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本草的科学与限制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8-30
周安全(1939—2017年)是我国闻名呼吸病、热病、疑难病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教授,主任医师,长时刻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专家委员会专家,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承继工作辅导老师,国务院专家保健委员会专家,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在长时刻临床实践中,周安全侧重要在完整承继、娴熟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和办法的基础上,充沛学习现代医药学甚至现代科学的常识和办法,建议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药学术开展的重要途径。
 
周安全多年来对本草学研讨精勤不辍,独具心得,他以为现代中医有必要全面承继古代本草学常识,熟稔常用药物的性用专长,一起还要将中药药理常识与传统本草理论相结合,并着力树立中药临床药理学新学科。他侧重,临证时应当以临床药效学及毒理学为辅导,留意从同类药物中挑选对患者个别最适合的高效低毒药物,尽量做到用药种类和剂量的个别化。周安全倡议经过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讨探寻中药及丹方的新成效、新用处,逐渐在临床实践中构成中医药医治的年代特色。
 
长于扬弃:知道传统本草的科学与限制
 
本草学是中医药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本草药物的效果机理,在于经过性味特性,扶正祛邪,纠正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康复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功用。古代医药学家以中医学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等理论为辅导,在长时刻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了以药物性味、归经、引经报使、升降浮沉、功用主治、七情和合、君臣佐使等传统本草学理论,从不同视点和层次,提醒了药物与患病机体的特异联络和临床运用的一般规律。
 
自《神农本草经》注重四气五味伊始,魏晋隋唐时期多以药性与功用相结合,偏重于药物的主看病证,而对功用的论说较为笼统。宋代开端以药物法象理论(外在表象)为主解说药物见效的原理,往往以形色、生态、习性甚至传说附会作为释药的根据。如《圣济经》解说蜂房成于蜂,故以治蜂蜇;鼠妇生于湿,故以利水道等,即带有显着的臆断性和限制性。明代医家常以儒理、佛理、道学来阐明中药药理,影响了中药理论的真实性。清代依然从药物的形、色、气、味等外观特征解说药物的药性、药效,如皮以治皮、节以治骨、藤蔓治筋骨、血肉者补血肉之类。以药物性味及药物法象为主剖析和解说功用主治的办法具有显着的缺点,加之历代医家个别临床实践的限制性和主观片面性,常常使得很多医家关于同一药物性用主治的知道产生严峻不合。如丹参,《神农本草经》言其“微寒”,陶弘景言其“性热”,《药性论》则称“平”;又如黄连,有泻心说,有泻脾说,有泻心下虚热说,有去上焦之火说,有去中焦之火说,有平肝、镇肝说,有利肝胆或益胆说,可谓五花八门,使人无所适从。现在看来,某些传统本草理论显着滞后于临床实践已是不容讳言的现实。
 
周安全以为,古代本草学是总结、整理实践中发现的药物常识而逐渐构成的科学系统,其间心思维是经过药物的四气五味之性,纠正人体阴阳之偏,从而表现其医治功用,使患病机体康复相对平衡。但药物的“四气五味”不过是药物功用的笼统归纳,与医治功用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必然联络,单凭药物的性味并不能真实阐释药物的效果。引经报使、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为内容的本草学理论难以将药物的药效备述周全,其间勉强的比附之论,往往有碍药物的正确运用,不宜悉数盲目遵照。
 
很多临床实践证明,药物有专能,性同而用异,所以本草学应该侧重研讨药物的功用主治,提醒药物性同而效殊的内涵机理,洞悉和剖析各种药物独具的特别成效,特别是传统本草理论所不能归纳和解说的药物效果。医师临证遣药组方,应在深明药物本草学特性的一起,留意区别性气相同药物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厚其能,薄其性,以药性专能为挑选药物的首要根据。一起,还须知道到现代中药药理研讨阐明中药功用的重要手法,中医临床医师应当留意对相关研讨效果的学习和使用。
 
习古研今:开掘中药临床新成效与用处
 
传统本草理论多树立在历代医家个别临床经历的基础上,虽然有着合理的内核,但现实根据往往不行充沛。年代、地域、学派的不同,使得医家们论说中药功用主治所用的术语不行统一和标准,导致本草学关于药物功用的论说不行精确和安稳。而逐渐树立起来的中药药理学,经过试验研讨探究药效学规律,能够从另一个视点、方面和层次,深刻阐释中药实质和发挥功用主治的途径。周安全师从国医大师颜正华,受其学术影响颇深。他以为中医药理论和经历是现代中药药理学研讨与学科开展的基础、条件和动力,现代临床实践则是查验药物药效功用的唯一标准,中药药理研讨与临床中医药实践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现代中药药理研讨与本草理论相结合,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树立起中药临床药理学科,辅导更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药标准的逐渐拟定和实施。
 
用药谨守依据和指征
 
周安全侧重,运用中药有必要依从依据、掌握指征。所谓“依据”,就是本草学关于药物功用主治的传统论说与现代中药药理研讨的归纳材料;所谓“指征”,则是针对此人、此病、此证的辨病辨证定论。
 
与化学合成药物不同,中药所含天然成分的杂乱性,决议了药物效果的多样性。举甘草为例,历代本草著刁难甘草功用的描绘达十余种之多,如《神农本草经》言其“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名医别录》则谓:“温中下气……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日华子本草》曰:“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汤液本草》谓:“生用大泻热火,炙之则温,能补上焦、中焦、下焦元气,性缓,善解诸急,热药用之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去咽痛,除热,缓正气,缓阴血,润肺。”《本草纲目》又弥补“解小儿胎毒,降火,止痛。”周安全以为,应该全面承继历代医家描绘的单一药物的成效主治,与中药药理学相结合,知道药物各种成分的成效与主看病证之间的必然联络。例如:甘草含有甘草次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和异甘草素,这些成分具有抗溃疡效果,甘草在小建中汤医治腹痛;甘草的抗杆菌效果与葛根桂枝、白头翁、黄芩等般配医治下利;甘草含多量黏液性物质,能阻止水液的吸收而有缓下效果,与大黄芒硝配伍可医治便秘甘草促进咽喉及支气管黏膜的分泌而有化痰效果,所含甘草次酸具有中枢性镇咳效果、对抗5-羟色胺等物质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效果,合作桔梗麻黄、石膏医治咽痛、咳喘;甘草制剂具有去氧皮质醇样效果,能够加重水钠潴留,甘草甜素有类似于肾上腺素的强心效果,从而增加血容量和升高血压,改进血液循环,因此甘草附子桂枝合作,对气血亏损的厥逆、心悸、脉结代等症有用;甘草有镇痛与抗惊厥效果,阐明甘草善缓急,补心阳,益汗水,宁心神,与酸枣仁茯神当归、枣仁、龙牡、桂枝等般配,医治脏躁、失眠及神经官能症,关于神经急迫症有缓解效果;甘草有灭菌消炎,特别对热痛过程中的细菌毒素有较强的解毒效果,因此可与麻黄桂枝、石膏、知母麦冬柴胡等配伍医治各种热症;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收效果,水解产生的葡萄糖醛酸能与毒物相结合,且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效果,增强肝脏的解毒才能,故可用于解药物食物之毒。《伤寒论》所载112方中有甘草70方,《金匮要略》184方中有甘草者85方,这些丹方被用于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的多种病证。现代中药药理研讨有助于了解张仲景广泛运用甘草而取效的机理,并可辅导掌握甘草医治不同病证的用量。以这种办法,周安全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究效果,总结了历代医家运用甘草医治外科、皮肤科疾病等的经历,阐明晰药效机理,深化了对传统本草学临床经历的知道,提醒了在遵照古代本草理论基础上,辨证运用甘草于各系统疾病的规律。
 
辨证知道药物的医治效果与毒副效果
 
中药成分的杂乱性要求医师明晰地了解中药的医治效果和毒副效果。如麻黄有发汗、平喘、利尿的医治效果,而历代本草作品大多不言其毒。周安全以为麻黄并非无毒,毒性巨细取决于生药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以及临床用量和配伍状况。麻黄引起中毒的机理首要是麻黄碱按捺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化学传导物质降解的速度减慢,从而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振奋,对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带来显着影响。一次口服麻黄30~45克即可中毒,一般在服后30分钟至2小时呈现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谵妄、失眠心悸气短、头晕震颤、恶心吐逆、血压升高、很多汗出、鼻黏膜枯燥、心前区痛苦、排尿困难、瞳孔散大等;重度中毒者,视物不清、休克、昏倒、呼吸困难、惊厥、心律失常,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和心室纤颤。不同个别对麻黄毒性的耐受性存在者显着的差异,对麻黄过于敏感者,3克麻黄一次煎服即可呈现心动过速和失眠。事物总是辩证的,医治效果和毒副效果是药物之剑的两个利刃,有必要具体剖析,合理使用。麻黄发汗、平喘、利尿时振奋交感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效果,也可成为医治效果,关于病窦归纳征、嗜睡症,能够收到杰出的医治效果。
 
探究发现药物的最适用量
 
临床药物的用量是否适度,直接联系到药物的效果,中药成分的杂乱性也导致中药剂量和效应之间的联系远较化学药物杂乱,而同一中药或丹方,对不同个别,其药物反响也可不同。应留意中药药效与用药时刻、剂量的联系,与个别体质差异的联系。在医治中应坚持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准则,因病、因人、因地、因药而异,留意根据中药药理研讨,确定效果最佳、毒副最低的用药剂量,拟定较为合理的医治计划,一起留意剂量的个别化,方能获得较为满足的医治效果。
 
仍举甘草为例:甘草的用量古今中外的记叙不同较大,《伤寒杂病论》中,医治呃逆的橘皮竹茹汤,用甘草五两(相当于70克左右);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甘草泻心汤、炙甘草汤等,均用甘草四两。因甘草甜素的甜味约为砂糖的50倍,在国外被广泛而很多的用于医疗和食物,但对其毒副效果现已引起广泛注重。日本厚生省清晰中药丹方中装备甘草的剂量为一天1~4克。周安全则提出我国甘草的常用量大于日本和欧美,单用、偶用量可稍大,常服、久服量要渐小;补气宜轻用,养阴宜重用;祛痰宜轻用,解毒宜重用;谐和诸药宜轻用,缓急止痛宜重用。常用量为1~9克,最很多为60克。
 
周安全在临床一线工作52个年初,终身挚爱中医工作,就像一位头戴斗笠的农民,在中医园地里,安得了冷热,经得住风雨,折腰劳动、耕耘不已。先生一直将自己定位于一位普普通通的医师,总在劝诫咱们,要做一名真实有用果、能运用中医药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医。先生素常淡泊名利,日子俭朴、勤勉务实,宽仁宽厚,谦逊和蔼、和蔼可亲,但在专业和学术方面却融汇新知,衷中参西、斗胆立异,尤擅于呼吸系统疾病、急性热病以及疑难杂症的医治,在许多范畴均有开创性的贡献。在此谨将深深的崇敬与谢意献给周安全教授。唯愿先生的学术思维传世,不论春秋几度,都能够发扬光大,谋福后人,这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刘清泉 王玉光 姜苗)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