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目诊之主要内容 中医经典对眼神表情的论述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1-05
“读眼术”是运用中医思维打开情志疾病的大门

中医认为情志疾病多与肝主疏泄及心主神志功 能密切相关, 临床上常从肝与心论治, 但仍无法客观 测量情志异常。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 笔者认为对眼神 表情的观察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新思路与新领域。 眼 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 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 眼 神是无法伪装的, 它能真实、 准确的反映人内心的情 绪体验。 研究情志病证患者眼神表情与异常情绪体 验关系, 开创眼神表达内心情绪体验研究新领域, 寻 求直接、 真实、 准确地测评情绪体验的方法是医学、 心理和神经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的前沿领域 [1] 。

中医经典对眼神表情的论述

临床上通过观察患者眼睛的神、 色、 形、 态的变 化来诊断疾病, 是中医望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目诊。 中医目诊历史悠久,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 详细的记载, 历代医家也十分重视目诊, 如华佗阐明 了目之血络与脏腑的关系, 张仲景将目诊应用于实 践, 并将之与疾病相结合, 王今觉提出 “望目辨证” , 通过白睛特征以及白睛血络特征来定病位、 寒热、 虚实、 痰湿、 传变等 [2] 。 《黄帝内经》 不仅奠定了中医 目诊理论的基础, 而且在其诊法的主要内容及对临 床的启示意义等方面均影响深远, 并极大地促进了 后世目诊的发展。

1. 目诊之理论基础 目诊首见于《黄帝内经》 , 在《黄帝内经》 目诊理论中, 将目色分为青赤黄白黑 五色来进行诊断, 且通过察目之不同部位的变化, 以 察五脏六腑之病变, 如《灵枢 ·大惑论》 所言: “骨之 精为瞳子, 筋之精为黑眼, 血之精为络, 其窠气之精 为白眼, 肌肉之精为约束” , 是为后世五轮学说的起 源, 也是五行学说在目诊理论中的体现 [3] 。

后世据此将眼分为五轮, 分属于五脏 [4] 。 即胞睑 为肉轮, 属脾; 两眦为血轮, 属心; 白睛为气轮, 属 肺; 黑睛为风轮, 属肝; 瞳神为水轮, 属肾。 由于目与 五脏的密切关系, 因此脏腑发生变化时亦反映于目。 目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如《素问》 中曰: “肝开窍于 目” 等。 由于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 因此情志的产 生亦归功于心, 而 《黄帝内经》 不仅指出目为肝窍, 也 提出目为心窍。 如《素问·解精微论》 曰: “气自者, 五 脏之专精也, 目者其窍也” 。 因眼之所以能视, 除受心血营养之外, 还受心神的支配, 故 《灵枢 · 大惑论》 曰: “目者心之使也, 心者神之舍也” 等, 皆可说明目 与心的密切关系 [5] 。

《素问·脉要精微论》 曰: “头倾视深, 精神将惫 矣” 。 《类经》还曾将其运用到治疗上, 曰 “又余尝治 一少年姻妇, 以热邪乘胃, 依附鬼神, 殴詈惊狂……因 令人高声先导, 首摄其气, 余即整容, 随而突入。 病者 亵衣不恭, 瞠视相向。 余施怒目胜之, 面对良久……此 以威仪胜其亵渎, 寒惊胜其邪火也” 。 医者以愤怒之眼 神克制了患者的亵渎之情, 从而达到了治疗目的。 以 上显示中医学对眼神传情达意的初步认识。

2. 目诊之主要内容

2.1 望目之神 《黄帝内经》 中认为神是人体生 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而且神突出表现在目光, 如《黄 帝内经》 云: “失神者死, 得神者生也” 。 而心主藏神, 故望目之神即可判断神之存亡。 若两目炯炯有神、 活 动灵敏为得神的表现; 若两目无精神, 活动迟钝则为 失神的表现。 然而在情志病患者中, 若神采飞扬, 目 视逼人, 为狂证先兆; 神色暗淡, 目光呆滞, 为癫证 的预报; 目光忧郁, 则为郁证的前讯 [6] 。

2.2 望目之色 望目色, 主要是望眼胞、 眼球之 黑眼、 白眼、 目眦等处的颜色。 望目色也是诊断、 治疗 疾病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内容。 《黄帝内经》明确 指出: “视目之五色, 以知五脏而决死生” [7] 。

2.3 望目之形态 鹘眼凝睛: 指双侧眼珠突出, 如庙堂凶神之目, 红赤如鹘眼, 凝视难以转动。 多因 情志失调, 肝气郁结, 郁久化火, 火热上炎, 目络涩 滞; 或因郁久伤阴, 心阴亏耗, 肝阴受损, 以致阴虚阳 亢所致 [7] 。 珠突出眶: 指眼珠骤然突出, 轻者含于睑内, 重 者突于眶外, 怒吼呕逆时加重, 仰头平卧时减轻。 多 因暴怒气悖、 高声吼喊、 低头进气等以致气血并走于 上, 脉络郁滞所致 [6] 。 这两种病理形态之目均是由于 情志疾病不同病因所致, 怒则气上, 因此望目对于诊 断情志疾病起到了辅助性作用。

心理学对眼神表情的分析

伴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开启, 眼神表情成为了心理 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眼神是心灵之窗, 心灵是眼神之 源。 眼睛是人体中无法掩盖情绪的焦点, 人内心的情 绪总会不自觉地通过眼神流露出来。 研究表明, 眼球 的转动, 眼皮的张合, 瞳孔的大小, 视线的转移速度 和方向, 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 所产生的奇妙复杂的 眉目语, 都在传递着内心的情感, 表达丰富的意向, 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 [1] 。 眼神与情绪具有特异关系, 以寻找目光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挖掘不同目 光隐藏的深层含义, 从眼神表达、 情绪体验、 生理变 化等不同方面开创临床治疗情志疾病新的思路。

1. 眼神的表现 望眼神是诊断情志疾病最直接 有效的途径。 无论患者具有何种素养与品行, 眼神 是不会掩饰或说谎的。 眼神有很多种, 表现为急躁、 忧郁、 悲观、 焦虑等。 即便患者主诉并不是情志类疾 病, 也可以通过其不经意流露出的带有忧郁或呆滞 的眼神中做出判断, 或是眼神显得黯淡无神, 或是缺 乏柔和的光亮, 甚或是带有严峻的寒光。 少数患者也 许会竭力掩饰或否认自已存在心理上的痛苦、 创伤 或某种情结 [8] , 但都无法掩藏阴郁空虚或飘忽不定 的眼神。 一旦当患者难以坚持继续掩饰或达到 “心理 崩溃” 的时刻, 会立刻眼圈发红, 眼瞳湿润, 甚至忍 不住潸然泪下或抽泣或涕泪滂沱, 开始承认并诉说 心病 [9] 。 这是一种典型的郁证眼神表情的表现。 情志疾病还包括癫狂、 百合病、 脏躁等, 癫狂症 患者多表现为两眼圆睁, 眼神呆滞或淡漠, 神志异常 的患者眼神多表现为双目晦暗无光, 目色浑浊, 表现 出更多的是焦虑不安的情绪。 运用眼神来表达对周 围一切事物的复杂情感, 喜怒哀乐都会从微妙变化 的眼神里真实地流露出来。

2. 眼球的转动 在身心语言程序学中认为: 眼球 转动的方向与大脑思考的过程有对应关系。 具体而 言, 眼球向上, 大脑进入 “视觉图像” 处理状态; 眼球 居中, 大脑进入 “听觉声音” 处理状态; 眼球向下 , 则大 脑进入 “感觉、 情绪、 语言” 处理状态。 经大量实验研 究得出, 眼珠习惯朝右转动的人往往属于易怒、 攻击 性强的人; 而眼球习惯向左转动的人则趋向于平和。

3. 瞳孔的大小 瞳孔的变化是人不能主动控制 的, 瞳孔的放大和收缩能真实地反映复杂多变的心 理, 瞳孔的大小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人情 绪不好、 态度消极时, 瞳孔就会缩小; 而当人情绪高 涨、 态度积极乐观时, 瞳孔就会扩大。 瞳孔的扩张能 力又与大脑直接相关联, 不受主观意志的控制, 仔细 观察瞳孔的变化也可得知人内心的真实心理状态。

临床运用总结

姜德友教授善于运用望眼神对情志疾病患者进 行初步判断, 将中医学思维与现代表情心理学结合应 用于临床治疗情志疾病当中。 姜德友教授认为情志疾 病的治疗应采取两手抓, 一方面采用望眼神法, 强调 针对不同眼神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另一方面采用舒 郁导情法, 即通过和患者心与心的交流, 改善患者不 舒的心境, 并使其认识到过激的情绪会对身心造成 危害, 从而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 现将姜德友教授治 疗情志疾病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案1 患者某, 女, 29岁, 2015年6月6日初诊。 主 诉不寐1年余。 患者胸闷, 太阳穴两侧头痛, 伴有情绪不畅, 悲伤欲哭, 心烦易怒, 坐卧不安。 舌苔白厚腻, 脉弦。 望眼神: 双目忧郁, 具有攻击性。 西医诊断: 失眠; 中医诊断: 不寐; 辨证: 肝郁气滞, 心神不安。 治以疏肝解郁, 重镇安神。 处方: 柴胡15g, 枳壳15g, 炒白芍15g, 炙甘草15g, 川芎20g, 钩藤20g, 焦栀15g, 旱半夏15g, 茯神20g, 生龙骨、 生牡蛎各25g, 合欢花 20g, 柏子仁20g, 太子参20g, 大枣5枚, 小麦50g。 4 剂, 每日1剂, 水煎温服。

二诊(2015年6月10日) : 服药后, 眼神转为带有 柔和的光亮, 情绪好转, 但自觉乏力, 头昏, 口干, 舌 苔白腻, 脉微弦。 遂加郁金15g, 百合30g, 石菖蒲15g, 五味子15g, 麦冬10g。 7剂, 服法同前。 至2015年6月23 日, 患者连续服药半月余, 睡眠正常, 情绪正常, 诸证 均消。

按: 运用望眼神判断出此患者是由情志疾病导 致的不寐, 病由内因即情绪引起, 表现出的眼神具 有攻击性伴汪然欲涕, 通过望眼神与辨证的结合, 肝气郁而不达, 则心烦易怒, 胸闷; 心主藏神, 心气 虚则神气浮越, 出现不寐等证。 二者一实一虚, 为神 志异常多见之证。 方中柴胡入肝胆经, 疏肝解郁、 透 邪外出; 合欢花以疏郁理气, 以条达木郁; 加枳壳、 川芎增强疏肝行气、 活血止痛之功; 柏子仁、 茯神以 入心安神; 炒白芍以养血敛阴, 柔肝缓急; 焦栀入血 分而凉血除烦; 太子参以益气生津; 旱半夏以和胃降 逆; 生龙骨、 生牡蛎以重镇安神、 平肝降逆; 钩藤以 清热平肝; 佐以小麦除烦安神, 大枣以益气和中, 炙 甘草以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 共奏条畅气机, 养心安 神之效。 服4剂后, 眼神明显柔和下来, 攻击性减弱, 但头昏不减, 遂加石菖蒲以开窍醒神, 郁金以清心解 郁, 百合以清心安神, 麦冬以养阴清热, 五味子以生 津止渴, 诸药合用使气畅津生; 上方服用半月, 眼神 透着柔和的光亮, 情志舒畅, 睡眠正常。

案2 患者某, 男, 14岁, 2011年1月5日初诊。 主 诉: 精神失常半月余。 患者神志失常, 时有谵语, 目 赤, 幻听, 形盛, 烦躁易怒。 苔薄黄, 脉沉弦。 望眼 神: 两目不转, 神若木鸡。 西医诊断: 精神分裂症; 中 医诊断: 癫证; 辨证: 肝气郁结, 内郁化火, 肝火上 扰, 痰蒙心窍。 治以疏肝清热, 开郁散结, 镇静安神 为主。 处方: 柴胡15g, 半夏15g, 炒白芍20g, 茯神20g, 焦栀子15g, 合欢花20g, 石菖蒲15g, 郁金15g, 炙甘草 15g, 枳壳15g, 生龙骨、 生牡蛎各20g, 珍珠母30g, 太 子参30g, 泽泻15g, 百合30g, 夜交藤30g。 10剂, 每日1 剂, 水煎温服。

二诊(2011年1月16日) : 服用10剂后, 眼神逐渐 灵活, 情绪好转, 但多寐, 故生龙骨、 生牡蛎各加量 至30g, 再服14剂。 患者连续服药半月余, 至2011年2 月2日复诊, 神情豁然, 情绪稳定, 诸症得消。

按: 癫证是一种精神失常疾病, 通过眼神可以直 接判断出来, 两目直视, 双目呆滞, 黯淡无光采。 《灵 枢 ·癫狂》谓: “癫疾始生, 先不乐, 头重痛, 视举目 赤, 甚作极, 已而烦心” 。 癫证多由情志所伤、 痰气郁 结所致, 或为先天遗传。 方中柴胡、 枳壳、 郁金以疏 肝解郁; 半夏以理气化痰散结; 炒白芍以养血柔肝, 平抑肝阳; 茯神以养心安神; 焦栀子以清热泻火, 凉 血解毒; 泽泻以泄热; 石菖蒲以豁痰开窍; 生龙骨、 生牡蛎、 珍珠母以重镇安神; 百合以清心安神; 太子 参以补气生津; 再佐合欢花、 夜交藤安神之品, 炙甘 草调和诸药, 共奏条达肝气, 镇静安神之效。 服10 剂后, 双目灵活, 神志清楚, 语次井然。 遂效不更方, 原方加服半月后复诊, 两目炯炯有神, 灵敏并富有光 采, 神志清爽, 心情舒畅。

通过以上病例, 不难看出通过望眼神来初步判断 患者的情绪表现收效显著, 不同的情志异常表现出的 眼神各异, 这不但考验了临床医生的望诊基础, 还督 促医生要勤于对各种眼神表情的总结。 姜德友教授强 调通过眼神可以初步锁定人的内心情绪表现, 从而对 进一步辨证治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小结

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 再加上各种 应激因素的加剧, 情志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 势, 眼神表情的研究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通 过对眼神基本理论的论述及临床案例的举隅, 希望 将望眼神灵活运用到临床诊治情志疾病中, 将中医 思维与现代心理学结合, 为情志疾病的治疗提供更 多的思路。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姜亚楠 姜德友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