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派中医传承》既有名老中医马有度传承工作室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9-27
我与马有度教授结缘始于1986年,在庆祝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马有度作为学校首届毕业生代表六千余名校友讲话,他开口便说:“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谁不爱自己的母校呢?我爱母亲,我爱母校,我爱中医!”他发自肺腑的深情感言,立即赢得全场热烈掌声。彼时,马有度已是颇有影响的中医专家,我则是初尝中医传承发展甘苦的青年教师,但正是这种对母校、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使这位“小马哥”在我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们成为能“把酒话岐黄”的忘年之交。
 
岐黄之道,至精至微。作为新中国首届中医药院校毕业生,马有度带着对中医药事业的深厚感情,始终以“传承中医精气神,传播人间真善美,造福民众康寿乐”为宗旨,扎根临床,精勤不倦,笔耕不辍,撰写出版了一批医文并茂、影响深远的学术和科普专著,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和普及付出了大半生心血。
 
《马派中医传承》既有名老中医马有度传承工作室弟子的文章,也有当代中医前辈和同道的文章,还有马有度的亲笔文字,较为全面地展示了马有度在中医传承传播、创新发展方面的思想论断和成果,描绘了一个生动多面、综合立体的中医文化大家。全书摈弃纯理论性的论述,而是以通俗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深厚的情感,讲述了马有度的从医经历、临证感悟和人生体验,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书中既有对中医理论的独特见解,又有对临床经验的总结分析;既有精勤谦逊的治学感悟,又有简明透彻的养生启示;既饱含对中医人做“认识、感情、行动”到位的中医忠诚者的深情勉励,也指出了“名医、明医、民医”的苍生大医发展道路;既阐发了对“中医发展硬道理、中医发展战略、中西医结合问题”的三大感悟,更总结了中医药“以哲理引领人生、以文化哺育心灵、以养生维护健康、以疗效取信天下、以康复服务万民”的五大贡献,令中医同仁读之亲切,开窍启智,令普通百姓读之易懂,便于践行,实为中医药业内外人士学习了解中医、感受马有度中医魅力的又一佳作。
 
全书共分“做医与做人”“医论与医话”“传承与创新”“科研与科普”“评书与评人”五个版块。“做医与做人”版块开篇为马有度亲自撰写的《做医先做人,感恩我良师》,道出了马有度钟情中医、感恩恭谦的修养;余下篇章为马有度弟子、医道同仁及著名记者所撰,从不同侧面记述了马有度投身中医、艰辛跋涉的历程,勾画出一个有大志向、大爱心、大情怀、大智慧的时代名医、智礼明医、百姓民医和信念坚定的钢杆中医形象。“医论与医话”版块以马有度的《终生自学——中医成才的阶梯》一文开篇,引领、启迪后学在中医传承道路上精勤不倦、执着终生,26名弟子分别从中医理论探讨、临证医案剖析、方药妙用精悟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示了马有度的中医临证创新思维和经验方法,其理论探讨有独创性,临证辨治有灵活性,思路清晰,简便实用。“传承与创新”版块集中反映了马有度对中医传承发展的宏观思考,有战略论述,有建言呼吁,有实践战术,其提出立足中医主体发展的战略思路,成为当下共识,其倡导力行的中医传承四个自信、八大战术更是影响深远,令人鼓舞。“科研与科普”版块体现了马有度在中医科研和科普方面的创新实践,在科研方面有宏观的科研思路和理念,也有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成功案例,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性;在中医科普传播方面更是著书立说,演讲义诊,身体力行,其提出的中医养生“四有”被尊为中华养生保健四大基石,马有度更成为中医养生文化科普的一面旗帜。“评书与评人”版块既有当代中医大家任应秋、陈源生、周仲瑛等中医前辈对马有度其人其书的评价和鼓励,也有中医同道后学对马有度中医情怀和多样人生的肯定和敬佩,又有马有度对同仁后辈中医著作的书评和激励,从另一个维度为我们勾勒出马有度智慧幽默、丰富多彩的中医文化名人形象,其传承传播中医文化的精气神跃然纸上,感动吾辈。
 
纵观全书,马有度的中医学术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一是防、治、养三结合的治未病与治已病思想;二是以“常体、寒体、热体、特敏体”为纲的中医体质新论;三是以“整体观念、天人合一,辨证论治、个体诊疗,治未病、防为先,治养结合、贯穿始终”为核心的中医四大特色论;四是突出问诊、结合现代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的“问望闻切查”中医五诊法;五是以“卫护心神、顺时调神、养生养德、形神兼养、静动相宜、节欲守神”为特色的中医心理卫生论;六是以“传承创新和传播普及”为己任的中医科研科普并重论;七是以“心胸有量、动静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为代表的中医养生四字论;八是围绕临床证治经验总结及辨治思路探讨的中医思维方法;九是以“三大战略八大战术”为导向的中医传承发展观;十是以“衷中是基、衷中参西”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的钢杆中医成才论。
 
浓浓杏林情,拳拳中医心。回味全书,我再一次为老一辈中医人博极医源、心胸有量、睿智大度的修为气质所叹服,也真诚地希望一代一代的中医人能以“仁爱为魂、精诚为本、创新为要、能力为重”,继续坚守着、执着着、奉献着、成就着,成为岐黄之术的践行者、智慧之学的传承者、文化之花的灌溉者!
 
(作者余曙光系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