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 疏化通督调经助孕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2-11
张简斋运用羌活防风疏化之法探析

羌活, 性温味辛苦, 入肾经与膀胱经; 防风, 性温味辛甘, 入肝经、 脾经和膀胱经, 两味药除能发汗解表, 祛风湿止痛外, 亦广泛应用于其它病证。 笔者研读《张简斋医案》 , 发现张老 临证喜用羌活防风以清疏化邪, 涉及外感、 妇科、 外科、 眼科诸 疾。 现将其临床运用特色整理如下。

疏化通督,调经助孕

妇人不孕, 虚证多责之肾精亏损, 冲任失养, 不能摄精成 孕; 实证多由气郁, 痰瘀壅滞, “真机” 错失, 终成不孕。 气郁则 血气不合, 冲任不能相资; 痰瘀互结, 血脉凝涩, 则精难纳入。 此外, 气血亏虚, 风冷之气趁虚而入, 亦可导致不孕, 《诸病源 候论》 曰: “妇人挟疾无子, 皆由劳伤血气, 冷热不调, 而受风寒 客于子宫……故无子也” 。

张老论治不孕, 辨机析理, 循先辈之见, 独重风寒入胞之 义, 施羌活、 防风以疏化调经助孕。 例: “杨右, 35岁。 婚后久不受 孕。 期尚准, 量甚少, 色亦紫黯。 时觉形寒, 肩髀尤甚, 且酸。 劳则 心惕, 脉小。 气贫血弱。 治以益气补血。 羌活、 防风、 当归、 桂枝、 牡蛎、 甘草、 白芍、 川芎、 法半夏、 茯神、 酸枣仁、 橘络、 桑寄生、 小红枣” [1]179 。 方中羌活、 防风与诸药的配伍尽显助孕之妙。 一配黄芪、 桂枝、 煅牡蛎、 桑寄生以疏化通督, 调补助孕。 《素问》曰: “督脉为病, 女子不孕” , 羌活辛温雄烈, 理少阴风 寒而入肾, 合防风宣通任督, 兴阳道, 利精关, 散子宫之风寒湿 壅。 合桂枝激发阳气升腾, 暖胞宫而促天癸。 合黄芪升提脾气, 脾气得振, 中土可荣, 生血于无形之气, 且随防风周卫于身。 桑 寄生、 煅牡蛎之阴钝借羌活、 防风之清阳, 入肾以秘精气, 通补 肝肾奇经, 理带脉之虚损, 如此则子宫精满易于摄精, 血充易 于容物, 氤氲之状乃现。

二配茯神、 酸枣仁以疏肝宁心, 促排助孕。 傅青主言: “夫 经水出诸肾, 而肝为肾之子, 肝郁则肾郁矣” 。 排卵期重阴转 阳, 羌活、 防风轻灵透散, 寓升发之象, 能疏风郁, 以防木火劫 烁精华, 肝郁疏则肾郁开, 肾郁开而气化司, 肾气得以转阳, 阳 动而孕卵排出。 女子贵平心定意, 加之茯神、 酸枣仁, 郁开神 宁, 妇人和平, 则乐有子。

三配当归、 川芎、 白芍、 小红枣, 活血养血, 通络助孕。 《本 草汇言》载羌活 “通畅血脉, 攻彻邪气” 、 防风能 “通利五脏关 脉” 。 络以辛为泄, 羌活、 防风辛宣血闭, 能畅达阳气, 流通血 气, 伍血药走血分, 畅气血而防伤阴, 引诸药通畅血脉, 则气血 周流, 胎孕可成。

四配法半夏、 橘络、 茯神、 炙甘草, 化痰祛湿助孕。 羌活、 防风温通之性, 轻清之体, 温燥以健胃, 善于燥湿化痰, 畅气胜 湿。 配茯神、 炙甘草之属, 渗湿以清子室, 则水易行, 湿易化, 胞 络通, 胎易孕。

疏化和里,攘外安内

《类症治裁·痢症》曰: “症由胃腑湿蒸热壅, 致气血凝 结, 夹糟粕积滞, 迸入大小肠, 倾刮脂液, 化脓血下注” , 痢疾之 成, 多为湿热疫毒, 壅滞肠道, 脂络受伤所致。 治宜清热化湿 解毒, 兼以调气和血导滞, 此乃治痢之常法。 张老治痢取之变 法, 重在疏化和里, 攘外以安内, 例: “潘左, 食饮不适, 风邪袭 肠。 初起痢下白积, 痛坠而频, 近则夹见赤黏, 不痛, 仍坠, 脉弦 不和。 治用风胜苦化。 羌活、 防风、 葛根、 苍术、 茯苓、 当归、 扁 豆衣、 扁豆花、 安乐菜、 姜炭、 焦山楂、 青陈皮、 赤白芍、 枳壳、 香连丸 (后下) 、 红粬、 荷蒂” [1]101-102 。

本方所治痢疾, 由表邪内陷于里, 肠道壅滞, 气血失调而 成。 《金匮要略》曰: “下痢脉反弦, 发热身汗出者, 自愈” [2] , 此乃下痢后冲和之气生, 病势由里而趋外, 阴阳表里自和的反 应。 方中羌活、 防风、 葛根疏化宣达, 鼓动正气, 且入阳明而升 阳起津, 治疗肠腑内表证, 开通肠腑玄府; 合当归、 姜炭、 扁豆 花、 粬和调营卫以匡正, 疏利肠胃以通滞, 使卫外之阳气领邪 枢转外出同还于表, 达逆流挽舟之效; 更以苍术、 茯苓、 香连 丸、 荷蒂、 安乐菜清热凉血利湿, 青陈皮、 枳壳、 木香宣中焦之 气, 当归、 赤芍、 白芍活血止痛, 效 “行血则便脓自愈, 调气则 后重自除” 之法, 则身汗出而腹中安静, 冲和之气生, 阴阳表里 自和, 痢证自愈。 正如《笔花医镜》言: “痢症则生死相关, 良 由夏秋之际, 暑热在中, 而为风寒生冷所遏, 火不得舒, 迫而为 痢也” [3] 。

疏化胜湿,调肝理脾

风泄, 指伏风为病, 邪气留连所导致的泄泻, 主要表现为 肠鸣腹痛, 泄下多挟白沫, 泄后痛减, 脉弦。 《古今医统大全》 曰: “知肝风传脾, 因成飧泄, 非脏寒也” ; 《素问》曰: “是以春 伤于风, 邪气留连, 乃为洞泄” 。 说明在病机上, 内外风可借风 性之急速鼓荡, 驱动水谷不化而出, 形成风泄。 张老临证辨明 风泄与食积化泄、 湿积致泄的不同, 探源用药, 独钟羌活、 防 风。 例: “卢左, 风木内乘, 肝脾两病。 便泻腹鸣, 不痛, 泻下有 沫。 治以风胜苦化。 羌活、 防风、 黄芩、 白芍、 陈皮、 白扁豆、 法 半夏、 茯苓、 甘草、 五苓散” [1]70 。

本方为痛泻要方与五苓散合方加减而成。 风湿相搏, 内留 脏腑, 脾胃虚弱, 邪之不去, 正气难复; 风为阳邪, 善行而数变, 风胜则动, 故患者肠鸣不止, 泻下有沫。 《重订灵兰要览》曰: “风泻完谷不化, 丹溪以为脾虚, 前己列脾虚一条, 若用补脾药 不效, 便当治风” , 说明风泄治风是关键。 方中羌活、 防风之宣 达透散, 应肝之条达, 疏达木郁, 疏化胜湿, 即《脾胃论》 “肝阳 不足不舒, 风药疏补之” , 况防风辛能散肝, 香能舒脾, 风能胜 湿, 为理脾引经之要药, 肝脾同治, 同气相求。 羌活、 防风配白 芍能柔调肝体; 得白术、 茯苓、 甘草能舒脾升清; 伍陈皮、 半夏 以理脾胜湿; 佐黄芩则疏者不峻, 寒者不滞, 配服五苓散又能 通气化, 振运化而去水湿。 与张元素治疗风泄先以宣风散导之, 后服苍术防风汤以燥湿相比, 方异而法同。

疏化导湿,开通玄府

水肿是以头面、 四肢, 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 证。 《素问》: “勇而劳甚, 则肾汗出, 肾汗出逢于风……客于 玄府, 行于皮里, 传为跗肿” , 指出风邪夹湿是水肿形成的重 要原因, 即张仲景所谓 “风气相击” 。 治疗上, 历代医家多循张 仲景之汗、 利、 下三法, 化裁使用越婢汤等方。 张老上承经旨, 风水方中酌加羌活、 防风以疏化导湿。 例: “方左, 风水合病为 肿, 腹部时作鸣串, 脉弦滑。 再以宣和导化主治。 羌活、 防风、 麻黄、 桂枝、赤白苓、 白术、 陈皮、 牡蛎、 白芍、 巴戟天、煨生 姜” [1]70 。 张仲景言: “寸口脉弦而紧, 弦则卫气不行, 即恶寒, 水 不沾流, 走于肠间” 。 患者腹部鸣串, 脉弦滑, 滑为阳脉, 是表 邪深入, 风水相搏的表现, 可知其外受风邪, 卫阳被郁, 导致肺 气不利, 津液不能下输膀胱, 而走于肠间; 再结合方药, 脾肾不 足的症状亦俱, 即《风水候》所云: “风水病者, 由脾肾气虚弱 所为也” 。 方中配以羌活、 防风, 主要取其以下两方面作用。 一是宣散风邪以孤立水势, 取叶天士轻可去实之义。 辛从 金化, 水之母也, 能开腠理, 致津液。 与桂枝、 麻黄合用则宣通 三焦阳气达表, 玄府开, 肺窍通, 水湿从表随汗而散; 外气通而 内郁自解, 水道通调, 所谓上窍通则下窍泄矣, 佐以茯苓之淡渗 利湿, 水湿从下而出, 里气通而表气自和。

二是气雄散血, 疏导血气, 祛湿化浊。 《素问》载: “水肿必 血瘀, 瘀行水易退” 。 血非气不运, 善治血者, 不求之有形之血, 而求之无形之气, 羌活、 防风二药主升主散助血行, 配伍行气之 陈皮, 脉络通而水道利。

方中白术又可补土胜湿, 益气助卫而行水浊, 伍羌活、 防风 则清阳得升, 浊阴自化; 生姜辛以祛风, 温以行水; 茯苓、 白芍 缓羌活、 防风、 麻黄、 桂枝, 于中焦取水谷之津为汗; 巴戟天补 肾助阳, 肾气从阳则开, 肾气化则上下内外之水俱化, 伍白芍、 煅牡蛎之固敛, 不使羌活、 防风深入肾经劫液为汗。

疏化引经,升阳通窍

眩晕多为脏腑失调, 风痰内动所致, 属本虚标实证。 本虚 之中, 取景岳 “无虚不作眩” 之义, 以肝肾不足, 厥阴风阳上扰; 脾不升清, 清窍失养为主; 标实之中, 遵朱丹溪 “无痰不作眩” 之说, 辨为痰生于脾, 风升于肝, 风痰作祟是贯穿病程的核心 病机, 且痰湿中阻, 痰盛易风动, 郁久易化火, 入络而成瘀, 此 谓 “风阳卷痰多带瘀” , 风痰挟火夹瘀, 随气上逆而见眩晕。 治 疗上, 张老谨守风阳痰瘀标实之化痰熄风通络, 变化于脾不升 清与肝肾阴亏本虚之升清调补之法。 例: “朱左, 清阳不升, 头 常昏晕, 疲劳后昏晕尤甚。 面色淡皎, 脉弦滑而濡。 治以升清托 化。 羌活、 防风、 天麻、 白术、 葛根、 苍术、 黄柏、 法半夏、 茯神、 陈皮白、 甘草、 薏苡仁、 桑寄生、 荷边” [1]74 。 头为诸阳之会, 是五脏六腑精华及清阳之气上升之地, 天气 六淫, 人气五贼, 皆能相害, 或蔽其清明, 或塞其经络。 患者脾不 升清, 痰湿为患, 故见诸症, 但从用药来看, 张老所虑不止于此。 本方由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四妙丸化裁而来,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 天麻镇虚风, 抑眩晕, 二药合用, 为治风痰眩晕要药。 李杲云: “足太阴痰厥头痛, 非半夏不能疗 , 眼黑头眩, 风虚内作, 非天麻 不能除” 。 白术、 茯苓健脾祛湿, 治生痰之源; 陈皮理气化痰, 气 顺则痰消; 黄柏降内伏虚火, 合苍术、 薏苡仁清热利湿, 以防痰 火上扰。

方中配伍羌活、 防风, 一则与葛根、 荷边共奏升阳除湿开闭 之功。 羌活、 防风二味风药具宣通之性, 所谓风能胜湿, 土得木 而达, 二味相伍可疏通脑窍, 升腾清阳, 振奋气化, 脾得健运则 升清降浊, 枢机得利, 风痰自平。 二可轻扬疏散, 疏化引经。 《医方考》载: “防风者, 诸药之 卒徒也” , 羌活亦为太阳经风药, 羌活、 防风配伍桑寄生有助于 运行药力, 鼓舞气化以收阳生阴长之功, 无呆补之弊, 亦可引药 循经上行, 直达病所, 《医方集解》曰: “巅顶之上, 惟风药可到 也” , 羌活、 防风药性升浮, 具有疏散外风, 宣通表气之效, 诸 药合用具有扶正祛风的效果。

三可疏肝息风, 活血行气。 《临证指南医案》曰: “所感眩 晕者, 非外来之邪, 乃肝、 胆之风上冒于耳” [4] 。 络阻风动是造 成眩晕的重要原因之一 [5] 。 羌活、 防风性升散, 应肝性之条达, 启发肝胆春升之性, 可舒畅一身之气机, 以防气郁化火, 风阳上 扰, 且据叶天士 “息风可缓晕” 之旨, 防风通疗诸风, 可达乙木 而息内风, 再益羌活温以通经, 辛以行血, 二药合用可息风通络 而止眩。

张老曾自述, 其医道师从张仲景医著及 《本草经》 , 后又融 汇叶天士、 雷少逸等各家时病医著, 并参考《张氏医通》 《沈氏 尊生方》等各家医书。 其实, 从张老医案便可看出, 其立方机圆 法活, 用药清灵流动, 颇有吴门、 孟河医风, 善用羌活、 防风药 对只是其诸多用药特色之一, 许多经验仍待发掘。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王宏伟 王进进 杭爱武 佘侃侃 鲁晏武
Tag标签: 羌活(7)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