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炎威《救护学讲义》“引药”特色探析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11-20
民国以降, 岭南中医在全国享有盛誉, 尤其是以 管炎威为代表的管氏一家, 管炎威为管德裕再传弟 子, 管氏骨科第三代传人, 在内、 外、 妇、 儿、 伤科均 有较大贡献, 其著作《救护学讲义》 《伤科学讲义》 《花柳科讲义》 , 被作为当时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教 材使用, 对岭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全国中医药事 业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管氏世代行医, 自其祖父 管德裕以来, 勤于习业, 世代行医, 声名远播, 本文着 重探讨管炎威著作 《救护学讲义》 的学术思想。

管炎威与《救护学讲义》

管炎威, 号季耀, 广东南海人, 生卒年不详。 其著 《救护学讲义》为专门针对急危重症中医救治法教材, 管氏独有的医学思想, 如重视运用引经药、 分部 用药、 分时用药。 这些独到见解丰富了中医理论, 对 中医救护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探析《救护学讲义》中的特色引药理论 管炎威的特色引药理论发扬了由张元素总结的 药物归经学说, 又借鉴《医宗金鉴》将引药的范围扩 展到了部位引药, 提出时辰药引观点。

1. 结合张元素思想探析管炎威六经引药理 论 药物归经是以脏腑、 经络理论为基础, 以所治 病证为依据总结的用药理论。 张元素在《珍珠囊》 中正式把归经作为药性主要内容加以论述 [1] 。 徐灵胎 “不知经络而用药, 其失也泛, 必无捷径” 。 管炎威认 为, 徒用治病之剂, 不施引经之药, 病纵能愈, 恐累 别经。 故 “若太阳经病, 引以羌活, 防风; 阳明经病, 引以升麻, 葛根, 白芷; 少阳经病, 引以独活; 厥阴经 病, 引以细辛, 川芎, 青皮” [2] 。 太阳经引药, 张元素有防风 “气温味辛, 疗风通 用, 泻肺实, 散头目中滞气” [3]51 , “上焦者, 在心下, 下 膈, 当胃上口” [4] 。 非太阳经循行, 但汪昂有防风 “上焦 风邪, 头痛目眩, 脊痛项强, 周身尽痛, 太阳经证” [5]35 。 知防风可用于太阳引经。 藁本 “太阳经本药” [3]68 , 其性 “辛温雄壮” , 属太阳经, 不宜做引经药。 阳明经引药, 张元素有石膏 “气寒, 味辛甘, 治足 阳明经中热” [3]58 。 管炎威将石膏列为引经药, 以岭南 地区, 易中热邪, 乃因地制宜。 少阳经引药, 独活。 张元素有 “若与细辛同用, 治少阴经头痛” [3]52 , 汪昂 “气缓善搜。 入足少阴气 分” [5]33 。 为何管炎威以独活为少阳引经? “木气上升 之象, 有如君位, 故称君火” [6]13 。 “阳热降入地下水中 以生中气, 有如相臣之职, 故称相火” [6]13 , 独活 “气 味俱薄, 浮而升” [7] , 以独活之升, 为少阳经引经药, 升降有序, 以生中气也。 厥阴经引药, 张元素 “细辛, 治少阴经头痛如 神” [3]52 , 汪昂 “乃足少阴肾本药, 能通精气, 利九 窍” [5]38 。 “细辛、 当归润肾肝” [8]339 , 当归 “疗厥阴肝 邪” [5]49 , “细辛温水寒而培木气之根” [6]43 。 岭南地区 冬不寒凉, 阳气封藏不及, “便起上热下寒, 人死最 速的温病” [6]23 。 细辛行足少阴水气, “温水寒” , “厥 阴风木母气为水” [6]43 。 厥阴之气开泄, 必用细辛。 细 辛为厥阴经引经药, 与岭南气候特点有关。

2. 结合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试探究 管炎威周身受伤药引理论 管炎威将人体分为头、 眼、 耳、 鼻等22个部位。 吴谦周身受伤引药分为头 部、 面部、 眼部等30个部位, 异曲同工。 故从 《医宗 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试探究管炎威引药特点。 管炎威头部药引藁本、蝉蜕、羌活、升麻、 白 芷。 汪昂藁本 “辛温雄壮, 为太阳经风药” [5]35 。 吴谦 头部黄连消毒饮、 海艾汤中均用及。蝉蜕 “其气清 虚而味甘寒, 除风热” [5]248 。 羌活 “辛、 苦, 性温。 入 足太阳膀胱经” [5]34 。 吴谦头部黄连消毒饮、 神应养 真丹、 羌活冲和汤中均用及。 汪昂升麻“升阳明之 清阳” [8]281 , 吴谦托里透脓汤有之。 李东垣 “用其疏 散风热之功” [9]60 , “止阳明头痛齿痛” [5]36 。 汪昂白芷 “治阳明头目昏痛, 眉棱骨痛” [5]37 。 综上, 管炎威头 部引药升发阳明火郁之升麻、 白芷, 治风湿相搏头痛 之羌活, 治寒郁本经之藁本, 治风热之蝉蜕。 酒为药 引, 引药上行头面。 肝开窍于目, 眼部疾病多与肝有关。 管炎威眼 部药引草决, 生地黄, 白菊花。 草决者, 决明子。 吴谦 言: “生于目两訾, 瘀肉努出, 时觉疼痛” [10]175 , 汪昂 言: “治一切目疾, 故有决明之名” 。 吴谦曰: “眼胞属 脾, 思郁气结所生也” [10]168 。 “生地凉心血” [8]284 , “入 心肾。 泻丙火, 清燥金” [5]52 。 故知生地黄消目热而 赤。 汪昂有 “甘菊花, 得金水之精居多, 以制火而平 木。 故能养目血, 去翳膜。 黄者入阴分” [5]21 。 吴谦眼 部疏肝清风方、 黑参汤均用之。 管炎威眼部引药有决 明子入肝经、 除风热, 有生地黄泻心与小肠火, 黄菊 花益肺肾二脏, 养目血, 去翳膜, 益金水之精, 制火 平木。

3. 结合药物归十二经理论研究十二时辰药 引 管炎威十二时辰药引属中医时间医学范畴。 “药 物归十二经, 十二经有时间性, 药物经理论便有药物 归时含义。 即归某一经的药物, 最佳药效时间便是与 该经脉相应的时辰” [11] , 是管炎威对 “六经引药” 理 论的补充, 可拓展及十二经。 以胆经为例。 管炎威认为, 胆经应引用泽兰、 木 通、 竹茹、 甘草同煎服。 足少阳胆经受病 “口苦, 善太 息, 心胁痛不能转侧” [12] 乃 “胆液外溢而口苦, 胆郁 不舒, 故善太息。 少阳居三阳之中而为枢, 属半表半 里” [12] 。 泽兰 “香舒脾, 入足太阴、 厥阴” [5]61 。 入足 太阴脾经, 肝木随脾土而升, 胆木因肝木而降, 故少 阳胆郁之疾可解。 木通 “上通心包, 降心火, 清肺热, 下通大小肠, 膀胱” [5]87 , 清肺热者, 以 “热壅清道, 气 滞不通” [5]87 。 竹茹 “开胃土之郁, 清肺金之燥, 凉血除热” [5]158 。 畅通肺气肃降之路, 少阳胆火随肺金而 降。 此木通, 竹茹之用。 甘草, 补脾胃不足而泻心火。 综上, 管炎威以泽兰入肝, 木通、 竹茹入肺, 甘草调和 使周身气机升降有序, 疏和胆经之郁。 以肝经为例。 管炎威认为, 肝经应引用大黄、 青 皮、 赤芍、延胡索、 郁金、 桔梗。 足厥阴肝经病“腰 痛不可以俯仰, 甚则嗌干, 胸满, 呕逆” [12] , 汪昂大黄 “入足太阴脾经” [5]73 , “亦泻脾胃之湿热” [5]73 。 可知 大黄泻脾胃之湿热。 脾胃湿热, 波及于肝, 多呕逆、 胸满, 故以大黄为肝经引药也。 青皮 “入肝经气分, 疏肝泻肺” 。 白芍“入肝脾血分” [5]51 , 又 “治泻痢后 重, 心脾胁痛” [5]51 。 赤芍 “主治略同, 尤能泻肝火, 散 恶血” [5]52 , 故知其可为肝经之引药也。 刘完素 “金铃 子疏肝气, 泄肝火, 为君药。 玄胡行气活血, 为臣使 药” [9]137 , 玄胡者, 延胡索也。 管炎威将延胡索列为肝 经引药, 取其行气活血之用。 郁金 “纯阴之品, 其性 轻扬上行, 入心及包络, 兼入肺经” [5]69 。 可知郁金散 肝气之郁结, 故归为肝经引药也。 桔梗 “入肺气分泻 热, 兼入手少阴心, 足阳明胃经” [5]26 , 桔梗开提气血, 使肺气宣散条达, 肺主宣发肃降, 用桔梗调达肺气, 以升肝气也。 在肝经引药中, 管炎威用大黄泻脾胃湿 热, 青皮入肝经气分, 疏肝泻肺。 赤芍入肝脾血分, 泻 肝火安脾肺, 治心脾胁痛。 延胡索行气活血, 郁金散 肝气之郁结, 桔梗条达肺气, 使肝气不郁。

管炎威的用药特色

管炎威用药, 重视气机升降。 管炎威以独活用于 少阳经, 乃因势利导, 促少阴君火升来使少阳相火降 完成大气圆运动也; 在胆经引药中采用入肺经的木 通、 竹茹, 清心肺上焦之热, 肺气能够正常的宣发肃 降, 以肺金之降带胆火下降。 在肝经引经药中采入肺 经的桔梗, 使肺气不郁, 助肝气条达。 管炎威用药较 多考虑岭南地区地理因素, 因地制宜。 岭南地区湿热 横行。 藁本 “辛温雄壮” , 不宜做太阳引经药; 石膏为 阳明经引药, 由于岭南气候缘故; 岭南冬夏季易发温 病, 用当归甘温和血不可, 必配伍细辛 “温水寒” 。 管 炎威用药重视五脏相关。 如管炎威头部之五味引药 有升发阳明火郁之升麻、 白芷。 有治风湿相搏、 本经 头痛之羌活。 有治寒郁本经之藁本。 有治风热之蝉 蜕。 有酒为药引, 上行头面。 管氏眼部引药有决明子 之入肝经、 除风热, 有生地黄之泻心与小肠火与黄菊 花益肺肾二脏。 清心火平肝木, 心火由小肠导泻之, 菊花益金水之精, 制火平木。 管炎威以泽兰入肝, 木 通、 竹茹入肺, 甘草调和周身气机。 而在肝经引药中, 管炎威用大黄泻脾胃湿热, 青皮入肝经气分, 疏肝泻 肺。 赤芍入肝脾血分, 泻肝火安脾肺, 治心脾胁痛。 延 胡索行气活血, 郁金疏肝气郁结, 桔梗条达肺气。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钟成 陈凯佳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