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医家地理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9-07-07
清代山东中医医家地理分布
 
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更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 素称“齐鲁之邦”[1]。清代是山东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清朝承袭明制, 改山东布政司为山东省, 定都北京之后, 山东省临界直隶, 靠近京师, 为近畿省份, 成为连接政治、经济中心的纽带, 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因此, 清代山东中医发展兴盛, 涌现出了以黄元御为代表的众多杰出中医医家。本研究在收集和整理清代山东中医医家的基础上, 重点对清代山东中医医家的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和考察, 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分布规律、分布特点及成因。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清初, 山东省下辖济南、兖州、东昌、青州、登州和莱州6府, 领104县, 其间经过多次改革, 至清末时, 山东共划为3道、10府、3直隶州、107个州县[2]。因此, 本研究不纳入临清直隶州下辖的丘县 (今属河北省) 和曹州府下辖的濮州 (今属河南省) , 纳入清代隶属于直隶河间府的宁津县、开州的东明县和沧州的庆云县, 合计108州县。
 
本研究以地方志、医家著作、期刊、后世著作等为研究线索, 重点翻阅了《山东中医药志》《中医人名辞典》《中国分省医籍考》《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著述, 医家中生活于明末清初主要成就在清代者予以收录, 生活于清末民国初年主要成就在民国时期者不予收录, 最终共计收录清代 (1644年~1911年) 山东中医医家956人, 广泛整理了清代山东中医医家的姓名、字号、生卒年代、籍贯、著作、医事活动、学术成就等。医家的分类和数量使用Microsoft公司的Office2013软件中的Excel进行了统计。
 
清代山东中医医家地理分布概况
1.清代山东省下辖道府州县情况
济东泰武临道包括济南府下辖的德州、历城、章丘等15县、1散州, 东昌府下辖的高唐州、聊城、荏平、莘县等9县、1散州, 泰安府下辖的东平州、泰安、东阿、莱芜等6县、1散州, 武定府下辖的滨州、惠民、利津、乐陵等9县、1散州, 临清直隶州下辖的临清州、丘县、夏津、武城;兖沂曹济道包括兖州府下辖的曲阜、宁阳、邹县等10县, 沂州府下辖的莒州、兰山、沂水等6县、1散州, 曹州府下辖的濮州、菏泽、巨野等10县、1散州, 济宁直隶州下辖的济宁州、鱼台、金乡、嘉祥;登莱青道包括登州府下辖的宁海州、蓬莱、莱阳、文登等9县、1散州, 莱州府下辖的平度州、潍县、昌邑、掖县, 青州府下辖的益都、临淄、博兴等11县, 胶州直隶州下辖的胶州、高密、即墨。
 
2.山东省各府州中医医家地理分布概况
在各个著述中所记载的956位山东省中医医家中, 除属地不详的9人之外, 其余具体情况详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清代山东省济南府、青州府和武定府的中医医家最多, 三府中医医家共计434人, 将近占到了清代山东省中医医家的一半, 而剩余的登州、曹州、沂州和莱州等府和直隶州的医家较少, 显然, 济南府、青州府和武定府三府是清代山东省中医医家分布的核心区域, 尤其是济南府。
 
3.山东省各州县中医医家地理分布概况
本次纳入研究范围的清代山东省所属的108个州县中, 有94个州县有中医医家的分布, 14个州县没有中医医家的分布, 如泗水、即墨、汶上、嘉祥等县。在94个有中医医家分布的州县中, 中医医家人数超过10位的州县有38个, 其中中医医家最多的州县是章丘县, 有38位, 最少的州县为滨州、青城等9个州县, 均只有1位医家。中医医家人数排名前10的州县分别为济南府章丘38人、济南府历城31人、青州府博兴31人、武定府阳信31人、青州府昌乐27、兖州府宁阳26人、莱州府潍县26人、直隶庆云26人、胶州25人、武定府商河22人, 具体情况详见表2。
 
4.山东省地理亚区中医医家地理分布概况
根据山东省山区、平原、丘陵3种不同的地形, 山东区域战略可分为三大亚区, 分别是鲁中山区、鲁西鲁北平原区、鲁东半岛区。其中鲁西鲁北平原区又可分为鲁西南、鲁西北和鲁北3个亚区。根据统计鲁西南平原下辖曲阜、宁阳、济宁、东阿等29县, 共有医家158人;鲁西北平原下辖聊城、恩县、馆陶、夏津等14县, 共有医家115人;鲁北平原下辖历城、章丘、新城等34县, 共有医家415人;鲁中山区下辖兰山、泰安、博山等14县, 共有医家101人;山东半岛下辖蓬莱、诸城、潍县等19县, 共有医家158人, 具体情况详见表3。
 
济南府、武定府和青州府的北部地处于鲁北平原, 加之鲁北平原州县的分布密度较大, 因此所出的医家也较多, 占到了全部医家的43.41%;其次是济宁直隶州、兖州府、曹州府和泰安府西部地处的鲁西南平原和登州府、莱州府和青州府东部南部地处的山东半岛地区, 均占到了全部医家的16.53%, 这也更加佐证了济南、武定和青州三府是清代山东省中医医家分布的核心区域。鲁中山区因地势高, 州县分布密度较小, 只有14个州县存在, 因此所出医家也较少。
 
清代山东中医医家地理分布特点及成因
清代山东省中医医家分布不平衡, 具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性, 分析归纳起来, 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清代山东省中医医家集中分布于鲁北平原一带, 即济南府、青州府和武定府。这些地区能够成为中医医家的密集之地, 深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鲁北平原系由黄河泛滥冲击而成, 地势平坦, 民众大多从事传统农业生产, 经济较为发达, 加之鲁北平原一部分为战国时齐国所在地, 此地医学也深受齐文化的熏陶, 其医术有着深厚的齐文化底蕴, 突出表现为重视医学理论的构建与医学的传承[3], 并十分重视脉诊。清代中医医家中医学世家颇多, 且大多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这些无不深受齐派医学的影响。清代济南府为省会所在, 医家荟萃, 历城有冯应麟、李敷荣、张永和、张鸾、姬茂畅以及刘登俊和刘成己、刘正己父子等;章丘有王生周、徐绳武、焦汝桂、胡元懋以及李慎修、李克广、李体诚祖孙三代和高如昆、高泽长祖孙等;长清有冯培英、李行芳、刘铭彝等;新城有张振祚、张宗元父子, 王允焕、张嗣灿等;淄川有王长明、牛清和、韩映坤等。清代武定府有阳信的王作霈、刘兆晞、毛继丰等;商河的王宇熙、韩厥初、梁凤彩等;利津的繤沣、焦汝筠、赵丹城、赵丹魁等。清代青州府有博兴的张冠贤、陈莱九、张友桂、陈曰让等;昌乐的王日琳、陈汝守、郑步堂、高麟圃等;庆云的井养源、刘源长、张明贤、王保义等;临淄的徐克明、崔昌龄、王瑛等。
 
 表1 清代山东省10府3直隶州中医医家人数统计
 

 
 表2 清代山东省州县中医医家人数统计
 

 表3 清代山东省地理亚区中医医家人数统计
 
这其中不乏有对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 如清代历城的姬茂畅, 字舒庵, 撰有《走马喉疳论》一卷。姬茂畅研究《素问》《灵枢》独有会心, 善治走马喉疳, 治疗此症不下三千人, 皆验[4]。于是本其治疗心得, 撰写了《走马喉疳论》一卷, 成书于1872年, 该书为喉科疫病专著, 主要论述了白喉等疫病的症治。《走马喉疳论》全书篇幅短小, 仅4 000字, 分为走马喉疳论、走马喉疳形色辨、闻声、治法论四部分。该书所列处方中用到的苏梗解郁汤、四逆加桔梗汤、滋阴解毒汤、甘桔逐白汤等, 在临床中辨证施治, 均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也更加说明了该书是一本简便有效的喉科疫病专著。
 
第二, 清代山东省中医医家分布向山东半岛延伸。山东半岛主要包括登州、莱州府、胶州直隶州全部和青州府的部分区域, 根据地形大致可分为半岛丘陵区和胶莱平原区。丘陵区民众继承齐国善于商贾的传统, 胶莱平原区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这些都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5]。清代登州府有莱阳的于庭彦、王恩溥、左庆禄、赵月塘等;文登的张廷相、常建圻等, 荣城的孔昭明、陈象瀛等。莱州府有潍县的丁廷珍、丁仲麟、彭延龄和郭伟业、郭伟绩兄弟等, 昌邑的黄元御、黄德静、陈丕显等。青州府有诸城的刘引岚、刘奎、刘秉锦祖孙三世以及臧氏家族。胶州直隶州有胶州的堵仲陶、宋言扬、王吉震等。
 
这些中医医家均或多或少的为清代山东省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昌邑的黄元御, 号研农, 别号玉楸子, 是尊经派的代表人物, 被后人誉为“一代宗师”。他在2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 精研古圣经典, 致力深而识悟彻, 乾隆皇帝赐“妙悟岐黄”之匾额, 其医术高超, 治病效如桴鼓[6]。黄元御现有医书11种流传于世, 阐素灵之奥义, 发仲景之深邃, 其代表作《四圣心源》中的“一气周流”理论更是影响深远。“一气周流”理论阐释了脏腑气机运动的基本规律, 并以此为核心应用于生理、病理、治则及临证遣方用药等方面[7]。近些年来,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用于现代主义临床的报道屡见不鲜, 为临床的辨证施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三, 清代山东中医医家分布的基本格局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在中医医家成长的过程中, 人地关系占有重要的地位。政治经济发达、文化积淀厚重的地区,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会形成中医医家产生的中心地带, 如济南府地区。明代山东布政司把省会由青州迁至济南, 济南便成为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政治经济文化得以全面发展, 促进了更多医家的产生。相反, 鲁中山区多山丘, 山麓阻断客观上阻碍了其与外界的交通和交流, 而且土地贫瘠, 属于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地区。该地区产生的医家较少, 在9个没有记录医家的州县中, 鲁中山区占有3位。
 
小结
综上所述, 清代是山东医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各府州的中医医家人数、分布范围、编纂医籍数量、科属以及流派分化等都较前代有了更大的发展, 对中医药的发展影响深远。通过对清代山东中医医家的分析研究, 可知中医医家的分布深受政治布局、经济发展、文化底蕴以及地理区域的影响, 中医医家的地理分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参考文献
[1]陈文刚.近代山东文化人才地理分布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闫娜轲.清代山东府县人口考论.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10
[3]孙慧明, 张丰聪, 王振国.试论齐文化对齐派医学形成的影响.中医杂志, 2014, 55 (6) :535-536, 538
[4] 鞠宝兆, 曹瑛.清代医林人物史料辑纂.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270
[5]杨发源.清代山东城市发展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3:38
[6] 潘秋平.话说国医北京卷.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59
[7]刘书坤, 李志刚, 林磊, 等.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的针灸临床探索.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 (9) :4061-4063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赵雨薇 田思胜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