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苏名医叶天士 名医费伯雄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1-07-29
江苏自古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医派众多,名医辈出,出现了许多彪炳史册的医学大家,如叶天士、薛雪、尤怡、徐灵胎、费伯雄、吴鞠通、马培之、杜钟骏、恽铁樵等,可谓群星璀璨,异彩纷呈。他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人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他们所具有的职业精神,对今天的医学人文亦有重要的启示。
 
志存高远不唯利
 
清代苏州名医叶天士,其温病学说在医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有一段至理名言:“夫以利济之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这段话给医生职业指明了方向,即要做一位高明的医生,应当树立济世救人的崇高目标,只有围绕这一目标不断学习,才能逐渐达到很高的专业水平,如果仅仅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则只能做一名很平庸的医生。
 
常州孟河名医费伯雄出生于医学世家,曾为道光皇帝看过病,获赐匾额和联幅,称其“是活国手”。费伯雄在其著作《医方论》中言:“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不可。”
 
可见,要做一名成功的医生,首先要树立救人的初心,而不是用专业去谋利,这是一个思想方针问题,决定了在职业道路上能走多远,能飞多高。所以,要想当大医,首先要有大格局。
 
真才实学不虚名
 
医学较为复杂,表现在人群的异体性、人体的异质性和疾病的异现性,医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越多,才会越有能力。但这个成长过程是漫长的,有些人性情比较浮躁,不免会出现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浮夸等不良作风。无锡龙砂名医吴达在《医学求是》里写道:“医以名胜,不以学胜,实因医学之渊微,习是者不得其至理,惟以求名为急,而渐忘其实学矣。”急于求名,长此以往,就会忽略真才实学,迟早是要出事的,因为医学关乎生命,是治病与救命。
 
做医生求虚名,就是拿患者的生命当儿戏。清代苏州名医徐灵胎在其著作《慎疾刍言》里指出:“惟能不务虚名,专求实效,审察精详,见机明决,庶几不以性命为儿戏矣!”
 
推己及人待患者
 
据传,名医费伯雄自从给道光皇帝看病获赐后,回到家乡常州孟河小镇名声大振,远近求医者慕名而至,门前时常舟楫相接。他在《医方论》中说:“我之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我之父母妻子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这是他对换位思考最好的阐述,他通过推己及人,站在患者的角度,去体会患者的需求。
 
余听鸿为清末经方大家,江苏宜兴人,早年在孟河拜师学医,其治病十分认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他说:“开一平淡之方以塞责,不徒无以对病者,即清夜自问,能无抱残衾影乎?”他用箴言片语提示后世的医者:作为一名医生,要经常在半夜里想一想,我是不是有搪塞患者的行为,是不是为没有尽到责任而良心不安呢?可见,只有真正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才能做一名好医生。
 
仁心仁术集一身
 
很多中医都认为,医德与医术同等重要,两者密不可分。清代江苏淮安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指出:“天下万事,莫不成于才,莫不统于德,无才固不足以成德,无德以统才,则才为跋扈之才,实足以败,断无可成。”他精辟地阐述了医德与医术之间的辩证关系:医术是医德的基础,只有掌握了精湛的医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除病祛痛,为救死扶伤奠定基础;医德是医术的保障,医务工作的开展需要医德的指引,离开医德的医术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清代江苏无锡医家王旭高说过这样一番话:“医,仁术也。其心仁,其术智。爱人好生为之仁;聪明权变为之智。仁者余而智不足,尚不失为诚厚之士;若智有余而仁不足,则流为期世虚妄之徒。”阐释了医德与医术的本末关系,指出医德具有更核心、更内在的本质,是医生从事医疗活动的根本动机和指南。
 
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崇高的医德需要通过精湛的医术来体现,精湛的医术需要崇高的医德来升华,在一定条件下,医术与医德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在医务工作中,医术与医德缺一不可,两者应融合统一起来。(刘洵)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