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谐调学:谐调经纬》有感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0-04-27
生命在于和谐,人生需要和谐。人的一生,时时、处处、事事都需要通过调整、调节、调理,以和谐的方法达到和谐的状态。自我和悦、人际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无不如此。这就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马献军、马啸父子联袂编著的120多万字的方法学新著《谐调学:谐调经纬》(以下简称《谐调学》)一书所表达的主题。
 
纵观《谐调学》一书要表述的内容,从《易经》《老子》《论语》《黄帝内经》等著作中大都可以找到相关依托,也可见“和”是治世之器、治国之本、治人之术,非和而无规矩,非和而无章法,非和而无平安。
 
和是治世之器
 
在《易经》中,“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火相薄,水火不相射”,先天八卦是天地自然之和;“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天地人三才是人与自然之和。六十四卦,一张一弛,有长有短,前后相随,因果相连,难易相成,是一个严密的和谐系统。
 
在《老子》中,“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是认识万物的定律。老子的这些思想,在道家的其他著作中也有发挥,譬犹“中是非外之名,和是顺从之目。摄心于内,呼之曰中;顺道无逆,乃受和称”(《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议疏》)等。在这里,和是道的本质与归宿,是道得以布化、传播、宣扬、实施的根基。
 
在《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和是立世做人之枢机。
 
《孟子·尽心上》也说:“执中无权,犹执一也。”《礼记·中庸)》则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管子·内业》还说:“中守不忒,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周敦颐《通书》中又说:“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业也。”
 
和乃健康之本
 
在《黄帝内经》中,论和的内容更多。生命存在的前提是什么?《黄帝内经》给我们的答案是:适中。适中者,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不多不少也。“人与天地相参”,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居“天地之间,六合之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一旦适中的环境被破坏,人体的生理状态就会改变,就势必造成各种病理状态和病理过程。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失中”,或者叫“失衡”“偏激”。其表现是,或过于左而呈现太过、有余,超越人的正常承受能力;或过于右而呈现不及、不足,不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夏为寒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秋为痎疟”;“逆秋气,则太阴不收”,“冬为飧泄”;“逆冬气,则少阴不藏”,“春为痿厥”。
 
适中能保持身体健康,失中会导致疾病发生。治病的手段当然应当是调失中为适中,即求得机体的相对平衡。我们把这种基本方法称为“执中”,就是马献军父子说的“谐调”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太过取之,不足资之”,“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根据谐调之理“执中”,利用谐调之法“致和”,谐调理论在这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站在巨人肩头耕耘
 
大凡认为,易学包括了天地万物普遍的理论法则,是分判一切事物的准则,为大道之源;道学是中华民族在人类进化长河中积累的智慧,是客观认识自然万物的学问,为中国哲学思维模式的范例;儒学是包含博爱、厚生,公平(涵盖“中”)、正义(涵盖“正”),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在内的道德思想,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任国杰《童子问易》);中医学的核心理念在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燮理阴阳、修炼自我,是对人类生命科学的客观认知和科学诠释。不难看出,马献军父子提出的“谐调学”是站在巨人的肩头上的。作为一门新学科,尽管它还比较稚嫩、还不尽完美、还有许多内容需要完善,但其立论基础肯定是牢靠的、稳固的,因此是能够站得住脚的。
 
仔细阅读《谐调学》,发现书中不乏新的思维、新的表述、新的理念,是动了脑筋、费了心思、下了功夫的。他以“0、Ⅰ、Ⅱ、Ⅲ、位、度、适、调、谐、律、韵、人、事、世”14个字作为14条经线,反复进行纵横勾陈索隐,串起了要表白内容的全部,既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又泾渭分明、条理明晰,为读者奉献了一本学习古代哲学方法、掌握事物判别原则、探索人生修身养性的教科书,其意义是积极的、作用是现实的,值得进行普及和深层次的探索。如果能够在表述形式的规范化、表述方法的大众化、表述语言的通俗化上能有所完善、有所进步、有所突破,使之更通古气、更贴今气、更接地气,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就能更有效地得到彰显。(温长路)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