继《黄帝内经》 《难经》之后, 对针刺法的又一 次较系统的总结 [5] 。 除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中 载有“气交暴郁刺” “司天不迁正刺” “司天有余 不退位刺” “司气失守刺” 及 “全真刺” , 后世学者 论之较少 [6] 。五运六气学说在疫情预测领域也有 独特的优势, 早期运用针灸进行预防治疗, 则可 以明显减少疫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7] 。笔者从5个 方面探讨运用五运六气进行针刺的原理及思路, 认为对于全面理解传统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原 则和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进一步加以 研究。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李宝 张立志 樊莉 许能贵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