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人右耳目不如左明”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4-22
“左 ”“右”之词在历史中具有两种相反的文 化蕴涵。炎黄后裔在人类文明伊始之期,以古朴的 认识论为基础,有 “尊右 ”“尊左”两种不同的礼 俗观。如从力的大小视觉认识到右手胜于左手,于 是在权势系统里 “右为上” ; 从光的明暗视觉认识 到左方为东、属阳,右方为西、属阴,于是在方位 上就有 “左为上” ,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里特有文 明的左右分野。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两个对立 面,称为阴阳。阴阳贯通万事万物,然以阴阳与五 行学说为辩证法思想的中医领域是否依旧遵循 “左 ”“右”之尊的这种含义呢?

“人右耳目不如左明”出自 《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 ,曰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 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 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1 ]11 。本段原文大意清晰明 了,由天人相应的理论出发,对人体生理现象作出 了解释。然以数据为依托的现代,这种 “片言只 语”似乎缺乏说服力。其实 “人右耳目不如左明” 理论,虽寥寥数语,但其蕴含的中医理论与文化背 景却非常深刻。因 “右耳目不如左明”与 “左手 足不如右强”道理相类,可由此及彼,故试论 “人 右耳目不如左明”所体现的中医理论内涵如下,以 期对古人留下的宝贵医学及文化财富引起重视。

1 “人右耳目不如左明” 由类比思维总结归纳而成 类比是根据两个 ( 或两类) 对象在某些方面 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 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由一事物推到另一事 物的推理方法 [2 ] 。类比思维在中医学中体现为 “援物比类”或 “取象比类” ,精气学说、阴阳学 说以及五行学说等中医学的哲学理论基础都蕴含着 类比思维方法。不仅如此,类比思维还体现在中医 辨证、诊疗、处方、用药等各方面,是中医学重要 的思维方法之一,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发展起 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所探讨的 “天不足西北,……人右耳目 不如左明”一段,亦是类比思想的集中体现 。“天 不足西北 ” “地不满东南” ,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界 的观察而总结得出。古人发现,西北气候寒冷,多 高山峻岭,故曰 “天不足西北” ,而东南气候温 暖,多汪洋大海,故曰 “地不满东南 ” 。《淮南子· 天文训》曰 :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 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 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矣” [3 ] 。共工怒 触不周山虽是神话传说,但原始社会人们认识自然 的能力有限,只能通过推理和想象对宇宙万物作出 解释,因而许多神话传说中都蕴含着当时无法解释 的自然现象。此外,日本学者鳌城公观在 《素问 考》中提到 , “中华之地理,北极出地三十六度, 南极入地三十六度。故有此语耳” [4 ] ,亦为 “天不 足西北 ”“地不满东南”增添了科学依据。 “人右耳目不如左明”是古人在逐渐积累的生 活经验中发现的自然生理现象,但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及认知程度,无法对此进行解释,故将这种 现象与阴阳学说进行类比而解惑。天为阳,地为 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 “左右者,阴阳 之道路也” [1 ]11 ,左主阳、右主阴 。 《灵枢》亦提 到 : “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5 ]52 ,头应 天、足应地。故在头面部,左目为阳、右目为阴, 故 “右耳目不如左明 ” 。 《黄帝内经》所言 “人与 天地相参”即是此意。张景岳 《类经》中 “天为 阳,西北阴方,故天不足西北。地为阴,东南阳 方,故地不满东南。日月星辰,天之四象,犹人之 有耳目口鼻,故耳目之左明于右,以阳胜于东南 也” [6 ] 亦可论证。然类比方法只是认识现象的基本 手段,要明确事物的科学性,不能仅仅满足于类比 阶段,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人右耳目不如左 明”之理论亦是如此。

2 “人右耳目不如左明”是阴阳升降的结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 “东方阳也,阳 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 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 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 也” [1 ]12 。人体精气受自然界阴阳升降的影响,自 然界精气指向的地方,就是人体精气所并的地方, 也就是功能旺盛的地方。东方属于阳,左亦为阳, 清阳出上窍,所以阳者其精并于上沿左道上行,汇 于头面诸窍,上盛而下虚,故在左,耳目聪而手足 不便也。反之亦然,西方属于阴,右亦为阴,浊阴 走下窍,所以阴者其精沿右道并于下,下盛而上 虚,故在右,手足敏而耳目不聪也。张景岳 《类 经》亦言 : “天地之道,东升西降,升者为阳,降 者为阴。阳气生于子中,极于午中,从左升而并于 上,故耳目之明亦在左,而左之手足不便也。阴气 生于午中,极于子中,从右降而并于下,故手足之 强亦在右,而右之耳目不聪也” [6 ] 。综观此论,仍 是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理论的进一步发挥。 从发病学角度分析,阳从左升,左上盛而下 虚,阴从右降,右下盛而上虚,即左下及右上功能 相对偏弱,较对侧而言更易发病成疾,即所谓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庞德立认为 , 《黄帝内 经》中 “右耳目不如左明 ”“左手足不如右强”的 理论说明人体左右半侧精血与阳气的分布存在差 异。肢体左侧阳气旺盛而精血偏虚,肢体右侧阴血 充盈 而 阳 气 偏 虚,此 即 “天 地 阴 阳 所 不 能 全 也” [7 ] 。在论治方面,周慎斋在 《慎斋遗书·麻 木》中提出 ,“左身麻木,因气中之血虚,用归脾 汤; 右 身 麻 木,因 血 中 之 气 虚,用 黄 芪 建 中 汤” [8 ] 。李用粹 《证治汇补·卷三》亦提及 , “左 右者,阴阳之道路,左半手足麻木者,责风邪与血 少; 右半手足麻木者,责气虚与痰湿” [9 ] 。两者均 从气血阴阳的不同分别论治左右半身麻木,推及耳 目,虽临床案例较少,但临证亦可从气血阴阳盛虚 角度入手,或可对左右耳目之疑难病证有所裨益。

3 “人右耳目不如左明” 与肝升肺降理论密切相关 中医学对于 “肝升肺降”的理论认识可以追 溯到 《素问·刺禁论》中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之说。肝左肺右,是指肝的生发之气于左上升,肺 的清肃之气于右下降,是古人对于肝肺气机升降特 点所作的概括,而不能机械地将肝左肺右与解剖位 置对应。肝木在左,象应青龙,肺金在右,取乎白 虎,肝升肺降,一气周流,如环无端,古人称之为 “龙虎回环 ” 。《素问·刺热》曰 : “肝热病者,左 颊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 ,亦可佐证。

然论及耳目,肝经上连目系 ,“肝气通于目,肝和 则目能辨五色矣” [5 ]136 ,目之所以具有视物功能, 依赖于肝精肝血之濡养和肝气的疏泄。而肝气于左 上升,故右目所得濡养或不及左目,故有右眼不如 左眼明之说。临床曾有报道治疗 4 岁小儿呕吐而引 起右目暴盲案例,其主要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浊 阴上逆而呕,久吐伤阴,肝脉失养,肝经通于目, 目不濡则暴盲。然何以仅右目暴盲? 该案医者认 为,左阳升而右阴降,右侧阴精虚于上则右耳目不 如左明,故发病先及右眼而右眼暴盲,如病情持续 加重,可能左眼亦会受累 [10 ] 。由此案例亦可进一 步得知 “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之理论与肝升肺降 及阴阳升降相关联。

现代研究发现,由于人脑左半球、右半球在结 构和功能上存在非对称性或偏侧化,左半球较右半 球占优势而被称为优势半球。同时全世界右利手和 左半球语言功能优势者所占比例高于 90% [11 ] ,这 与 “人右耳目不如左明 ”“人左手足不如右强”的 结论高度相似。从现代医学解剖学角度分析,头与 躯干神经存在交叉控制现象,因而普遍认为,左脑 为优势半球,故左脑所主之左侧头面及右侧手足相 比较对侧灵敏 [12 ] 。同时有研究者提出,左眼动脉 血供有大于右眼的趋势,而此种趋势可能是正常人群左右眼视功能差异的基础,亦可证实人右眼不如 左眼明的观点 [13 ]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人未曾揭示的自然及 人体生理病理现象逐渐被科学所印证。古人建立在 数千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所总结出的观点,有些可能 仍不能为现代科学所解释,但不能随意否定其价 值,而应在不断的实践中验证其理论依据,从而进 一步推动学科的进步。

来源:中医杂志 作者:白洁 朱爱松 张光霁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