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潜法治疗胆石症临证举隅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8-13
广东省大埔县中医医院 罗献伦

关键词 温潜法;胆石症;胁痛;痞满

胆石症临床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静止期,急性 期多以痛为主,静止期多以痞为主。祖国医学认为, 胆石症急性期多属“胁痛”范畴,静止期多属“痞满” 范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黄帝内经》以高度 概括的语言“不通”指出了胆结症的主要病机 [1] 。木 横土虚,肝胃不和,气机失调,肝失调达,故见痛和痞。 治疗大法以疏肝利胆,通利湿滞为主,不宜过用苦寒 药物。本病治则重在疏肝利胆,佐以通利湿滞,也不 宜过用通利水湿药,以免利水伤阴,应以温潜法合柴 胡剂、四逆散灵活加减运用。本法针对体虚而燥甚者, 气怯于内,阳浮于上者尤佳。温潜法即温热药与潜降 药配伍,如附子和磁石、龙齿、生牡蛎合用而成 [2] 。温 热药与潜降药配伍,此为民国医家祝味菊最常用的配 伍方法。他认为阳不患多,要在秘,阳气虚弱易于僭 越 [3] ,在临证中最推崇附子,称“附子通十二经,可升 可降,为百药之长” [2] 。现举验如下。

案 一

刘某,女, 60 岁, 2009 年 5 月 6 日初诊,有胆石症 病史 3 年,浅表性胃炎病史 3 年,胆石症发作 3 次,每 次均到医院注射杜冷丁后缓解,西医建议手术治疗。 患者害怕手术来诊。症见:形体肥胖,胁下隐痛不适 1 周,睡眠差、口苦、全身乏力、下肢冷,纳差、便溏、小便 微黄、脉左寸关沉滑、尺虚,右同。舌苔白腻、质淡。 B 超结果示:胆结石图像( 0.5cm × 0.6cm )。生化结果未 见异常。治以温潜和胃,疏肝通利。药用熟附子 10g (先 煎),柴胡 15g ,黄苓 10g ,砂仁 10g (后下),灸甘草 5g , 法夏 10g ,枳实 5g ,白芍 15g ,生牡蛎 30g (先煎),白术 20g ,大枣 10g ,干姜 5g 。水煎服, 1 剂 /d ,共 3 剂。没 有辅以西药治疗。 2009 年 5 月 9 日二诊,病有转机,胁痛减轻,睡眠 改善,每歺进食半碗稀饭,大便仍溏,效不更方,仍守 法原方,共 5 剂。

2009 年 5 月 14 日三诊,病情好转,无胁痛,睡眠 改善,饮食如常,唯大便时溏。连续服用 1 个月,其间 中药处方虽略有增减,但基本大法不变。此后每月坚 持服 3 剂此类中药,随访 3 年多,患者均未发作。

按 本例患者胆石症病史 3 年多,且胁痛、纳差, 舌苔白腻,质淡,乃中阳不足,木郁失条达挟湿之证, 故治予温潜之熟附子,生牡蛎以扶阳,潜镇。干姜、白 术、炙甘草健脾化湿安中,砂仁、柴胡、白芍、枳实理气 通达,诸药合用,切中病机,调和阴阳,使诸症得以消 除。

案 二

林某,男, 62 岁,于 2012 年初诊,患者有胆石症病 史 2 年,于 1 个月前出现胃脘部疼痛不适,右肋下亦 疼痛胀满,恶心,胸闷,睡眠不好,口干苦,烦躁。作胃 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 B 超检查:胆囊泥沙样结石,静 滴抗生素,口服奥美拉唑及胆石通等药无改善。症见: 中等形体,面红而多油光,右肋下压痛,口苦,舌苔黄 腻,脉弦数。药用柴胡 15g ,黄芩 15g ,法夏 10g ,枳壳 15g ,大黄 10g ,白芍 20g ,生姜 10g ,大枣 15g , 5 剂,水 煎服, 1 剂 /d 。患者服第 1 剂后,泻下若干,稍觉爽快, 再进 2 剂,大便次数较多,而胃脘部及肋下疼痛不减, 5 剂服完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胃脘部胀满尤剧,恶心, 口苦,舌苔同前。

药用柴胡 15g ,黄芩 10g ,天花粉 20g ,生牡蛎 30g (先煎),干姜 10g ,熟附子 10g (先煎),桂枝 10g ,枳壳 10g ,白术 10g ,白芍 20g ,炙甘草 5g , 5 剂,水煎服, 1 剂 /d 。服完疼痛胀满大减,恶心消失,有食欲,口干苦好 转。三诊不更方,服完 15 剂,经 B 超检查,泥沙样结 石消失,自觉症状尽消。

按 肝胆与胃相邻,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 湿热中阻,以致口干苦,结于肠胃气机阻滞,故见疼 痛、胀满,湿久蕴不化,胆液凝结,久经煎熬可成结石, 方中柴桂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合以温潜之熟附子、生 牡蛎疏肝利胆,枳壳疏通胆道,共奏除湿郁,和胃通 络。湿郁除胆石才能排出,达到肝疏、胆利、胃和、胆 宁的目的。

结  语

上述案例可见温潜一法在临证中不仅可使胆结 石排出、胁痛痞满消散,可解除胆结石形成的阳虚体 质根源之一,并能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临床需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燕玲 . 浅谈通法在胆石症的临床应用 [J]. 新中医,1998,30 (2):115.

[2] 张存悌 . 中医火神派探讨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93-196.

[3] 祝味菊 . 伤寒质难 [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5.
Tag标签: 胆石症(2)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