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阳封髓丹加减治疗阳虚型口腔溃疡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3-13
口腔溃疡以唇、舌、两颊、软腭等口腔黏膜部 位溃疡反复发作,进食刺激时出现疼痛为主要症 状,以自限性、复发性、周期性发病为特点,典型 病灶以 “黄、红、凹、痛”为特征 [1 ] 。其发病机 制不清,可能与胃肠道疾病、慢性疾病或内分泌、 免疫系统疾病等有关 [2 ] 。西医治疗无特效药,主 要以局部止痛、消炎、促进疮疡愈合、预防复发为 主 [3 ] 。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学 “口疮” “口糜” “口 疡”等范畴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 : “少阳司 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鼻窒,口疡” ,指 出了口疮的发病与气候有关 。 《圣济总录·口齿 门》曰 : “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 口舌,故作疮也。又有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 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所受之本 也。 ”不仅明确指出了口疮与热乘心脾的关系,也 认识到了阳虚型口疮主要病机是阳虚阴盛、虚阳外 浮。患者全身症状多无实热征象,既往诊疗病史多 使用寒凉药物或饮用凉茶较多,早期症状可缓解, 但易复发。

1 人体阴阳本体结构的认识

我们在传承扶阳学派 “阳主阴从 ” “病在阳者 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 [4 ] 扶阳理法基础 上,研习 《黄帝内经 》《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结 合 《易经》及临证经验,提出了 “内阳外阴”的 人体阴阳本体结构 [5 ] ,认为在此基本结构下阴阳 才能根据各自的特性完成阴阳之间的气化交感。人 体阴阳结构的认识可以借助 《周易》中泰否两卦 来形象说明,泰卦是上坤下乾,坤属阴,阴性沉 降; 乾属阳,阳性升发。在一定的时间里,乾坤按 照各自的阴阳属性运动,走向阴阳交感和合的状 态。因此 《周易·彖传》中泰卦的卦辞是 “天地 交而万物同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 阴” 。而否卦则刚好相反,是上乾下坤。在一定的 时间里,乾坤根据各自的属性运动,则会出现阴阳 离决 。《周易·彖传》否卦的卦辞是 “上下不交而 天下无邦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内阴而外 阳” 。中医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天人相应” , 如此人体的阴阳结构应该是效仿天地,只有 “内 阳外阴” ,人体阴阳结构才能构成阴阳交感和合, 成为人身立命之基础。黄元御在 《四圣心源》中 亦指出 : “阴性沉静,其盛于下而生于上,其根一 生,则顺其性而亲下者; 阳性浮动,其盛于上而生 于下,其根一生,则顺其性而亲上者。 ”阴阳在 “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基础下,在一定时间里, 阴阳定会按照其各自的属性运动,阳向上向外升 发,阴向下向内沉降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曰 : “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 , 所描述的正是阴阳运动交感的状态。 在阴阳的关系上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 出阴阳和与不和的两种要害关系,曰 “凡阴阳之 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 因而和之,是谓圣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 《伤寒论》曰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阴阳自和者,必 自愈。 ”可见阴阳和是疾病向愈或自愈的根本条 件,阴阳不和则百病丛生。就人体阴阳的基本结构 而言,不管阴阳如何气化交感,其根必须保持在本 位上才能维持阴阳和的状态,进行正常的气化交感 活动; 反之则会导致阴阳不和的疾病状态 。 《素 问·六微旨大论》曰 : “当其位则正,非其位则 邪。 ”人体内阴阳保持 “内阳外阴”的基本结构才 是其正位,在阴阳运动过程中超过各自本位的阴阳 就成为非其位的致病邪气 [5 ] 。疾病即是阴阳二气 在升降出入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偏离了本位所表现 出来的症状,也就是证的表现,明乎病证才能 “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

2 病机 “阳虚阴盛,虚阳外浮”

根据 “内阳外阴”的阴阳本体结构辨证,阳 虚型口疮的发病之根是阳气虚,阴阳在运动过程中 不同程度地偏离了本位; 阴气盛,阴踞阳位,阳气 无法回归本位,虚阳外浮而致病。郑钦安 《医理 真传》亦提到 “阳气过衰,阴气盛,势必上犯。 而阴中一线之元阳,热必随阴气而上升。 ”阳气 虚,阴气盛,阳不能消尽群阴,阴气上腾,虚阳外 浮则致病。患者虽然溃疡周围红肿、疼痛,但是全 身症状上多伴有乏力、畏寒怕冷、大便溏、小便清 长、脉沉、苔白等一派阳虚的表现,也可反证阳虚 阴盛。若全身症状上见面赤唇红,烦渴饮冷,恶 热,或二便不利,则为实热之征象也。

《黄帝内经》云 : “阳化气,阴成形” ,阳虚阴 盛日久则会导致体内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而生 有形实邪,包括痰、湿、瘀等有形实邪阻碍人体气 机升降,甚至形成局部的郁热,形成本虚标实征 象。阳气虚生有形实邪,有形实邪又反过来影响阳 气的运行,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 治以 “扶阳抑阴,收敛浮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 “谨守病机,各司 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而致和平。 ”针 对 “阳虚阴盛,虚阳外浮”的病机,治疗关键是 设法使不同程度偏离本位的阴、阳回到各自的本 位,在 “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下,使阴阳二气 在本体结构正常范围内进行气化交感,保持阴阳平 和。因此,治疗口疮要荡涤占踞阳位的阴气,设法 将浮越在外的阳气收敛使其回到本位上 。《医理真 传》中提到郑钦安与众不同的用药真机,曰 “无 论一切上中下诸病,不论男女老幼,但见舌青,满 口津液,脉息无神,……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 目肿,口疮诸证,一概不究,用药专在先天立极种 子上治之,百发百中” ,阳虚型口腔溃疡即是如 此。阳虚为病,外虽现一切火证,但与实火有别, 其人必身兼阳虚诸证,舌青、畏寒、脉息无神等种 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当扶阳抑阴,扶阳 是落实在扶助先天立极之种子— — —坎中之真阳。 要扶助虚阳回归本位,首先要清肃阳气运行的 道路,即清宣中、上焦之阻碍气机运行的痰饮、湿 浊等有形实邪,保证气机能够运行通畅,是为标本 兼治。治疗上以 “扶阳抑阴,收敛浮阳”为主, 兼以清宣中、上焦,畅通阳气回归之道路,最后通 过补后天以充养先天之阳气收功。

4 潜阳封髓丹方解

潜阳封髓丹源自郑钦安 《医理真传》 ,为潜阳 丹与封髓丹之合方。潜阳丹用于荡涤群阴,振复乾 刚,可用于君火衰弱不能镇纳群阴,群阴上腾,真 阳被群阴阻塞不能归根所致之诸证。封髓丹用于阳 气外越,虚火上冲之诸证,可收纳阳气使其回归本 位,包括一切虚火上冲之牙痛、咳嗽、面肿、耳 肿、目赤、遗精、遗尿等证,均有奇效,口疮亦是 如此。潜阳丹、封髓丹两方合用共奏补阳敛阳之 功。潜阳封髓丹由白附片、砂仁、龟甲、黄柏、炙 甘草组成,方中白附片禀地中火土燥烈之气,兼得 乎天之热气,故其气味大辛大热,至刚至烈,性善 走窜而不守,能补坎中真阳,既可荡涤体内之阴 寒,又能补火助阳; 砂仁辛温可纳五脏之气归肾, 龟甲质坚硬,禀金水之气,得水中之精气而生,有 通阴助阳之效; 黄柏味苦入心,气寒入肾,色黄入 脾,可谓三才兼备; 炙甘草禀土中冲和之阳气而 生,可调和上下又兼土伏火之妙用。

清宣中、上焦的痰浊等病理产物为治标 , 《金 匮要略》中提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痰 湿重者加二陈汤合白附片、砂仁加强温阳化湿之 力; 本病之根本为阳气虚弱,通过补益气血、补阳 之药合白附片、砂仁、龟甲填精、纳气归肾为治本。

5 病案举隅

患者,女,42 岁,2016 年 4 月 16 日初诊。主 诉: 反复口腔溃疡 2 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 溃疡,溃疡处疼痛,月经来潮前溃疡个数明显增 多,伴乏力,曾中西医治疗 ( 具体诊疗不详) ,服 药期间症状稍好转,停药后反复。刻下症见: 口腔 多处溃疡,溃疡口如绿豆大小,周围红肿伴疼痛, 现为行经第 4 天,量多,色正常,有较多血块,行 经第 2 天时右下腹疼痛,腰痛,乏力,口干,偶有口苦,怕冷,汗不多,纳差,不欲食,寐可,二便 调,舌淡红、舌根苔黄,脉细紧。西医诊断: 口腔 溃疡; 中医诊断: 口糜,证属阳虚阴盛、虚阳外 浮。治以扶阳抑阴、收敛浮阳,方以潜阳封髓丹加 减。处方: 黄柏 15g,砂仁 15g,桂枝 15g,苍术 15g,陈皮 15g,法半夏 20g,茯苓 15g,山 楂 20g,豆蔻 15g,木蝴蝶 15g,蒲黄 15g,炙甘草 5g,生姜 15g。7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

2016 年 4 月 23 日二诊: 口腔溃疡个数较前减 少,纳少,食欲下降,乏力,口干不苦,怕风怕 冷,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舌根苔黄,脉细。处 方: 黄柏 15g,砂仁 15g,龟甲 15g,肉桂 12g, 木蝴蝶 15g,淫羊藿 15g,山楂 20g,豆蔻 15g, 炙甘草 6g。7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

2016 年 5 月 4 日三诊: 口腔溃疡已愈,口干, 易疲乏,双足冷,手心发热,纳可,寐一般,二便 调,舌淡红、舌根苔腻,脉细稍紧。处方: 白附片 45g ( 先煎 2h) ,砂仁 15g,黄柏 15g,肉桂 15g, 朱茯神 15g,党参 30g,黄芪 30g,白术 15g,菟 丝子 20g,巴戟天 20g,木蝴蝶 15g,干姜 30g, 炙甘草 5g。7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

按语: 患者口疮反复发作,月经来潮前明显加 重,几经诊治未能根治。观其脉证,一派阳虚之 像,且经血伴有大量血块,可见寒凝血瘀之征,阳 虚生内寒,阴邪踞阳位,阳气无法回归本位,游荡 在外。其病机为阳虚阴盛为本,阳气不足则体内成 形太过,化气不足生有形实邪,因此,寒痰浊互 结、虚阳上浮为标。在治法上宜扶阳抑阴,收敛浮 阳。药用不可过于寒凉,寒则重加其阳虚; 中、上 焦不通畅时,用药过于温热则加重口疮。因此,治 疗上当标本兼治,既要扶助阳气、收敛浮阳,也要 荡涤阳气回归道路上的寒痰浊等阴邪。若治标不治 本则病情反复难愈; 治本不治标,阳气运行道路不 通畅则生郁热,反重加其病 。 《素问·生气通天 论》中提出的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 不通”是其谓也。开宣中、上焦之后巧用潜阳封 髓丹收浮阳回归本位 , 《素问·评热病论》曰: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最后通过补益气血、补 阳之药补后天以填补先天之阳气,肾阳充旺,阴霾 得散,阴阳升降自如,则病自愈。

纵观整个治疗过程,始终重视保持 “内阳外 阴”的阴阳本体结构,辨清标本虚实,把握谴方 用药的方向,以扶阳抑阴为主,标本兼治。以潜阳 封髓丹为基础方进行加减用药,早期以温通或开宣 中、上焦,收敛阳气为要,后期则填精补益,巩固 阳气之本以收功。

来源:中医杂志 作者:郑盼 唐农 莫秋兰 覃绿星
Tag标签: 口腔溃疡(46)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