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李时珍诞辰498周年之际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7-22
李时珍(1518-1593),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代表。本草纲目,科学之光;时珍精神,声名远扬。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药学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其科学成就影响深远,令世人惊叹。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将《本草纲目》视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2011年,《本草纲目》被列入世界文化记忆名录。
 
迎接2018年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以《本草纲目》为切入点,讲医药,论文化对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与国际交流,有着重要作用。
 
植根华夏
 
盘古开天,炎黄创医;悠悠华夏,传承千古。
 
中华民族的祖先是“炎黄”,炎黄文化的内容博大而精深,既有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也含有农耕与医学的大科学。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也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炎黄文化一脉相通,中医中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药王孙思邈,本身也是名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也蕴含着丰富医理。
 
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数千年来,植根于华夏沃土,在临床实践的风风雨雨中逐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枝繁果丰,矗立于世界传统医药之林。理法方药,辨证施治,自成体系;内外妇儿,针灸气功,分科并举;中药、方剂、炮制、栽培、鉴定、药化、制剂,每一个学科都蕴藏着无尽的科学奥秘。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宝库,中医药王国仍有许多未解之谜,这正是其魅力所在。
 
《神农本草经》是本草的源头,《本草纲目》则是荟萃16世纪以前中医药文献的集大成之作,是李时珍历经27个寒暑熬尽心血完成洋洋190万字的巨著。中医药典籍似一颗硕大的明珠,日积月累,层层叠加,熠熠生辉。中医药学术传承更似长江、黄河之水一样连绵不断,后浪推动着前浪。
 
中医药古籍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我国特有的、丰厚的文化资源。多少中外学者为之痴迷。本草典籍是珍贵的文物,不仅可放在博物馆供观赏把玩,而更重要的是她是实用的宝典,是可供深度发掘的宝矿。
 
天地精华
 
华夏沃土,壮美河山;生物多样,药草万千。
 
我国疆土幅员辽阔,地势高低不同,山脉河流众多,气候复杂多样,这些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异常丰富的动、植物及矿物资源。
 
中医与中药唇齿相依﹐气血相随。数千年的医疗实践,筛选出了众多的道地药材,没有中医的临床应用,就没有道地药材的生命。反之,没有道地药材,中医的神奇功效也无法彰显。
 
中药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加工炮制的独特技艺。“减毒、增效”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遵肘后,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辨地产,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药品质量控制理念的萌芽,道出了中医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个庄严的承诺。
 
中药发现的历史,便是一部中国先民探索大自然的历史。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即是中药发现生动的写照。为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药栽培种植、驯化饲养业的发展,开始改变了传统靠天吃药的局面。昔日皇朝贡品,逐渐成为百姓可及之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方可使子孙后代继续有药可用,才能永葆地球家园祥和常青。
 
中国是一个56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藏、蒙、苗、壮、维等民族医药各放异彩,共同构成了中华本草大系。
 
大医精诚
 
古老文明,国粹蕴含;名医辈出,著述不断。
 
中医的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典籍,更体现在临床。先圣先贤对环境的认识,对人体自身的解读,对发病与治病的机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与发展。中医在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多有建树。针法、灸法、骨伤、推拿、气功疗效卓越。中医学在养生康复领域更是博采众家,建树于情志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环境养生、房事养生、药物养生的方方面面。
 
古往今来,中国名医如群星灿烂,他们用一包包草药、一根根银针治病救人,无数起死回生的动人故事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从古时的张仲景、华佗,到当今的国医大师,还有更多第一线的基层医药工作者。《本草纲目》记载方剂1万余首,君臣佐使,充满奥妙。方剂配伍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诸药协同互补,相辅相成,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变化无穷。看似平常的草根树皮在神医的手中,功效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久病沉疴得以化解。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本草纲目》等古典医著阐述的医理药论在当今医疗保健事业中不断发扬光大,当代中医药工作者不断谱写出“本草”新篇章。
 
产业支柱
 
伊尹汤液,惠民局方;保健食品,新兴市场。
 
中药是一种商品,中药业这一特殊的行业,在医人活命的同时,也创造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黄帝内经》13方中涉及丸、散、膏、丹、药酒等9剂型,到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一部国家最早颁布的制药规范;《本草纲目》时拓展到中药剂型60余种,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中成药,品种数以千计。纵观一部中药的发展历史,中药的使用不再是一家一户、一村一寨。中医在保持个体化服务的同时,伴随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中药也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向现代化的大企业跃进。
 
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制药技术日新月异,百年老店焕发着青春,国医精品不断创新。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21世纪的医疗模式将从单纯的治疗型向预防与治疗结合型的方向转化。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现代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对使用化学药品的顾虑,引发了一股回归自然、崇尚天然的潮流,使人们寄希望于传统医药。中医药在这一浪潮中,再领风骚。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工业总产值约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这一比例日渐增高。保健食品在未来的人类健康事业中将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发展领域。新的大健康产业时代已经到来,中药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
 
道传八方
 
中华医药,世界遗产;与时俱进,海纳百川。
 
人们常说,哪里有华人,哪里就会有中医药。历史上,华人海外开拓创业,将中医药带出了国门。中医药不但传播至东南亚地区,用药习惯与防病的理念也逐渐影响着欧美大陆。一些华人未涉足的地方,也有中医药的传播。
 
中国的中医药和针灸,正在全方位地走向世界,逐渐进入西方主流社会。来华留学生中,学习自然科学人数最多者,首推中医药专业。中医药的专家,走出国门办诊所、开医院、设立教育机构,合作学术研究。同时,在亚洲,欧美以及非洲等各国本地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也在快速增长。迄今,中国已经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签订了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的影响遍及五大洲。(赵中振)
Tag标签: 李时珍(4)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