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六气”理论 构建“标本中气”理论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1-07-28
黄帝内经》基于先秦时期的“一分为三”理念构建的“三阴三阳”思维模式,广泛地应用于构建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既是五运六气理论发生的必须思维路径,也是“六气理论”中的核心内容,舍此则无法予以识读。
 
构建“六气”理论
 
《内经》运气学说中的“六气理论”,又有“主气”和“客气”之分,但都是在“三阴三阳”思维模式之下,表达每年六步之气运行变化的正常状态(主气)和偶发的异常状态(客气)。都是将一年十二个月分为六个时间阶段,始于大寒节,每过60.875天为一个时间阶段。二者都指自然界的风气(属木、厥阴)、热气(君火、少阴)、暑气(相火、少阳)、湿气(属土、太阴)、燥气(属金、阳明)、寒气(属水、太阳)六种气候。
 
分别主持一年六个季节常态的气候被称为“主气”,又称为“主时之气”。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主气”的“三阴三阳”属性变化是按五行相生为序排列:初之气“厥阴”,此时的气候特点为“风”(属性为“木”,气候逐渐转温,万物即将复苏);二之气为“少阴”,此时的气候特点为“热”(属性为“火”,又称“君火”,气候明显转热,万物欣欣向荣);三之气为“少阳”,气候特点为“暑”(属性为“火”,又称“相火”,此时为全年气温最高,万物生长茂盛);四之气为“太阴”,气候特点为“湿”(属性为“土”,此时气温高,湿度大,万物化育);五之气为“阳明”,气候特点为“燥”(属性为“金”,此时气温变凉,湿度小而干燥,万物凋零);终之气为“太阳”,气候特点为“寒”(属性为“水”,此时为全年气温最低、最寒冷,万物蛰伏敛藏)。在此“三阴三阳”思维模式下,可以演绎逐年“主气”的六步变化特征、物候特征、季节性疾病流行特征,乃至临床用药特征。
 
可能出现在一年六个季节的异常气候状态,被称为“客气”。就“客气”而言,其“三阴三阳”属性变化特征是先三阴,后三阳,按一、二、三模糊量化之序运行。运行次序是:一厥阴风木,二少阴君火,三太阴湿土,四少阳相火,五阳明燥金,六太阳寒水。此即原文所说的,客气六步“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素问·六微旨大论》)。用“三阴三阳”思维模式,可以逐年的、周而复始地标记六年为一个周期的、每一年六节气位(每一气位为60.875天,从大寒节的交司时刻起步)的阴阳属性,这就是“运气理论”中每年的六步客气。运气学说中的“六气”理论,还有“客主加临”内容。
 
构建“标本中气”理论
 
《内经》又用“三阴三阳”标记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阴阳属性,构建了独特的“标本中气”理论。本,即事物的本体、本质,此指风、寒、暑、湿、燥、热六气,因为六气是气候物化现象产生的根源,故谓六气为本。标,标志、标象、符号标记,即三阴三阳,是用以表示或者标记六气的标志,以便于人们掌握和认识六气。中,即中见之气,是与标本相互联系,且与标为表里关系者即为中气。此即“运气理论”中用以推演每年六步之气的运行变化,即所谓“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素问·六微旨大论》)。基于十二月太阳历法一年十二个月分为六个时段(六节)的天文背景,“标”与“中气”的关系,借用了经络理论中的“表里”联系的内涵,因而,但凡运气家谈论六气之“标”与“中气”关系时,就用“表里”术语表达。由此可见,《内经》运气理论中的“标本中气”理论与经络理论是脱离不了干系的,这也是为何明代张介宾为何径直表达脏腑经脉之间的标本关系,认为“六气为三阴三阳之本,下之三阴三阳,为六气之标;而兼见于标本之间者,是阴阳表里之相合,而互为中见之气也。其于人之应之者亦然。故足太阳、少阴二经为一合,而膀胱与肾之脉互相络也……手阳明、太阴为六合,而大肠与肺脉互相络也。此即一表一里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义”(《类经·运气类》)。脏腑为“本”,其所属的经脉为“标”,而“中气”即为与之为表里关系的脏腑及其经脉,如“肺”为“本”,手太阴经为“标”,“中气”即为与之为表里关系的手阳明大肠经,其余类此。
 
《内经》基于“三阴三阳”思维模式所构建的“标本中气”理论,有其显著的临床实践特征,就以六淫致病的临床实例为基础,总结出六气为病的致病规律,以及如何据此而治疗。如“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明,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素问·至真要大论》)即是这一观念的集中体现。其中“生于本”“生于标”“生于中气”讲述的是六淫所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而“取本”“取标”“取中气”“取标本”“逆取”“从取”则是根据所总结的致病规律而制定的相关治疗用药思路。东汉张仲景基于上述观念,而于《伤寒论》中创立六经辨证思路,践行了《内经》创立的“六气标本”理论,并体现于相关条文和所施用的方药之中。
 
构建六节气位人体脉象特征模型
 
无论是生理或者病理的脉象,都是人体内部气化状态通过脉象状态体现于外的表征。既然可以用“三阴三阳”标记人体的经脉、标记人体的脏腑,那么就一定能够标记人体脏腑经脉在不同时间区位的气化状态,也就能够标记不同时间区位人体气化状态所表现的脉象。这就是“脉至何如……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素问·至真要大论》)。此节就是应用“三阴三阳”六气模型,讲述六脉与六气(六节)对应关系。认为六气之胜的相关气候变化,必然影响人体脏腑经脉的气化活动而应合于人体之脉象,但六节气位的应时脉象,总以“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阳阴易者危”为基本规律,也即为“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谓“阴阳易者危”,即如张志聪所释,“三阴主时而得阳脉,三阳主时而得阴脉者危”(《素问集注·卷二十四》)。
 
构建六节时位疾病流行谱模型
 
六节时位与相应的六气活动状态有关,所以,“三阴三阳”模式在《黄帝内经》六气理论中的应用,表现在主气六步与客气之司天、在泉两套理论之中。
 
其一,在主气六步理论中的应用。认为六气异常就成为致病因素,即六淫邪气,故六气理论的应用,主要针对的是外感疾病。认为春季为厥阴风木当令,故易患风温病。夏季为少阴君火与少阳相火暑热司令,故临症多见 头晕发热、汗出、咳嗽等症。长夏为太阴湿土当令,易发湿瘟之疾。秋季阳明燥金当令,易患温燥或凉燥。冬季太阳寒水主司,气候寒冷,病多伤寒(《素问·六微旨大论》)。
 
其二,在客气(司天、在泉)理论中的应用。认为客气是随年份变化而不断迁移的气候,虽乃六步,但对气候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所以临床应用中通常以此二者为主而论其对发病及治疗的影响。如“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构建六节时位流行疾病谱的治疗用药思路
 
黄帝内经》应用“三阴三阳”思维模式所构建六节时位流行疾病谱治疗用药的思路,是依据六气淫胜规律而予以组方用药的。无论是主气还是客气,相同特点的气候淫胜之时,遵循的用药思路如下。
 
其一,“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之用药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张元素的《医学起源·六气方治·风气方》认为,可针对临床病证特点分别选用防风通圣散、灵砂丹、神仙换骨丹、不换金丹、花蛇续命汤、加减冲和汤、防风天麻散、祛风丸、大通圣白花蛇散、活命金丹、至宝丹、牛黄通膈汤等。
 
其二,“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之用药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张元素在《医学起源·六气方治·火气方》中针对少阴君火热气淫胜所发生的不同病证,拟定以下方药以供选择:凉膈散、黄连解毒汤、三一承气汤、八正散、洗心散、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柴胡饮子、白虎汤、桃仁承气汤、神芎丸。
 
其三,“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写之”之用药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张元素结合相关的疾病流行状态,拟定了葶苈木香散、白术木香散、大橘皮汤、桂苓白术丸、六一散、五苓散、赤茯苓丸、人参葶苈丸、海藻散等方药,以供临床治疗关系病证时选择(《医学起源·六气方治·湿土方》)。
 
其四,“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以甘写之”组方用药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张元素结合相关的疾病流行状态,拟定了白虎汤、桂苓甘露饮、桂苓白术散、益元散、竹叶石膏汤、化痰玉壶丸、四君子汤、白术散、小柴胡汤、升麻葛根汤等方药,以供临床治疗关系病证时选择(《医学起源·六气方治·暑热方》)。
 
其五,“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组方用药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张元素结合相关的疾病流行状态,拟定了脾约丸、润肠丸、当归润燥汤、橘杏丸、七宣丸、麻仁丸、神功丸、厚朴汤、七圣丸、犀角丸等方药,以供临床治疗关系病证时选择(《医学起源·六气方治·燥气方》)。
 
其六,“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写之”组方用药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张元素结合相关的疾病流行状态,拟定了大己寒丸、四逆汤、附子理中丸、胡椒理中丸、理中丸、桂附丸、姜附汤、加减白通汤、二姜丸、术附汤等方药,以供临床治疗关系病证时选择(《医学起源·六气方治·寒气方》)。
 
这是前人依据运气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实践结晶,由于时间的变迁,气运特点也会因之而有所区别,因此在临床应用前人的经验时,要遵循《素问·举痛论》所云“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的学习方法和要求,灵活对待,不可拘执。
 
可见,“三阴三阳”思维模式,既是《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构建的思维基础,也是该知识板块的核心要义,无论是学习还是应用运气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用药,舍此思维路径,不但寸步难行,而且丢失了该理论的灵魂和精髓。(张登本 李翠娟)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