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左肝右肺”探讨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0-11-24
中医“左肝右肺”一说,来源于《内经》,这是《内经》中的一个千古之谜。所谓谜,就是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谁也猜不透。因此,曾经有人想从《内经》入手,借此来否认中医理论,抓住“左肝右肺”之说,大做文章。以现代解剖学相对照,大肆攻击中医学古老、不科学,说中医理论太荒谬了。

 “左肝右肺”的真正含义及其具体内容,我们作了一番探讨,确有所获。介绍如下:
 
“左肝右肺”一词,是“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简称,出自《素问·剌禁论》篇,原文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首先我们发现,“左肝右肺”只是前面的两句话,与全文分裂开来,这种“断章取义”的认识方法,完全体现了西方文化“主、客分裂”的特点,并从文字表面作解,就以“左肝右肺”与现代解剖学相对应,轻而易举地就得出了“中医理认不科学”的结论。而我们中国文化的特点是“物、我为一”,为“大一统”,也就是说,必须将“左肝右肺”置于全文之中,不可分割。只有置于全文之中,才能体现一个完整的意义。所以,就必须尽全力来探索全文的用意所在。
我们将“左肝右肺”结合全句一起来理解,意义就完全不同。原文不但论述了肝和胆,还论述了心、肾、脾、胃。如果说肝和胆是谈解剖部位,那么心、肾、脾和胃的解剖部位为什么不谈及呢?

历代医家之所以没能解开这个谜,我们认为,古人是犯了知识面不广、局限性太大的毛病。用《内经》解《内经》,或用一般的中医基础理论,是解释不了这个谜的。那么今之中医基础理论又是如何论述的?

《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说:“关于肝的部位,古代文献中有‘肝左肺右’之说,始见于《黄帝内经》:‘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素问·剌禁论》)。这非指解剖部位而言,而是从肝和肺的生理功能特点而言的。因为中医认为左右为阴阳之通路,人生之气,阳从左升,阴从右降。肝属木,应春,位居东方,为阳生之始,主生主升;肺属金,应秋,位居西方,为阴藏之初,主杀主降。左为阳升,右为阴降。肝体居右,而其气自左而升;肺居膈上,而其气自右而降。肝为阴之阳主升发,肺为阳中之阴主肃降。故有肝左肺右的说法”。很清楚地表明,《教材》对于“肝左肺右”之论,没有新的解释,只是归纳了前人之说。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要解开“左肝右肺”之谜,必须扩大知识面,不能局限在《内经》范围之内。而《内经》中许多重要基础理论皆来自《周易》,所谓“医理源于易理”,说明医易是一脉相承的。若舍易论医,《内经》中的许多秘密就难以完全揭开。
根据《周易》八卦,有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其卦形、卦象皆相同,区别仅在排列方位和顺序不一:先天八卦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后天八卦为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周易》认为,先天八卦以乾象天,是万物之根蒂;坤象地,乃万物生化之基础。然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只有乾阳与坤阴气交,万物始能资生。六十四别卦中的“泰卦”,就是乾坤阴阳二气相交之象。《周易大传今注》说:“泰之下卦为乾,上卦为坤。乾为天,坤为地,然则泰之卦象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相交。天地相交,则万物各遂其生”。所以,《内经》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又在《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进一步指出:“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化作矣”。又说:“何谓气交?……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说明天地间存在着气交运动,而人和万物产生于气交之中。那么天地二气又是如何进行气交运动的?《素问·五运行大论》说:“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所谓“上”,指天气;所谓“下”,指地气。张介宾说:“上者右行,言天气右旋,自东而西以降于地;下者左行,言地气左转,自西而东以升于天”。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自然界的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灵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岁露》也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天地之间既然存在着气交运动,那么人体脏腑之间,也存在着脏气升降出入相交运动。升降,可以说是体内脏气之间的衔接;出入,可以说是人体内气与大自然外气之间的联系。因此,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得以维持的保证。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人类居于天地“气交”之中,人出生后,人体已由先天转入后天。《内经》在《灵枢·九宫八风》中所应用的就是后天八卦方位图。这个后天八卦方位图来源于《洛书》,《洛书》与人体生命科学的关系,主要在于《洛书》与脏腑的关系。《洛书》脏腑位置学与脏腑数字学,蕴藏着脏腑的生命特征。

《洛书》为人体脏象方位学奠定了基础,以五脏而言:正北方为坎卦,坎属水,水性寒,北方生寒,寒气通于肾,故肾位正北方;正南方为离卦,离属火,火性热,南方生热,热气通于心,故心位正南方;正东方为震卦,秉风雷之性,风气通于肝,故肝位正东方;正西方为兑卦,兑属泽,泽性凉,西方生凉燥,燥气通于肺,故肺位正西方;中央属坤土,土性阴湿,湿气通于脾,故脾居正中。

《洛书》不但为人体脏象方位学奠定了基础,而且为脏腑气机升降确定了其运行方向。因水为至阴,故居于下,值阴之极位;火为至阳,则居于上,处阳之盛位;木主升发,故居于左,方位在东;金主收降,则位于右,方位在西;土为成数之母,故居于中。气化运行,阴阳升降:心火下降,肾水上济;肝木左升,肺金右降。此人身脏腑气机升降之大略也。

根据《洛书》、后天八卦方位图,我们清楚地知道其中“左右”二字,当然不是指人体的左右位置。这个“左右”不但是阴阳之道路,而且具有“地气左转,自西而东以升天;天气右旋,自东而西以降于地”的运行方向。“左”,又代表东方春温之气;“右”又代表西方秋凉之气。“人与天地相应也”,只因肝之特征与“左”之特性相应,故以“肝”应“左”也;因肺之特征与“右”之特性相应,故以“肺”应“右”也。此乃《内经》“左肝右肺”之说之所由来也。

所以,我们将《内经》在《素问·剌禁论》中所说的一句话,“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作如下解释:
“肝生于左”:生,《广雅》:“生,出也。”出,《考工记》玉人注:“向上谓之出”。左,乃《五运行大论》中“下者左行”之“左”,张介宾注:“下者左行,言地气左转,自西而东以升于天”。故“肝生于左者”,谓肝气从左向上升也。
“肺藏于右”:藏,《词源》:“藏,潜匿”也。潜,《中华大字典》:“潜,沈也”,“沈,下也。”匿,《中华大字典》:“匿,藏也,避也”,“避,避席,下席也”。是知“避”与“匿”皆有“下”义。“潜匿”为同义词连用。右,乃《五运行大论》中“上者右行”之“右”。张介宾注:“上者右行,言天气右旋,自东而西以降于地”。故“肺藏于右”者,谓肺气从右下降也。
 
“心部于表”:部,《集韵》:“部,总也,统也”。《荀子·五霸编》“名声部发於天地之间”。注:“部,犹分布也”。表,《说文》:“表,上衣也”。段注:“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以气之出入升降言,以出入主外也。故“心部于表”者,谓心气统管气之出入,即心肺之气分布于表也。
“肾治于里”:里,以升降主里也,故“肾治于里”者,谓心肾相交为气机升降之本也。
“脾为之使”:之,指胃之水谷精微,故“脾为之使”者,谓脾为胃中水谷精微向上输送也。
“胃为之市”:之,指胃中水谷,故“胃为之市”者,谓胃为水谷腐熟、杂聚之处,并以下降为顺,有似市集也。

根据上述《素问·剌禁论》中这句话的解释,就可以绘制出一张脏腑气机升降运动图:是以心肾分居上下(心属南居上,肾属北居下),心肾相交为升降之根本;以肝、肺各居其左右(肝属东居左,肺属西居右),为升降之道路;以脾胃居中(脾在胃之左向上,胃在脾之右向下),为升降之枢纽。其运动路线:由心火经肺金下降以滋肾水,肾水在心火的温煦下经肝木上济心火。脾之所以升,肝辅之也;肺气降胃气亦随之降也。如此心肾相交,生命于是乎立。
可见,《内经》“左肝右肺”之说,必须结合全句文字进行理解。其理全从《易》理而来,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说“中医理论”太荒唐者,是其知识面不广,不了解中国古文化之过也。
Tag标签: 中医(275)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