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异常与症状的关系 八种常见经络异常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2-04-25
•经络生理功能失调时,气血、组织液或体液里的有形精微物质或代谢物能沉淀在缝隙中,形成结节、结块等异常表现。有时经络缝隙周边的皮、脉、肉、筋、骨也会出现改变。
 
•辨经是把患者的症候结构与相关异常经脉进行“对接”,从而辨别疾病变动所累及的异常经脉的思辨过程。但临证时不能盲目地针刺经脉的异常反应点,应结合临床症候进行细致辨经、选经、选穴,再予以施治。
 
王居易教授对经络结构的认识来自中医经典,他认为《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中“分肉”的概念是广义的,表示体表的五种组织——皮、脉、肉、筋、骨,也称为“五节”。经络位于“分肉”之间,即五节之间的缝隙中,且缝隙里有气血循环并与周边组织进行灌渗。
 
经络生理功能失调时,气血、组织液或体液里的有形精微物质或代谢物能沉淀在缝隙中,形成特殊的异常表现,如结节或结块等。有时经络缝隙周边的组织结构——皮、脉、肉、筋、骨也会出现改变。这些异常能在某种程度上较为直观地反映本经气血的虚实盛衰,对疾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笔者分析以下八种经络异常变化,以明确经络诊察在缝隙中可以摸到哪些最常见的异常反应。
 
八种常见经络异常
 
结块为在经络缝隙中肌肉丰满部位出现较大范围的结块样肿大,边缘光滑,弹性变小,小者如黄豆,大者如蚕豆或小枣,有的松软,有的较硬。一般出现在十二经前臂、小腿段以及膀胱经背部缝隙中,多为肉与肉、肉与筋、肉与骨、筋与骨之间的缝隙。王居易老师认为结块是经络缝隙或周边组织的炎性代谢物堆积,或者是组织液的滞留物经过发酵变质而成。
 
结节为缝隙中或周边组织外膜沉积物硬化而成,小者如米粒,大者如绿豆,外形比结块小。一般出现在十二经四肢部尤其是肘、膝以下的缝隙内,多为肉与肉、肉与筋、骨与肉、骨与筋之间的缝隙。如结块或结节呈连续状,则称为条索。
 
结节与结块的临证意义有相同点。其大小、深浅、质地的软硬和形态均对判断疾病的性质具有参考价值。一般而言,大的显示疾病较重,小的显示病情较轻;深层出现异常提示慢性病,浅的提示急性病;质地较软的提示为新病,随着疾病痊愈大多能消失,质地较硬的则提示病程较长,有时也可能是曾经罹患疾病遗留的痕迹;大多边缘光滑,但也有极少数可触及尖锐性的边缘,这种情况提示病久,甚至可能是恶性或不可逆疾病。
 
结络在经络中有或纵或斜或横向的条状物,大多为发生了位移或硬结的小血管、小肌腱、肌束或小的韧带分支。关节处以及络穴分布的段落易见。结络的出现可能与该处组织液的循环代谢出现障碍,影响相关血管、肌腱、韧带的质地和形状的改变有关。
 
脆络较结络更细、短,指下有脆碎的感觉,有时呈放射状,大多在络脉较浅的部位出现。经常在原穴能摸到,如神门、大陵、太渊。脆络多见于急性病症,在症状消失后,一般也会随之消失。
 
松软下陷的指感在经络缝隙中,指下能摸到松软下陷感,大多为局部脱水、循环迟缓所致(气血亏虚)。缝隙各处均能摸到,尤其是经络丰满处,如手三里、足三里、阴陵泉,但远端处亦能摸到,如太白、太溪、太冲。比如,若太白穴摸到松软下陷,一般表示脾气虚,而且患者往往有脾气虚的症状,如纳差、疲倦、腹胀、便溏。
 
局部肌肉紧张度增高大多为某一部位肌肉僵硬、胀痛,大多在肌肉丰厚处出现,如小臂、大臂、下肢肌肉丰厚处,与肌肉的走行相关。严格地说,肌肉紧张度增高属于经筋病的范围,显示该部位的皮部、肌肉、肌腱中的气血瘀积或过度充盈,大多为寒热湿邪留滞而成,临证以实证较多见。
 
滞涩经络皮部出现滞涩的感觉,经络诊察时术者手下像摸砂纸,往往提示经络气血流动不畅,或者由于病程较长,气血虚损、津亏液耗所致。可以在经络上某一段出现,包括腧穴部位。
 
水泡经络缝隙中也可出现水泡样的异常变化,一般出现在皮肤较薄的部位,如腕踝关节或指(趾)骨部位,如太渊、列缺、太白、束骨、京骨等处。水泡的外形与结节相似,但比结节软,有中空感,在深层难以触及。
 
经络诊察所发现的异常,必须与皮下脂肪瘤、神经纤维瘤以及皮下的瘢痕区分开。皮下脂肪瘤、神经纤维瘤、粉刺瘤以及瘢痕是单侧的、不规则的。
 
经络异常与症状的关系
 
王居易教授经过数十年临证,发现以下几种常见症状与经络异常变化的关系和规律。
 
同步大多数情况下,症状与经络异常变化同时出现,而且经过治疗,随着症状的好转或痊愈,异常变化也会随之改善或消失。比如,笔者半岁的儿子今年一月患肺炎,病灶以左肺为主,察经发现左侧手太阴肺经的孔最有一个小结节,随着咳嗽、咯痰症状好转以至痊愈,孔最的结节亦随之消失。
 
超前偶有少数患者的经络异常先于症状出现。这是由于经络调节功能较强,致使机体症状推迟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体质较好、较健康或年轻患者。
 
滞后小部分患者经络异常的发生晚于症状出现。这是由于经络状态比较虚弱,其对疾病的反应较迟钝,在病症已经发生之后,经络异常才显现出来。这种现象往往见于老年人、免疫力低弱的患者。
 
经络紊乱或疲劳经络疲劳是指经络气血的过度耗伤造成经络机能减弱的现象。若经络在疲劳的基础上受到更多的刺激,可以进一步引起经络紊乱。经络疲劳和紊乱主要表现在患者经络异常与其临床症候及所涉脏腑的不衔接、不对应,或者虽有症状,但察经却未发现任何异常。经络疲劳或紊乱的原因与患者长期作息无规律、保养失当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有关,还与过于频繁或强烈的针灸、推拿、刮痧刺激有关。
 
辨经应与辨症候相结合
 
所谓辨经,是把患者的症候结构与相关异常经脉进行“对接”,从而辨别疾病变动所累及的异常经脉的思辨过程。经络诊察发现的异常变化,首先能向医者提示哪条经有异常。异常变化的形态和位置对疾病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比如,足太阴脾经的原穴太白有松软塌陷,可考虑有脾气虚的表现。但要获得较准确的诊断,还要对患者的病机进行辨析,这就需要结合四诊所搜集的症候表现综合分析,而不能单纯依赖经络诊察判断疾病的性质。医者将四诊搜集到的症候表现,综合分析整理归类成相互具有内在关系的症状组,即“症候结构”。每一组症候结构可以对应某个特定病机,比如,某患者出现下肢水肿、腹胀、舌胖有齿痕、脉沉滑,从经络气化角度考虑可能与手足太阴经行气化湿、调理水液代谢的功能失常有关。此时需要首先诊察手足太阴经,如果太阴经有异常,即可与其“水肿、腹胀、舌胖有齿痕、脉沉滑”的症候结构完全“对接”,据此可判断其水肿与太阴经异常有关。因此,经络诊察可以对四诊资料进行确认,为诊断结果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王居易老师强调临证不应该把经络的异常反应与治疗经脉和选穴处方混同起来,不能养成哪里有异常就扎哪里的错误习惯。临证使用经络诊察,常遇到患者经络上出现连续性的多个结节或结块,如果单纯依据以痛为腧的方法选穴,选穴就会过多。过度刺激引起经气的消耗和逆乱,可能导致经络疲劳或紊乱。此外,若没有结合临床症候进行细致辨经、选经、选穴的诊疗思路,盲目地针刺反应经脉和经络异常反应点,还容易出现误诊,贻误病情。
 
临证医案
 
结块案
 
女,30岁,2020年1月28日初诊。主诉:闭经15年。腹胀、下肢水肿、疲倦、大便溏、疲倦。
 
经络诊察:循推——手足太阴经异常,双侧公孙有大结块,三阴交至阴陵有结块。
 
分析:公孙不仅仅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也通冲脉。冲脉为血海,与月经有密切关系。大结块指示疾病的时间比较长。因此,此异常变化与其闭经有直接联系。除了公孙的异常,足太阴脾经从三阴交至阴陵泉有几个结块,与其脾气虚、湿浊的表现能对接,如腹胀、脾经、下肢水肿、便溏等症。
 
结节案
 
男,31岁,2021年2月23日初诊。主诉:胸痛2年。该患者2019年出现心肌炎,住院治疗后,每天仍有胸痛。2021年核磁检查显示:基底段及中段下壁及左侧壁心外膜下及心肌中层心肌坏死纤维化,符合炎性心肌病。
 
经络诊察:左手厥阴心包经(内关深层有硬的小结节,郄门至曲泽中层有结节)。
 
分析:患者以右膝痛为主诉,但察经时发现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尤其是左内关,深层有硬结节,说明病久且重。王居易老师认为心包经与心肌有关。患者2019年出现心肌炎,康复以后其心肌仍有坏死纤维化,亦经常出现胸痛。
 
尖锐结块案
 
男,33岁,2014年7月18日初诊。主诉:肺癌10年,位于左肺。曾做手术、化疗。
 
经络诊察:左手太阴孔最有尖锐性结块。
 
分析:患者10年以前发现有左肺癌,手术、化疗以后皆正常,但他的左手太阴肺经上仍有较大、尖锐性的结块,说明病久、有恶性变化,与其情况完全符合。
 
水泡案
 
女,51岁,2015年12月3日初诊。主诉:咽痛1天。声音嘶哑。
 
经络诊察:循推——足少阴肾经照海有水泡。
 
分析:患者出现咽痛、声音嘶哑一天,察经发现照海穴浅表部位有3~5个小水泡。次日症状缓解以后,水泡亦消失。(张侨文  北京灵兰中医诊所)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